01:為婚戀保駕護航
約會APP咱們見多了,但由政府牽頭打造的,可還真是頭一回見。
近日,東京都政府推出了名為“東京二人故事”(Tokyo Futari Story)的官方約會APP,想要借“Futari”(日語中的“雙人”)之名來改變年輕一代不愿婚戀的“Hitori”(獨身)熱潮。
新時代《東京愛情故事》
信息化應用上明顯落后于時代的日本,這次放下了“犟人精神”,不再執迷于復古的傳真機與軟盤,反而投資了2億日元開發APP,并且還搭載了部分AI技術。
因為日本政府是真急了。
該APP正式官宣之前,日本的“出生與結婚率”已再創新低,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最新數據,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20,為1947年以來的最低記錄,其中東京都的數據更是只有0.99,是唯一沒能達到1.00的行政區。
面對這樣的窘境,東京都政府相關官員則表示:
“政府開發一款約會APP的情況十分罕見,希望官方背書的APP將提供一種安全感,并鼓勵不情愿使用主流APP的人邁出尋找伴侶的第一步。”
所以這款APP最大的優勢就是,放心,放心,還是™的放心。
至于為什么要讓用戶放心,肯定是實用主義優先,希望大家奔著婚姻去,什么玩咖海王渣男渣女請靠邊。
相比市面上一眾“人鬼不分”的約會軟件,從注冊流程開始,“二人故事”APP就頗為嚴格,不僅要求實名注冊,提供真實住址、工作單位等私人信息,更會強制要求提供收入證明、個人稅單、以及單身證明。
“單身證明”需在戶口所在地相關部門出具辦理
以上信息提交后,根據審核結果發放會員賬號,然后安排線上面試,進一步驗明個人情況,最大程度地杜絕了渾水摸魚去搗蛋的情況出現。
抱著整活兒的心態,我在注冊時填寫自己為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并授予自己3000萬+日元的年薪,果不其然,提交后被光速打回,不知道審核員看了會不會無語。
(偽)首相大人來相親了
完成一系列驗證流程后,AI會幫助用戶分析匹配合適的伴侶,由于該系統還未正式上線(現處于用戶注冊階段),尚不知與競品的大數據匹配有何差異與優勢,但介紹中的“價值觀配對”功能,看上去確實挺玄學。
希望不是PPT上AI的功能
后續就基本轉到了線下約會,以及更多老生常談的環節,而“東京二人故事”能否在今年夏天上線后創造佳績,還需要“霓虹金”們去親身體驗,但有人已經開始拍手叫好了。
過去銳評 “日本若不改變現狀,將會消失” 的馬斯克,這次聽聞此APP的面世,頗感欣慰,連忙發推感慨。并且還提出了升級版的見解,把“若不改變現狀”換成了“如不采取激進措施”,以及在“日本會消失”外加上了“還有很多國家”。
對于馬斯克直戳肺管子的評價,某些東亞國家表示,直接報我身份證號碼得了——那就是韓國。
近20年來,韓國人口與生育率斷崖式下跌,一度讓首爾榮獲了“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中生育率最低的城市”的稱號,其與日本,乃至我國,都是東亞式 “婚育焦慮” 與 “少子化問題” 下的難兄難弟。
即使出生人口數量遠大于日韓,但我國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00
在人口焦慮的籠罩下,國家政策與社會各界之間,正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斗法。
0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日韓在催婚催生問題上,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其實是舍得花錢的。
一次性生產補助金、兒童生活補貼、多孩家庭補助、住房補助、稅收優惠、男女雙方育兒假、育兒假津貼等政策已陸續落地,并且還在持續加碼,擴大普及范圍。
不說韓元的話,一億元在數字上還是很有震撼力的
一邊是日本兒童家庭廳的施政預算增加50%,育兒相關的 “加速計劃” 預算則由3萬億增至3.5萬億日元,一邊是韓國仁川市公布的 “1億+idream” 政策,旨在讓當地所有新生兒每人獲得1億韓元(約55萬RMB)的福利補貼。
除了官方政策在“卷”,不同社會團體也深知人口危機的迫在眉睫,比如韓國建筑集團Booyoung承諾,員工家庭每生育一個孩子,公司就會提供7.5萬美元的獎金。
董事長在撒幣之外,同樣告誡員工們:“如果韓國的出生率保持低迷,國家將面臨滅亡的危險!”
