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十余年的惠臺政策迎來了自己的倒計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第54號公告,經過半年多的調查后,根據大量詳實的證據,調查機關認定臺灣存在違反《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條規定的情形,構成貿易壁壘。
官方的報告可不止是認定了臺灣存在貿易壁壘,而且列舉了大量在全球都具備非常強勢競爭力,占全球市場份額很夸張的大陸產品卻被臺灣禁止進口的案例。
最后官方報告還給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臺灣對于大陸產品的進口制度是原則上禁止進口所有來自大陸的產品,只有獲得許可的例外產品才能出口至臺灣。
這可是官方調查報告里報紙黑字寫進去的原文,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要么臺灣全盤廢除現有進出口貿易制度,要么大陸就必須進行經濟反制,已經沒有其他選擇的余地了。
但臺灣絕無可能只因為大陸的一紙調查報告就直接廢除現有進出口貿易制度,所以大陸進行經濟反制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局,而執行這個政策的第一步必然是廢除惠臺政策,否則壓根談不上什么經濟反制。
臺灣地區走到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這次商務部的調查報告說的話很重,但說的再重其實都輕了,因為臺灣這些年干了什么事所有人都清楚。
被臺灣明文禁止的大陸產品,高達2509項。
更過分的是,這2509項禁止進口措施臺灣只在WTO申報了22項,其余2400多項根本沒有申報,因為知道自己不占理,提交正式報告壓根通不過。
也就是說在目前WTO規則下,臺灣能合理合法禁止大陸產品進口的類目只有22項,其余2400多項皆為不合國際規則的非法私下措施,只是大陸這些年從來不去WTO打官司,所以WTO也不處理而已。
大陸之所以不去WTO打官司,是因為大陸身為五常國家是壓根不需要去WTO打官司伸冤的,WTO只能仲裁小國之間的貿易糾紛,或者成為大國欺負小國的法理工具,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借給WTO十個膽子也不敢去管,全憑中美自己解決。
臺灣明確違反WTO規則的貿易措施,中國不出手,那是因為不想出手而已,因為要考慮兩岸友誼,考慮和平統一。
為此,大陸單方面向臺灣輸血。
2022年臺灣對大陸取得了1565億美元的順差,而臺灣的整體貿易順差只有514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去除大陸因素,臺灣這么一個小島會取得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的逆差。
而整個地球除了資源國,不管誰對大陸都是逆差,哪怕德國這樣的制造強國在2022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都高達1000億美元,只有臺灣是個例外。
臺灣總共2300萬人口,差不多大陸給每個臺灣人提供了6800美元的順差,約合4.8萬人民幣。
每個臺灣人!
而臺灣給出的回報,是對大陸產品的瘋狂打壓。
2023年臺灣遇到了蛋荒,雞蛋供應嚴重不足,迫切需要進口大量的雞蛋。
而大陸是整個地球最大的雞蛋生產國和出口國,雞蛋產量和出口量遙遙領先,物美價廉。
但臺灣嚴格禁止從大陸采購雞蛋,寧可遠渡重洋采購巴西、美國、日本等地雞蛋。
根據臺灣媒體的曝光,民進黨給與巴西進口雞蛋的補貼高達每枚雞蛋32元新臺幣,約合7元多人民幣。
而大陸每斤雞蛋的售價都不到6元錢。
中國的造船業以物美價廉享譽世界,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高達76%,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
而2023年5月臺灣訂購5艘雙燃料集裝箱船,價值40億美元,訂單直接送給了日韓,技術更強規模更大價格更實惠的大陸造船廠連參與投標的資格都不給,大門都不讓進。
為了不讓大陸的產品能賣掉,臺灣寧可給每枚巴西雞蛋7元人民幣的運費補貼都不買大陸產的雞蛋。
為了不讓大陸造船廠的工人獲得工作機會,臺灣寧可把訂單給明顯質次價高的日韓造船廠。
都說窮臺困臺戰略,但實際上執行的卻是典型的窮陸困陸政策,只是臺灣體量太小沒辦法困住大陸而已,但這個寧可自己大損也絕不讓大陸獲得丁點好處的方向是非常極端的窮陸困陸。
就連同樣想窮陸困陸的美國都不敢這么做。
為什么美國都不敢做的事情,臺灣敢?而在貿易領域敢對美國硬頂不讓的大陸,在面對臺灣明顯的單方面貿易歧視卻一直默默忍受。
因為大陸在實行惠臺政策,而目前的惠臺政策有個巨大的BUG,就是臺獨份子鬧得越兇,惠臺和安撫的力度越大,臺灣人的福利待遇反而越好。
既然如此,那臺灣為什么要選擇和平統一,要是和平統一了那現在的特殊待遇是不是全都沒有了?
