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關于萬圣節舉行盛大活動的消息撲天蓋地,老共產黨員、解放軍老戰士陳先義等紛紛發文疾呼,痛心長此以往中國人文化自信或將喪失殆盡,呼喚迷途之中的青少年們快快夢醒,使我們這些新時代青年深受感動。
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西方殖民文化入侵?黨中央和有關部門一次次發文特別強調:在中國不過洋節。但說歸說,社會該過洋節照樣過,并且越過越火。比如各學校特別是大學學生,在學校不過,可到社會上照樣大過特過。
洋節泛濫,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國際敵對勢力的政治因素外,一是“一切向錢看”、“娛樂至死”思潮泛濫的結果,因為商家要制造營銷噱頭,迷途的青年們要宣泄、要張揚;二是多年來教育存在嚴重失誤的必然結果。
解決洋節這些西方文化入侵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一方面要行政嚴厲全面禁止,先把火澆滅,先治標,再計議長久。治亂局必用猛藥,但在顧及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的框架內難有大的作為,或只能是關心民族和國家人士們的呼吁和期望。
另一方面,當持久、堅韌、扎實做的,是強力推進治本,重塑社會價值觀念,特別是首先解決“最大的失誤是教育的失誤”這一嚴峻問題。
近年,“教育整頓”已成為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當今中國教育的根本,應當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一代新人,但是中國教育的很多方面偏離了這一目標,教育行業的腐敗成了群眾身邊最大的、最常見的腐敗,嚴重影響到每個有孩子及其家庭。
糾正教育失誤,非從“從娃娃抓起”不可。比如初高中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但現在的中學教育,只教書、不育人,只抓升學率、不要新一代。初中排名,只看中考升學率;高中排名,只看高考升學率。于是,中學生們校內校外的生活除了“書山”就是“題海”,天天就是刷題、考試;中學生們放學后,就是作業、補習。在“只要死不了,就往死了學”,“多打一分干倒一片”的瘋狂中,除為了應試拼命學習,幾乎沒有其它業余生活,更沒有思想素質提高的動力和時間,中學生們一批一批成為社會戲稱的“小鎮做題家”。
如此“畢業”的學生,走向大學,走向社會后,哪有什么政治鑒別力和習近平新時代的理想信仰?于是,紛紛跌進“娛樂至死”的深淵。于是,就有了今年8月的西安市數十萬主要是女青年“追娘炮”的大型音樂演出,將千年古都鬧得烏煙瘴氣;于是就有了今年10月的南陽市迷笛文化節掀起的遮云蔽日的妖霧;于是就有了現在多地高調準備慶祝萬圣節的輿論聲浪……
今年7月河南省某市爆出“販賣中小學入學學位”的轟動新聞。事實上,優質中小學販賣學位現象相當普遍。我知道的一個省會城市是全國著名“教育大市”,最著名的一個中學的初中學位或高中學位,或者高中“借讀”名額,這幾年黑市價格漲到了50萬元左右一個。這個城市其他優質中小學,一個學位也分別賣到十幾萬元至二三十萬元不等,這比一些十八大以來至今不收手的政界官員賣官鬻爵來錢更快、更猛。
不單入學學位成為黑市商品,連分班、分座位,都成了一些中小學“為人師表”者手中的可居奇貨,明碼實價販賣。
雖然高中有政治課,初中有道德和法治課,但沒有具體、生動的,與現實結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就是為了應試。相關的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形式主義、走過場情況嚴重。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根本沒有如何培養新時代新人的設計,沒有這方面的教育空間和主動,而且從2014年啟動的新高考,政治課已成為可考可不考的選考科,干脆連形式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扔掉了。
不抓學生的思想教育,也不抓教師的思想和素質,成為現在學校的普遍特點。一些大學、中學教師沒有師德,丑聞層出,特別一些黨員教師公開發表反黨言論,發表賣國言論,否定中國歷史、詆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些犯有嚴重錯誤的教師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比如我所在城市的那所全國非常著名的中學,被美國機構排名為中國第四的“高品質”中學,有的教師毆打學生卻至今在當班主任;有的黨員教師公開發表“精日”言論引發全國輿論抨擊,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理。
如此只教書、不育人,培養出的學生被社會戲稱為“小鎮做題家”:一是沒有創新能力,甚至毀了身體健康;二是沒有為國為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仰,成為混吃等死、娛樂至死的“迷途羔羊”。所謂“有追求”的,也往往是想著升官發財。
現在的教育成本非常高,上補習學校,如果是一對一,在長春市的價格是名校教師初中課一堂一對一補習(90分鐘)要2000元左右,名校教師高中課一堂一對一補習(90分鐘)要2800元左右,最末流的非在職的社會補習教師的一對一補習課,也要初中一堂課450元到800元,高中一堂課800元起價,加上其他開銷,一個想考上優質校的中學生,一年得花十來萬元。所以,時常有家長賣了房子賣了車給孩子補課,有些上了高學費民辦學校的孩子的家長更是如牛負重。
中小學校外學科補習,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特點和奇觀。學習好的學生,普遍都參加校外學科補習,甚至以校外學科補習為主,這說明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肯定出了大問題,否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社會補習班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如果學生主要靠課外補習獲取知識,那還要學校干什么?
這樣的教育現狀,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一代的方向和要求,南轅北轍,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當然,治理教育問題,需要同解決其他諸多社會問題綜合考慮,如中高職分流問題,職高學生就業、國考受歧視問題,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障問題等等,否則,思想教育無論怎么做都是空洞蒼白的。
例如,全紅嬋14歲奪得奧運會跳水冠軍接受采訪時,說得讓全國淚目。她說:我想我需要多拿金牌,這樣我就有錢給我媽媽看病了。
生活艱辛,社會存在不少不公平、不正義現象,中小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能理解家長們艱辛,知道生活不易的孩子,和只知道狂追“娘炮”“娛樂至死”的那些孩子們相比,已經是很懂事、很成熟的好孩子了。
現在,到了必須解決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新人這個課題的時候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倡導“三個務必”,特別是“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應當成為培養嶄新一代的新方向,這是新時代對中小學思想教育的新要求。
2021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展開以“雙減”為主題的教育整改,嚴格要求義務段“中小學不得考試入學、分班”,在職中小學教師不準課外補習,一針見血地抓住了中國基礎教育多年的弊端,深得民心,全國人民拍手叫好。北京市據此推出了“校長教師輪崗”、“高中注冊制”等一系列教育新政,受到全國關注。
我熱切盼望著這些教育新政在我所在的長春市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孟敬迪,吉林省長春市高一學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