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暫且還不知道滴滴到底干了什么。
但就近期以來的諸多報道,我們幾乎能夠確定,滴滴一定是干了什么。
從7月2日的“被安全審查”,到7月4日的“因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致使APP被下架”,再到7月7日的微信&支付寶小程序被下架,7月8日的“滴滴出行官網下架APP”,以及今天的“‘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被下架”,甚至要求“各網站、平臺不得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業版’等上述25款已在應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訪問和下載服務”,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看到了國家的決心。
再說個小細節。
因為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阿里巴巴被市場監管總局予以行政處罰,不但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更是被處以182.28億罰款。
但是翻翻相關熱搜就能發現,國家給了阿里足夠的解釋機會?! ?/p>
然而滴滴呢?
除了一開始的“被安全審查”還允許其回應外,后續的接連被下架處理,滴滴都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試問,這能說明什么?
雖然國家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覺察出,國家對滴滴已經起了殺心。
當然啦,我所謂的起殺心,也許最終目的不是搞垮滴滴,而是把滴滴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但無論如何,柳家的敗局已定。
講真,如果我是滴滴出行的各大股東,這個時候考慮的鐵定不是滴滴能否在資本市場上掙到錢的問題,而是逼迫柳家與國家展開談判,即便低價出售,也要趕緊甩掉這塊燙手山芋。
畢竟,拖到最后,即便滴滴還在,但它現有的龐大市場份額,勢必會被其他勢力所分食。
真等到那個時候,還不如趁早把滴滴交出去,換個體面點的結局。
其實,就滴滴的這個事情,也給了其他企業以警示:
不要覺得自己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就能穩坐釣魚臺,“大而不能倒”。
在強有力的國家意志面前,再大的企業也什么都不是。
沒有了馬云,還會有牛云、羊云。
沒有了滴滴,還會有噠噠、叮叮。
正如人民日報曾經的評論:
“一家企業的成功固然不能缺少優秀個人的牽引,但歸根結底卻在于它是否生逢其時。一顆好苗子,只有遇到了適合它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好的時代,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越的制度條件和資源條件,更可以為其創造出充足的需求。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一家成功的企業也必須依托于偉大的時代背景”,“沒有所謂的馬云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云”。
七月十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