董事長Lee Joong-keun與響應生育的獲獎員工合影
奈何日韓年輕一代就是覺得“入不敷出”,對他們而言,婚育早已不是能用金錢成本衡量的問題,身心上的投入,養育的壓力照樣讓其棄療躺平,更何況政府的錢根本禁不起“吞金獸們”花。
不僅 “婚” 與 “育” 之間的掛鉤越來越薄弱,很多人就連婚都懶得結了,堅持貫徹獨身主義,此番光景之下,2023年韓國寵物推車銷量首次超過了嬰兒車。
寧做貓奴狗奴,就不當爹媽
眼看著單純發錢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日韓政府都被逼著走上了“百花齊放”的奇葩催生催育之路。
其實在東京都政府推出約會APP前,日本各地政府早就用上了AI配對技術,茨城縣、埼玉縣、 神奈川縣等地也都建立了本區域內的“交友支援中心”,線上線下都在搖人參加官方舉辦的相親大會,完成登記領證后就能直接領錢(最高能拿3萬多RMB)。
東京市政廳更是贊助各種活動,有為單身人士舉辦的見面會,情侶能得到免費婚姻咨詢,活動中戀人們甚至能將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故事變成漫畫或歌曲,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神奈川縣開設的線上婚戀網站
東京都政府公布的相關花費高達5億多日元,刨除本次2億日元的APP開發支出,剩下3億多日元全都拿去辦活動了,而且這還只是一個行政區,全國范圍內花的錢只會更多。
韓國則發揚癲子本色,整出了很多段子中才有的“催生狠活”。
在地鐵內投放一系列催生廣告,想要實施無差別的“精神轟炸”,然而內容不僅充斥著說教,圖片風格又是一股“幸福下暗流涌動” 的韓式恐怖片海報味兒,路人看著都瘆得慌,最終適得其反,被人詬病。
如果還是油鹽不進,韓國政府繼續放狠招——“公務員想升職,請多生孩子”。
從2024年開始,韓國最基層兩級公務員,如果生育2個或以上的孩子,就能在評定升職時獲得額外加分,孩子越多加分越多。如果孩子生得足夠多,甚至連退休返聘年限都能頂滿延長至10年之久。
然而更狠的還在后面,首爾政府近期打算撥款73000美元幫助100名輸精管切除術患者重新“連接”,醫療費用則由國家買單,而這撥款就成了人均5000多元RMB的獎金,缺人缺到能逆轉結扎了。
秘技:韓式結扎逆轉手術
當然也有整急眼了的時候,日韓都曾揚言要收取“單身稅”,政客們也氣急敗壞地打過嘴炮:“不生孩子是自私的表現”、“結婚是治療癌癥的特效藥”、“結婚生育的才是愛國者”等等。
這些言論和催生廣告一樣,直接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逆反心理,而當年在國會面對過此類言論的安倍晉三更是尷尬不已,畢竟當年身為首相的他,自己也是個丁克。
上文提及的“二人故事”APP自然也沒躲過日本年輕人的毒舌,很多人將其質疑為亂花納稅人的錢,為日后岸田政府繼續“增稅”埋下伏筆。
增稅的“稅”是日本2023年度漢字,可謂Buff疊滿
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日本的多輪“增稅”,納稅人對岸田文雄可謂恨之入骨,怒噴他為“該死的增稅眼鏡”,更不要提政府還拿納稅人的錢來催納稅人自己的婚。
以下為部分日本網友的銳評:
“東京都的稅收都花在這個上面了嗎?如果這是為了解決晚婚和出生率下降的問題,那么即使像我這樣的外行也認為需要做其他的事情.....”