臺灣人一點都不傻,站在臺灣人的角度去看,那幫天天鬧騰臺獨的政客們不斷挑釁大陸的唯一后果就是惠臺政策越來越多,從大陸身上賺的錢越來越多,臺灣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這樣的情況持續時間長了,本來想著和平統一的臺灣人也變得支持臺獨了,畢竟逐利是人之本性。
這種情況和家里養孩子一樣,如果家里的孩子驕縱慣了,始終無條件溺愛,只要孩子撒潑打滾躺地上不起來就能獲得原本得不到的玩具和零食。
那下次這個孩子一定會選擇變本加厲的撒潑打滾躺地上。
等時間長了,這個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極其任性和叛逆的人,長大之后還想立規矩已經做不到了,一旦稍有不滿,要么離家出走,要么激烈自殘。
結局基本就是少管所和監獄,甚至刑場槍決。
單純對這些逆子一貫的好是沒有用的,再掏心掏肺都不行,這已經被千千萬萬的個逆子案例給證實了,慣子如殺子,對這些逆子在年幼的時候多打幾次屁股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大陸單方面讓利臺灣的框架協議ECFA,臺灣的民意調查顯示有87%的人反對。
而記者做了一個更細致的調查,街頭問了一些反對ECFA的人,結果發現他們絕大多數人壓根就不知道ECFA里面的大概內容是什么,只是從報紙電視上聽政客說ECFA是大陸制定出來用來害臺灣的,所以反對。
在臺灣政客們的這種宣傳口徑下,這些年來兩岸網友達成的唯一共識就是廢除ECFA。
惠臺政策廢是肯定要廢了,但怎么廢也是有講究的,要不要給臺灣最后一次機會我們也是考慮過的。
這次我們選擇在12月15日公布,就是打算給臺灣最后一次機會。
我們這次商務部的調查報告是4月12日發起的,極端臺獨分子賴清德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日,很明顯這個調查報告就是沖著民進黨的臺獨政客去的。
而調查報告的結果原定10月9日公布,后延長3個月到2024年1月12日公布,然后最終發布的時間是12月15日。
最開始定的10月9日,那就是打算給臺灣最后一次機會的意思,因為政策的輿論發酵需要時間,讓臺灣人自己辯論和理解這個政策的威力也需要時間,
離最終選舉日3個月,時間不長不短,正好可以讓臺灣人在選舉日前考慮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是有懸崖勒馬可能性的,如果臺灣不讓賴清德上臺,那實際上惠臺政策是有可能持續的。
而延遲到1月12日,臺灣選舉日的前一天公布,看似和臺灣選舉強相關,但實際上是默認直接放棄惠臺政策的意思,因為短短一天時間根本不足以撼動已經成型的臺灣輿論生態,也不足以讓臺灣普通民眾理解大陸的政策意圖。
短短一天時間而已,民進黨很容易利用自己的輿論優勢把這一天給拖過去,等選舉結果出爐那一切都已經注定了。
選擇在1月12日公布,那就是大陸早就打定主意要中止惠臺,進而執行窮臺戰略,真實意圖不是打算用商務部的政策去影響臺灣選舉結果,而是讓臺灣選舉結果來給商務部的政策背鍋擔責而已。
但很顯然我們還是有人爭取過的,所以最終決定再給臺灣最后一次懸崖勒馬的機會,于是定在了12月15日公布,提前給了臺灣一個月時間。
如果臺灣民眾在這1個月里理解了大陸的政策意圖,把目前占大優的賴清德給投下去,那就說明臺灣民心還是可以感化的,如果依然如故,那就不能怪大陸沒給機會了。
一個月雖然不如三個月那么久,但比一天長多了。
