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臺灣問題,首先要從經濟角度去討論破解之道。經濟決定政治,至于有些對臺專家整天熱衷發表的什么臺灣歷史上某個人物如何如何、清代風土人情如何如何、藍綠政客如何如何之類的“研究成果”,那都是細枝末節。不能說這些研究沒有意義,但不是根本因素。
臺灣對大陸實行極其歧視的外貿政策,維持了天量的順差。連雞蛋這種東西,都會舍近求遠從澳大利亞進口。
今天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順差巨大,連美日韓都對華逆差,臺灣這個就顯得格外刺眼。
這些年來兩岸失衡的經濟貿易,滋潤了臺獨勢力,使其日益囂張。
我們供養臺灣,然后臺灣花大錢給美國人賣武器,養美國軍火商,然后來打我們自己。
臺灣給世界各地的議員政客們送錢,讓他們在國際上對華不利,這些錢也有大陸的一份。
臺灣在本土培養下一代臺獨分子,底氣就是這些經濟利益。
這事看上去很神奇:中國大陸是臺灣的主要貿易順差來源,但臺灣對中國大陸最為敵視。各種政策公開歧視中國大陸,而大陸則是“兩岸一家親”,日常惠臺。
如果一直惠臺,則臺灣問題永無解決之日。
首先大陸這邊說的是和平統一,現在這個調子也沒變。那既然和平統一,也就意味著除了臺灣自己主動宣布獨立或者外部介入之外,就要等臺灣自己回心轉意。
他都從這種不公平的關系中收獲頗豐,早就形成利益集團了,他為什么要統一呢。
所以說,如果真想和平統一,就只有一條路,就是窮臺。
甚至你就算不考慮統一問題,也不應該讓臺灣再繼續富裕下去。
臺灣的富裕,本身就是對本朝立國敘事合法性的一種威脅和沖擊。
新中國怎么建立的?是因為舊中國爛到了不行,才有了共產黨帶領人民革命,最后天翻地覆。
那現在,有的人就會說:你看人家臺灣,也沒經過你的革命,怎么人家就人均GDP比你高的多呢?說明你這革命是錯的啊,要讓蔣公一直統治,我們現在早就人均3萬美元了!
這個時候,你當然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從冷戰、人口、兩岸49年的經濟對比、產業轉移、兩岸政策、工業化規律……等等來得到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
但問題是:這在傳播學上太復雜了!要理解這套現實,是需要有知識門檻的!
什么最容易傳播和深入人心——清晰、簡潔的符號或者圖景!越清晰簡潔越好!
人的大腦接收能力是有限的。大多數人在不涉及自身周邊的話題上,是沒有那么多精力和意愿去了解一個更加復雜的圖景的。
比如西方的意識形態,他就可以用很簡潔的幾個符號來陳述,比如:自由、民主、人權、選票。
兩種理論看上去都能解釋(或者不知道能不能解釋的時候)一個現實時,簡潔清晰的那個,傳播效果是更好的。
無論是中國故事,還是兩岸現狀,我們這邊,現在暫時還沒有一個在傳播學上簡潔清晰的符號來直觀表現。
那臺灣那邊就有:我民主自由,我選票,我親美,所以我富裕文明先進,而大陸則野蠻落后。既然如此,那國民黨在這個基礎上要隱獨,民進黨要明獨,從而拯救臺灣人的現代生活于邪惡的中國大陸,就是自然而然的。
這套東西在臺灣島內,甚至大陸這邊,都是相當有市場的。
而臺灣之所以能構建出這套簡潔清晰(但實際上并不是真相)的邏輯圖景,其根本底氣就是其經濟實力。中國大陸給臺灣帶來的順差,就是臺獨勢力蓬勃壯大的重要養料,也是反過來破壞新中國立國合法性的毒藥。
如果臺灣能變得貧窮,那臺灣的這套邏輯就失效了。反之中國立國革命敘述的邏輯則補上了最后一塊拼圖,理論變得簡潔清晰化了:沒經歷過人民革命的舊中國就是不行,過去不行,余孽還是不行,走了彎路的邊陲最終歸于圣化,人民被拯救于水火,體現了歷史必然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