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剛過完,六一也不遠了。
而對于美國,一場真正的債務危機,也開啟了倒計時。
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最快可能6月1日觸及債務上限并發生債務違約!
早在今年的1月19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就已經達到31.4萬億美元。
這個數,是法定債務上限。
法定債務上限,是美國政府根據國會授權,為了履行法定義務,包括支付社會保障、醫療福利、軍餉、國債利息等等,而能夠舉借的債務總額。
突破這條紅線,意味著美國財政部借款授權用盡,除非國會調高債務上限,否則白宮無權繼續舉債。
說白了,現在美國政府能借的錢馬上到頭了,而日常支出還在,一旦沒錢了,馬上面臨破產。
沒想到強大如美利堅者,也背負著沉甸甸的債務,人生艱難啊。
于是,美國財務部在今年1月,只能啟動非常規措施,比如暫停某些例行開支以維持關鍵支出,以避免聯邦政府發生債務違約。
但是苦苦支撐了三個多月,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改善。
5月1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向美國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發出“預言”稱,美國聯邦政府可能最快6月1日觸及債務上限并發生債務違約。
國會預算辦公室也發出警告稱,六月初開始,美國政府有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因為稅收低于預期,而支出卻在不斷增高。
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國經濟將面臨嚴重的沖擊。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5月3日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短期違約將導致5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年化GDP將下降0.6%。
若違約持續一整個財政季度,則將使股市暴跌45%,GDP下降6.1%,失業率上升5個百分點,這可能導致全美830萬人失業!
按常理說,此時的民主、共和兩黨,應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
但偏偏火燒眉毛的時候,兩黨互相攻訐更來勁兒。
4月26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也是共和黨人的麥卡錫的推動下,美國眾議院以僅僅兩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債務上限法案《限制、節約、增長法案》。
這個法案提議,在明年3月31日前,暫停把債務上限控制在31.4萬億美元,如果兩黨能在這一時限之前同意,把債務上限再提高1.5萬億美元,則這一時限作廢。
與此同時,該法案還要求,收回未使用的應對新冠疫情資金;削減對美國國稅局預算;取消拜登政府推行的學生貸款優惠政策;取消《通脹削減法案》中針對新能源相關減稅措施等。
共和黨說,這個方案可以在10年內削減4.5萬億美元政府開支。
該法案雖然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對于民主黨而言,無異于摟草打兔子,包藏禍心。
因為從該法案列明諸多條件可以看出,共和黨的矛頭對準了民主黨籍總統拜登主推的多項政策,這其中包括經濟、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
拜登心里也很清楚,這哪是削減開支啊,這不就是明擺著要對我的“政績”下黑手嗎?
不出意外,這個法案隨即招致民主黨人的攻擊。
白宮罵它是“為獲取極端讓步而進行的魯莽嘗試”。
拜登更是直接挑明,不會允許共和黨以債限議題“挾持”國家。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直言,它是“極端主義的極右翼議程”,侮辱它為“美國違約法案”,并表態該法案在參議院“入院即死”。
于是乎,兩黨圍繞法案開始撕逼。
這邊,以麥卡錫為首的共和黨人,堅決要求提高債務上限必須以大幅削減政府開支為前提,指責拜登將導致美國債務違約。
那邊,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人,要求共和黨提高債務上限不得附加任何條件,諷刺麥卡錫借著債務危機玩弄政治。
不過,這種劍拔弩張,在美國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現。
就債務上限這個事,美國兩黨已經扯皮了一百多年了。
按照美國國會智庫機構國會研究服務部的記錄,自1978年以來,國會把提高債務上限與其他法案捆綁出臺達32次之多。
博弈結果,當然靠實力說話,取決于兩黨力量對比。
而美國政府債務發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規模,也與兩黨不斷抬高債務上限有關。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財政赤字飆升,開始試圖限制債務規模。
于是,美國提出了設立政府發行債務的上限,從而防止美國政府超額發行債務,并將債務甩給下一屆政府。
但誰沒想到,這個“上限”不斷被抬高,演變成沒有“上限”。
1917年的時候,美國的債務上限是135億美元。
到了現在,已經上升到了31.4萬億美元。
飆升了整整兩千多倍!
不僅是上升幅度大,上升頻率也很高。
自1917年后,美國政府已突破債務上限110多次。
在1997年至2022年間,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就被提高了22次。
這相當于幾乎每一年債務上限都要往上提高一點。
美國政府:既然還不上,不妨多借點,格局打開。
于是,就形成了美國政府大舉借債——產生債務違約風險——兩黨互相博弈——提高債務上限——新一輪債務違約風險。
這哪里有什么上限,這就是一個螺旋提高上限的死循環啊!
到了本輪債務違約,拜登依然想極力挽救美國政府的信用,卻沒想到,出現了讓他相當難堪的事件。
5月3日,拜登發表推特聲稱,美國不是一個不講信用的國家,從來沒有賴賬不還。
但此番言論,卻被推特的相關推送打了臉,相關推送寫著美國曾經數次債務違約。
還有更有網友扒出美國的多次違約經歷。
其中包括,1862年北方聯邦政府無力按照債券上約定的條件償還債務;1933年羅斯福執政期間無力償還一戰的戰爭債務;1968年美國政府終止其發行的“銀元券”兌換成銀幣或者白銀;1971年尼克松政府單方面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拒絕履行對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元的兌換承諾。
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就有至少四次違約經歷!
眼下,與共和黨協商解決債務危機,已經是拜登的當務之急。
目前,拜登已邀請包括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內的參眾兩院民主共和兩黨的四位領袖,計劃5月9日到白宮進行磋商。
磋商結果暫未可知,但是Deadline在即,留給拜登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而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重復歷史上的死循環。
泡沫還在膨脹,危機還在醞釀,至于哪一天爆發,就要靜待倒計時結束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