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1
一個熱知識。
《傳染病防治法》第41條明文規定: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2
9月21日,重慶長壽區和云南鎮雄縣,同時宣布:
鑒于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加強集中隔離點規范管理,從2022年9月21日零時起,經研究決定,對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在集中隔離期間收取一定的食宿費用。
一句話,集中隔離,不再免費,而是“收費管理”。
其中,重慶長壽區的隔離收費標準是:
晏家二期公租房隔離點,300元/人/天(含餐費60元/人/天)。
長壽區隔離酒店,房費按征用酒店協議的客房價格進行收取,餐費按60元/人/天收取。
而云南鎮雄縣隔離收費標準則是:
留觀點和集中隔離點,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標準。
賓館、城區集中隔離場所,按每人每天150元的標準。
其余各鄉鎮集中隔離場所,按每人每天不超過150元的標準。
但與此同時,重慶長壽區和云南鎮雄縣,還搞了個不同的“區分收費”。
鎮雄縣是“一刀切”,只要隔離,都得交錢。
而重慶則本著“人文關懷”,對幾類人員實施免費隔離:
擁有長壽區戶籍的人員;在長壽區實際工作并繳納社保的人員;在長壽區購房或實際居住并能提供居住證明(居住證)的人員;醫生、學生。
也就是說,長壽區本區的人,可以免費隔離,重慶其他區的人來長壽區隔離,得交錢。
但不管是鎮雄縣還是長壽區,關于收費隔離的通告后面,都有一句硬性規定:
隔離人員應按規定支付由個人承擔的相關費用,拒不支付的或以虛假資料騙取減免的,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3
網上查了一下,重慶當前的疫情形勢,有4個高風險地區、6個中風險地區,但全都集中在了潼南區。
而云南的高風險地區,則集中在臨滄市鎮康縣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潼南區和鎮康縣沒有實施“收費隔離”,偏偏是“相對安全”的長壽區和鎮雄縣,開始搞收費隔離了呢?
網上罵的聲音很多,背后的本質,其實是為了“防范新增”。
更準確地說,其實就是“升級版”的加碼防疫。
4
大疫三年,疫苗、核酸、采樣屋、抗原試劑、棉簽、防護服、口罩、工資發放、各項補助,基本上都是醫保金和各地財政補貼在兜底。
可架不住中國人口多,疫情反復折騰持續了三年,就是一座金山,也經不起這么長久的消耗。
所以,財政兜底的“免費”核酸和免費隔離以及持續防疫,已經讓各個地方政府感到很吃力了。
沒有錢了,咋辦?
那就只能群眾自費了。
可是長壽區和鎮雄縣當前并沒有疫情,就算是免費隔離,其實也沒有多少人,用不了多少財政支出,那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頂著壓力和網友一邊倒的罵聲,在這個時候推出“付費隔離”的通告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讓你配合“防疫”。
因為還有10%的人沒有接種疫苗、因為經常有人因為不做核酸被行政處罰、因為還是有很多人不聽勸告“非必要不返鄉”喜歡到處跑。
所以,得再加一道緊箍咒。
潼南區不是高風險嗎,你別去,去了感染了跑到了長壽區被檢測出來了,隔離,你得自費。
鎮康縣和云南其他地方不也是高風險嗎,你要是亂跑把疫情帶回了鎮雄縣,那你就得花錢自費隔離。
做核酸,有人不愿意,不做核酸要罰錢要行拘,大家就都愿意了。
一樣的道理,“非必要不返鄉”、“建議就地過節過年”,這些倡議沒人聽,一說“自費隔離”,大家就都聽話了,不敢瞎跑了。
政府沒錢了,公務員得降薪;老百姓本來就窮了,再來一個“收費隔離”,他們就都老實了,沒人敢再不遵守“防疫規定”了。
這個收費隔離的通告,可比“倡議自愿原則”,要高明厲害得多。
5
想要問三個問題。
第一,《傳染病防治法》的法律文書效力,和地方領導的收費隔離通告權力,誰大?
第二,就收費隔離防止人員流動這一點而言,假如重慶、云南乃至全國,集體來一遍“就地靜止”,7天3輪核酸檢測后,后續,還會出現疫情反撲嗎?
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到底是人員流動導致了疫情反撲,還是有人投毒、有人造假核酸報告、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三,今天開始試點隔離收費,過段時間,是不是也就會有核酸自費了?假如費用開始全部轉到普羅大眾的頭上,政府沒錢扛不住了,民眾就有錢能扛得住這么多的自費嗎?
窮這個字,隨著大疫三年,已經開始影響到各個行業各個群體了。
政府這個通告,表明沒錢了,難不成民眾兜里的銀子,就很多?
我不知道他們在搞這個通告的時候,有沒有深入地想過另外一個問題:
群眾本身就害怕疫情,更害怕硬核防疫被隔離,免費隔離的時候,尚且有諸多微詞,現在搞自費隔離了,你猜猜那些手頭缺錢的人,他們會不會“隱瞞行程、知情不報、拒絕隔離”?
這不是在解決問題,反之,這是在激化矛盾。
地方政府可以叫窮,向上級“施壓”要錢,老百姓真窮了,向誰施壓要錢去?
向股市要錢,還是找基金經理賠錢?
還是說,把家里閑置的房子出租出去,空置的車子去跑滴滴,靈活就業增加收入?
要合法合規、合情合理地解決群眾訴求,要深入群眾,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維護好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好社會大局穩定,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聞上和電視上,都是這么說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