“我不知道這種AI匹配機制是如何運作的,但政府應該遠離這種奇怪的舉措。”
“東京政府喜歡把錢花在永遠行不通的事情上。”
減稅是為了更好的增稅
在背刺催生催育政策的問題上,韓國同樣上大分。
舉國震驚的 “幽靈嬰兒” 案件,就是韓國人口問題邁向下半場后催生的惡性社會事件。
韓國警察廳國家偵查本部針對2015年至2022年期間出生但未辦理出生登記的2123名兒童進行有關下落、生死情況等調查,發現255名未辦理出生登記的孩子生死不明。
2023年7月在釜山的嬰兒遺體搜尋隊
這些嬰兒出生后因尚未登記錄入戶口,所以親生父母就膽敢將他們殺害拋尸,甚至連棄養都不考慮,其中某對涉事夫妻在被捕時,公寓冰箱中還存放著自己兩個孩子的遺體。
究其兩大原因就是“害怕生育之事被人知道”以及“經濟上難以撫養”,換句話說就是——不想要孩子,即使生了也管不了。
該嫌疑人涉嫌殺害剛出生6日的新生兒
這下韓國政府除了一手要狠抓生育,另一手還得定期排查“幽靈嬰兒”,確保新生兒們能得到安全保障。
至于釀成慘禍的新生兒登記漏洞,最終雖遲但到被韓國政府給補上了。
對于已經丁克或者保持獨身的韓國人而言,有人已經跳出了傳統思維,開始收養朋友當子女,或是認朋友當爹媽了。
44歲的尹淑蘭“收養”閨蜜一起生活,并撰寫了《領養了朋友》一書
對的,你沒有看錯,那是那種“咱倆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原因是很多丁克家庭以及單身者們會選擇“組團養老”,但諸多醫療與社會事務上的文件仍需要直系親屬簽字。
異性都還好辦,可以直接選擇跟朋友登記。就像作為日本獨身主義精神領袖的上野千鶴子,為了照顧男性友人,最終選擇了登記婚姻,為的就是有資格代替友人處理事務。
上野千鶴子與友人色川大吉
同性的話,東亞國家普遍不支持同性婚姻,所以收作兒女以及拜為父母居然成了法理上的最優解。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反復斗法間,頭疼的還是東亞人。
03:橫豎都頭疼
東亞三國其實都經歷過相似的人口政策變化,在戰后迎來人口暴增后,都提出過少生優生的口號,但最終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人口衰減的怪圈當中。
以今天的視角確實很難想象,戰后韓國的總和生育率曾突破過6.00,日本生育率則高達過4.30,比現在很多非洲國家都還能生。
韓國計生政策宣傳廣告
面對一浪又一浪的嬰兒潮,韓國從60年代就開始宣傳要少生優生,1972年則放開了墮胎。
日本則更為激進,早在1948年就通過了舊有的《優生保護法》(1996年廢止),順勢讓墮胎合法化,但沒想到嬰兒潮褪去的是如此之快,很快就急轉彎開始了催生。
當年很多在此法下被診斷為不適合生育(日本醫院認為你有遺傳缺陷或障礙就不能生)并被迫接受絕育手術的人,走上街頭游行抗議,希望得到日本政府補償。
在相似人口問題的記憶下,真不奇怪東亞年輕一代都會那么有共鳴了。
當年日本地鐵站的三得利生啤酒的廣告就曾強烈“陰陽”過中國網友,大家都以為催生廣告都已經進化成“XX直聘”那種洗腦模式了。
沒想到竟是自己“心之所憂,視之所得”。
打直球,無慈悲
在新一代人的婚育觀下,個人利益與社會責任間開始不斷博弈,人們在國家的催生福利與少子化帶來的反內卷效果之間各自站隊。
最近日本的應屆生面試已經步入了“反選時代”,求職者能像老板一樣來物色各公司的HR,而公司HR們則使出渾身解數,全力提高待遇來搶人。
在我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現實下,暫時只能把這種“幻想の時間”當做抖音搞笑段子來拍。
搶人模式下,日本應屆生就業率達到了98%
在另一邊,日韓倒閉的學校和消失的城鎮已經敲響了人口警鐘,人口衰退勢必會影響未來國家經濟的活力,但激烈的教育與社會競爭,漫長的工作時間卻讓年輕人們想活在當下。
有人歡喜,有人愁。
孰對孰錯無人知曉,答案在未來的風中飄。
參考資料:
1、日本出生率創新低 東京都出手「自行研發交友App」引來馬斯克點讚.Yahoo!
2、Tokyo government to release official dating app.JAPANTODAY
3、Tokyo Futari Story.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4、東京圈近6成年輕人未婚,政府這樣“催婚”.日經中文網
5、With Marriages Declining in Japan, Tokyo’s Government Is Building Its Own Dating App.TIME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