要我說,這個機會我們給了,但也只是給個機會而已,僅憑這一張紙就改變臺灣政治輿論生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當然要是僅憑這張紙就直接改變臺灣選舉結果,那完全是可以走和平統一路線的,這概率微乎其微但也不是不存在,這次提前一個月公布商務部貿易調查結論的政治手腕非常的高明,正好可以讓意見不一致的兩派人看一看臺灣的真實反應,統一大陸的內部思想。
臺灣懸崖勒馬,和統派就有話說了,武統派先靠邊站站。
臺灣絲毫不改,武統派就有話說了,和統派先靠邊站站。
我們早已嚴正聲明,臺灣是必然回歸的,這一點絲毫不容改變,那在臺灣回歸之前其實有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調整臺灣人的心理預期,無論最終和統還是武統都必須有這個過程。
如果臺灣回歸大陸是必然的,那我們就必須要考慮臺灣回歸大陸后生活會過的更好,還是更差,這一點異常重要,否則臺灣即便順利統一了也是巨大隱患。
如果臺灣處于一個富裕穩定時刻享受超國民待遇的狀態被統一了,然后什么超國民待遇都沒有了,每年1500億美元的順差也沒有了,生活水平節節下降,那換成你的臺灣人,你會怎么想?
只有當臺灣貧困落后、矛盾爆發、底層互斗、上下失和、產業崩潰、民生凋敝、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大陸中央政府才有可能以一種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拯救臺灣人民的偉光正身份進入臺灣。
這是一個很粗淺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窮臺戰略。
其實這個窮臺戰略也是有問題的,因為臺灣貧困落后的責任絕不能由大陸來背,所以臺灣絕不能因大陸而窮。
但至少我們不能搞惠臺政策,讓臺灣因為大陸給與的超國民待遇而富,因為這種特殊待遇很明顯是不可持續的,臺灣人能很明確的感知到只有始終保持目前的鬧事狀態才能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
所以這次我們是肯定要停掉惠臺政策的。
而停惠臺政策也有兩種政策路線可以選擇,一種是一口氣停掉,把臺灣全民打疼,這種是為了和平統一而努力的。另一種是緩慢的停掉,這種是奔著武力統一而努力的。
臺灣目前順差才500億美元,大陸去掉自己給的1500億美元能把臺灣的貿易順差直接打到負1000億美元,持續幾年臺灣貿易就要崩潰。
不需要怎么針對臺灣,只要貿易制度公平對等那臺灣對大陸就一定是逆差,歐美日韓都沒能做到的事情臺灣怎么可能做得到。
每人憑空少4.8萬人民幣的順差,臺灣全民都能疼的不得了,這種情況下臺灣民眾是有可能再次懸崖勒馬來談和平統一的,概率不太高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
而緩慢停止惠臺政策,給了臺獨政客大量的緩沖時間來消化,他們完全有可能顛倒黑白,修改臺灣民眾的認知,到時候我們就再也沒有任何手段來促使臺灣和平統一了,因為惠臺這張積累了十幾年能量才形成的底牌我們已經用掉了,沒有再來一次的可能性了,到時候還想統一那就只有武統一條路了,別無他法。
我們大陸做事從來都不賭,向來都是兩手準備,臺灣選擇和統也行武統也罷,我們都有對應的后手,這些年花巨資建造的三支航母編隊和一大堆主力導彈驅逐艦就是為了這時候備用的。
航母和導彈驅逐艦的錢不是白花的,艦多了能加省,省多了能加艦。
和統最好,武統我們大陸也所謂,那么多艦了,已經可以加個臺灣省了。
還是我們大陸做事的老傳統,我們兩手準備都做好后,選擇權交給對方,臺灣可以自由選擇和統還是武統,然后自行背負所有的責任。
但沒有第三項選擇,這次貿易調查報告一出,臺灣就再也沒有裝傻充愣的空間了,只能二選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