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軍的一袋9萬美元的襯套出了名。
美國人當然知道,這其實就是貪污,但美國人也清楚,在他們的現行體制之下,這事沒法解決。即使政客自己是圣徒,票選政治也需要金錢,除了2016年特朗普的逆襲,大選往往都是錢多的一方取勝。兩千年以后的每次美國大選,實際花費都在百億美元以上,相當于花掉一個標普上市公司的市值。這種情況下不分肥的政客,不可能執政。
美國人的處理辦法很“美國”。醫療體系效率低下,沒法負擔長期臥床的病人,那就干脆取消腸道營養滴注,自然就沒有長期臥床的老人了。毒品屢禁不絕,那就干脆毒品合法化,自然就“沒有”嚴重的毒品犯罪了。分肥制度化,自然政客們也就都“清廉”起來了。
9萬美元襯套的新聞的同時,央視發了另一條新聞。
背靠港口和重型貨運鐵路的秦皇島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儲存基地,2022年一次例行檢查中,一家糧企發現存放于糧庫內的玉米虧庫近萬噸。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經過調查,糧商與糧庫的駐庫員勾結,在糧車入庫時做手腳,一車多記、虛假入庫;到了后期,“什么時候缺錢就拉出去賣一點”,將糧食擅自出庫,套取大量資金。通過變賣糧食獲利2500余萬元,駐庫員從中獲得5萬元好處費,還有3人每月得到幾千到1萬元不等的“工資”。
不過區區幾萬元好處費,就把夠全北京兩千萬人三餐的糧食給盜賣一空。何等聳人聽聞。
這次糧庫的虧空,是因為糧企自查的時候發現、報案才偵破的。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不是事發企業規模較小,盜賣糧食的人貪欲太大,虧的太多太明顯漏了馬腳,這事可能無從查出。
看起來糧足倉稟,實際上全是虧空,秦皇島的糧倉如此,其他地方的呢?
之前的文章提到過,俄烏戰爭、印度干旱和厄爾尼諾現象疊加,導致這兩年糧食可能出現擠兌,當時提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美國作為糧食最大出口國,這是十足的逆風局。
當時輿論的觀點認為,國內的糧食儲備已經來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玉米超過兩億噸儲備,小麥1.5億噸,大米一億噸,真正手里有糧,心中不慌。看過秦皇島的萬噸玉米不翼而飛,不知道心里會不會“慌”?
美國人知道自己有分肥體系,低效率是擺在臺面上的。他們甚至知道自己因為分肥體系,效率下降了多少。策略規劃,戰略算計,都把這些低效率考慮在內。
“多算勝,少算不勝”,在計算大國對抗的時候,對手計算了的臺面上的低效率,我們是否也把“糧滿倉”的引號,也算進去了?
虛滿的何止秦皇島,虛滿的又何止“糧倉”。畢竟對于美國來說,只要有一個部件是美國產的,就是“美國貨”,但對于中國來說,只要有一個部件沒國產,就不是“中國制造”,就有卡脖子的風險。這不是雙標,國際局勢就是如此的不公平。
中國的確擁有產能,但也不要低估美國人為了不讓中國人賺錢的決心和忍受通脹的能力。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沒真的傻到認定自己能擊敗美國,只不過認為只要死上三五萬美軍,美國人自然會和談。結果美軍不但沒有因為傷亡而求和,反倒是傷亡成了羅斯福重返東亞最好的借口。東方有產能,西方有市場,大家麻桿打狼。不要犯日本的誤判,認為幾個點的通脹就能讓美國人就范。八十年代美國人頂著兩位數的通脹和最高15%的利率長達十年,一樣熬倒了老毛子。沒道理現在會怕我們。
筆者的微博下邊,經常有讀者留言,說壞消息是S3就要開始了,好消息是東方大國這次強的可怕。彌漫著各種樂觀的情緒。而西方人這次則謹慎的多。
美國人各種極限施壓,三天一個301,五天一個加關稅,手段可謂用到了極致。但饒是這樣,依然不斷地派高級官員訪問北京,雷蒙多之后是耶倫,現在布林肯又要排著隊來。兩邊廂房刀斧手該布都布好,但是前臺的酒宴也一點不含糊。美國畢竟當了七十年的世界老大,就算祖上沒什么歷史沉淀,有樣學樣也熟能生巧了。
美國尚且如此克制而平衡的處理東西方對抗(相比于美國的以往的行為模式來說),作為后發的挑戰者,不應該比咱們得對手更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嗎?不應該吧糧倉里的糧食真真切切的數清楚之后,再盤算“心中不慌”的事情嘛?
教員說: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洋人說:
沒有一擊必勝的把握之前,決不能過度樂觀,輕視了對方的決心,忽視了自己的困難,速勝速敗一體兩面。
上次大戰,季前賽1931年就已經開打,正賽卻要拖到8年之后的1939,而美國參戰更要晚到十年后的1941。現在遠沒到最后的時刻。難得中東俄烏各種良機拖延時間,咱們得在開賽之前,把各種“糧倉”里到底有多少“糧食”盤清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