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治理中的“大鍋飯”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一方面極大降低了基層治理效率,另一方面財政越來越不堪重負了。
什么是基層治理的“大鍋飯”呢?
例如:垃圾治理。全縣市區“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財政統一負擔。結果是大家都積極生產垃圾,垃圾越來越多,財政支出越來越大。垃圾治理的“大鍋飯”模式,是“反治理”模式,即治理的結果與治理的目標相背離。
我國的基層治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自覺不自覺的全面進入“大鍋飯”治理模式。例如:農地整治、風貌改造、廁所革命、污水治理、種糧補貼、產業扶持、集體建設用地整理入市、宅基地供給、承包地供給……都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大鍋飯”現象,治理的結果與目標都是反的。無一例外!
“大鍋飯”是要的,如道路建設、學校建設、醫院建設、通訊網絡建設等公共品,是應該“大鍋飯”的,但非公共品的“大鍋飯”,是“反治理”的治理。問題越來越普遍而嚴重,要著力解決了。
怎么解決呢?
如垃圾治理,就應該以鄉鎮為單位,對各村實行“小閉環”治理。垃圾不出村,出村必付費。垃圾資源化、垃圾減量做得好的村,要獎。反之,要罰款。村與村之間要結“平衡賬”,每月結一次賬。這樣治理叫自我約束、叫自治(第一,改掉生產垃圾的行為;第二,調動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這是真正的有效治理,治理的結果與目標趨向一致。
“大鍋飯”,反了很多年,現在基層治理的“大鍋飯”越來越嚴重了,這是懶政的表現,是官僚主義盛行的結果。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