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實習、進廠、流水線、打工人、韭菜,最后全部都是“人口紅利”。】
1
中考五五分流之術是什么?
一、普高職高招生比例按照5:5分配;二、所有學校、機構禁止招收初三復讀生;三、中考成績不達標需就讀職高、中專。
中考分流是剛性政策,是控制普高、職高及中專院校比例的強硬措施,為了保證分流的公平性,屆時復讀也是會被嚴令禁止,也就是說,中考是孩子們人生第一道分水嶺,沒有試錯的機會。
為什么要實行中考分流?
簡單來說,目的很簡單,為了順應勞動力市場需求,也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
因為社會各個行業紛繁復雜,我們不需要那么多大學生。
或者說,我們需要一些高學歷的大學生,去搞學術研究搞科研成果,但與此同時,更多的工廠和車間,需要年輕的“勞動力”去打螺絲。
分流,是為了迎合市場。
當然,不止是中考分流,高考,一樣也是分流。
2
近日,北大教授姚洋建議取消中考分流,并表示就這樣否定40%的孩子,這合理嗎?
15歲的初中生,進了職高、中專。
18歲的高中生,進了技術學院。
其實我并不反對教育分流,畢竟因材施教和各施各法,每個孩子也不可能用同一套標準,去衡量教育成果。
可現實問題是什么?
國內的職高、中專,到底是個什么光景,不用明說,大家也都心里有數。
既沒有真正的教會未來的“藍領工人”們潛在的技能,相反,職高中專里的混日子亂象,又使得這群孩子在心智并不成熟的年紀,就及早的沾上了各種惡習,再有就是職高技校也并沒有奉承什么教育理念培養人才的規劃。
他們可能最終訴求就一個:
搞錢。
3
6月19日,河南省洛陽市。
市民朱女士稱她女兒是洛陽市商業中等專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幾天前,學校統一安排到江蘇省昆山市一家電子廠實習。
“孩子學的是幼師專業,但被安排到電子廠實習,每天就是在流水線上重復作業,領隊老師還把學生身份證收走,不讓離開。”
到工廠后,安排8個人一間房,女兒上的是夜班,基本上從晚上8點多上班到次日早上8點下班,中間有休息時間,工資一小時14元,沒有加班費。
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來電子廠實習,專業不對口,并且工作量大,多次與帶隊老師溝通,老師表示“可以領身份證離開,但回學校要受處分。”
你看看,分流之術的后續影響力,其惡果就在于此。
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并沒有成為將來的“藍領工人”,相反,他們成了填補當下勞動力市場緊缺的“人口紅利”主力軍。
電子廠不是招不到工人嗎?
沒關系,國內這么多的職高中專技校,學生不是多的是嗎。
忽悠一個25歲的打工人,得費些力氣,拿捏一個15歲的職高院校學生,一個處分、一張畢業證,就輕松搞定了。
然后美其名曰:
雙贏。
工廠有了勞動力,訂單能夠按時完成,地方GDP得以保證,學生們賺了14元一小時的工資,還獲得了“實習工作經驗”。
贏麻了。
4
“我的青春,每小時14元錢”,童話一旦照進現實,就顯得格外殘忍。
另外,多嘴說一句,這家中專院校還算有良心的,畢竟學生去打螺絲,還給錢,一小時14塊。
一個冷知識。
國內很多職高技校和當地工廠合作,每年暑假固定輸入廉價勞動力,這些“人口紅利”,很多都是不給發工資的,甚至于還要榨干學生,讓學生掏錢來廠里做流水工人的,這叫“培訓費”。
這個新聞,幾年前,央視新聞記者就曾臥底曝光過。
“不交培訓費,就不能上崗進廠實習,不進廠實習,就拿不到畢業證。”
你想想看,這樣一群見識了惡臭嘴臉、在廠里打螺絲的孩子,最后進了幼兒園當起了幼師。
原先的人生經歷,加劇了他們心中的怨氣,而后低齡幼兒的鬧騰和哭聲,又進一步刺激了他們的隱忍暴脾氣。
所以,國內各個幼兒園里,幼師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也就不是什么怪事。
功利的時代,功利的教育,教育了一批功利的精致利己的“畸形文化”產物下的各行業從業者。
久而久之,大家都在算計利益、計較得失。
初心和信仰這些東西,被提及的就不多了。
除了錢,什么都不談,談到最后,除了錢,也就什么都不剩了。
就是這樣急需解決頑疾問題的現狀下,他們還稱此為“人口紅利”,并且以此為傲,同時,還搬出來另外一套說辭,來反駁抵制“人口紅利”的人:
“年輕人要能吃苦啊,幼師專業進廠打螺絲怎么了,這也是在鍛煉你吃苦耐勞的強大意志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
是啊,苦都是鵝城的“人口”給吃完了,“紅利”,最后全都裝進黃老爺們的口袋里了。
白天,人在當牛做馬;夜晚,鬼在歌舞狂歡。
《活著》、《福貴》、《傻春》、《民工》、《外鄉人》、《春天里》。
到處都是人間煙火處,到處都是世間百態苦。
“不要你的貞操,我只要你的青春。”
回頭一看,青春全都喂了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