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黎世報:臺灣在芯片技術領域擁有完善的生態環境。圖為新竹工業園區的工作場景。Ksliu圖】
2024年6月13日凌晨,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Ksliu轉來《新蘇黎世報》長篇報道《沒有臺灣,就沒有人工智能》,文章稱:“臺灣在高端芯片領域具有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人工智能開發者需要算力更強、能耗更低的新一代芯片,而這類芯片的大約90%來自臺灣。就連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都在讓臺灣競爭對手為其最新芯片Lunar Lake生產零部件,因為美國人目前尚不具備最新的生產技術。”
文章說,人工智能的興起,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強各國對臺灣芯片的依賴。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在臺灣投資了一家研發中心。緊隨其后,“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美國英偉達(Nvidia)總裁黃仁勛也宣布了2項大型投資計劃,他表示將在臺灣再建一座大型研發中心,并將總計4臺新型超級計算機中的2臺建在臺灣,用于英偉達的內部研發工作。
文章認為,盡管面臨來自英特爾和三星等老牌企業的競爭壓力,但臺灣在高端芯片領域仍具有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這也就意味著,高端芯片生產能力的絕大部分,仍將留在臺灣本土。與此同時,只有臺灣才擁有2納米及以上芯片的生產線。臺灣在這一專業技術領域的生態環境以及供貨商網絡,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而臺積電總部對于開設在其他國家的芯片工廠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正如英偉達總裁黃仁勛最近在臺灣所說的那樣,臺灣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奠定了基礎。他說:“臺灣處于電子產業的中心,電腦產業的發展也依賴于臺灣。”
文章說,對臺灣芯片的高度依賴,令各國政府高度緊張,臺灣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為危險的危機熱點。因此各國不惜花費巨資希望芯片企業入駐本國,以實現芯片供應的多元化。有些國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德國就成功讓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德國開設工廠。
今年4月初,美國又宣布向臺灣的臺積電提供66億美元的直接資助和50億美元貸款,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設第3座工廠。臺積電計劃為3座工廠投資650 多億美元,第一座工廠將于2025年投產。
【2022年12月,拜登視察亞利桑那州臺積電工廠。圖片源自網絡】
此時,讓筆者想起了本人2020年12月27日發表的文章《“棋子”變“盟友” 如何應對美臺關系的“質變”》,當時美國參眾兩院剛剛高票通過了一個2.3萬億美元的撥款法案,其中除了9000億美元緊急用于新冠疫情紓困外,最引入矚目的是提前確定了用于《臺灣保證法》的撥款,說明美國兩黨議員們對升級美臺關系的急迫心情。
為什么這么急迫呢?當時中美已經開打芯片大戰,美國亟需打造新的“可信賴供應鏈”,而美國突然發現臺灣在芯片制造行業的重要地位對于美國具有戰略意義,因此更加堅定了“為臺灣而戰”的決心。
3年多來,美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緊密美臺關系的舉措,包括政界要員頻繁竄訪臺灣,密切經貿往來,加速對臺軍售,推動臺灣參加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還以所謂“共同價值觀”為幌子,企圖把臺灣從“棋子”打造成“盟友”,美國總統拜登更是多次叫囂“美國要武力保衛臺灣”……公然背信棄義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肆無忌憚觸碰“一個中國”底線。
很顯然,美國聲稱要“為臺灣而戰”,并非為臺灣人民的利益而戰,而是為芯片而戰,為美國利益而戰,因為芯片特別是高端芯片是保持美國世界科技領先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先地位、奪取對華科技戰勝利的關鍵要素。
毫無疑問,臺灣在芯片制造業方面的技術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美國“為臺灣而戰”的決心,但并非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國要為奪取遏制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要點”而戰,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處于美國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控制了臺灣,就鎖定了中國走向深藍、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門戶。
【圖片源自網絡】
從根本上說,美國是為“維護世界霸權地位”而戰,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競爭對手,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挑戰的國家。
而“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所以美國要不擇手段、不惜成本“為臺灣而戰”,可謂“直擊要害”。
對于解決臺灣問題,筆者說過一句話:“萬事俱備,只欠決心。”我們已經錯過了很多戰略機遇期,不能再等了,越拖越麻煩,是時候下定決心了。當然,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做好大打甚至打核戰爭的準備,尤其要做好美國及其走狗直接參戰的準備,必須準備充足的殺手锏武器,讓來犯之敵付出沉重代價。
(原創,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