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今天是艾躍進老師逝世三周年紀念日,作為一個90后,筆者雖然從沒有與艾老師見過一面,卻時常可以聽到艾老師那些充滿真知灼見而又激情飛揚的講座。
艾老師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衛士,這是毋庸置疑的。想起要為艾老師寫點什么的時候,筆者想到了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想來,這些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反抗并身體力行的革命者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吧!
筆者自知本人的文學素養、社會感悟、思想深度等都遠遠不及魯迅先生,今日依照《紀念劉和珍君》改編的一文也算是獻丑了,不做他求,只求能寫出筆者對艾躍進老師的崇敬之心,只求能勉勵更多的人可以像艾躍進老師一樣踐行毛澤東思想、追求共產主義理想。
一
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就是艾躍進老師三年前愕然去世的同一天,我獨坐家中,看到有一消息,“今天是艾躍進老師去世三周年”,我想到大約四五年前,在看艾躍進老師講座視頻的時候,是何等的受益。
這是我知道的,凡艾老師所做的講座,向來是座無虛席,大多聚精會神地聆聽艾老師神采飛揚地講述毛主席的故事、宣揚毛澤東思想的內容。
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無數前輩、老師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我卻看不到他們所期盼的未來,哪里還能有什么言語?
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反毛分子的幸災樂禍,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
倒下的只是毛澤東思想的旗手,毛澤東思想的紅旗將屹立不倒,我們90后還是要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宣揚自己的信仰,敢于正視生命的意義。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紅色的記憶和微漠的悲哀。在這紅色的記憶和微漠的悲哀中,又使現實倒退一步,回到那過去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年輕人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艾躍進老師逝世也已有三周年了,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三
在眾多為共產主義理想逝去的前輩中,艾老師是當代的榜樣。榜樣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更覺得十分貼切了,我應該對他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他不是我一個人的榜樣,而是所有有理想的青年應該去學習的老師!
他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大約四五年前,我還在讀書時,選他的網課的時候,那時候,他好像是講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直到后來,或許是我已經慢慢接受馬列毛思想的熏陶了,我才發現這位富有激情、十分吸引人的老師不僅是個給我們教授網課的老師,更是個追求共產主義思想、信仰毛澤東思想的同志!
艾躍進: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思想的精華(一)
其時,我才能將這位老師和毛澤東思想聯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許多老師對待馬列毛思想,要么是照本宣科、毫無激情,要么甚至會在課堂上公然講出些反毛的話語來。待到聽得艾老師的講座多了,才知他正是個堅定不移地宣講毛澤東思想的捍衛者。待到除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網課外,我又去看了艾老師的其他講座,尤其是他講60到70年代的那十年歷史的時候,竟真的發現他的與眾不同了。
總之,在我的記憶上,三年前聽到艾老師去世的消息時,很是悲痛和詫異,那時心想,我才剛開始認識他,還沒見過真人呢。此后,我就開始在艾老師的啟蒙下認真學習歷史,從文字資料到工人訪談,反正,只有認真學習才對得起艾老師。
四
我在三年前的四月底,知道艾老師因重病去世的消息;得到噩耗的時候,長嘆一聲,艾老師年紀輕輕,怎么就去見毛主席了。對我來說,我向來是認為要保重好身體的,畢竟這是革命的本錢,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艾老師竟積勞成疾,已經先去了。
然而這已然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網絡上網友們的哀悼。艾老師的思想光輝,影響了許多人。
我們懷著崇敬,說他是“毛主席的好戰士”!
悲痛,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有良知的網友懷念艾躍進老師的緣由了。為人民服務呵,為人民服務呵!不僅為人民服務一時,更為人民服務至死。
五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他,艾躍進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講座而已,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傷身,但竟在一次次講座中損耗了自己的身體。在疾病稍有好轉的時候,他就要回到人民群眾中間,去宣揚他最熱愛的毛澤東思想,去教導后人要繼承毛澤東思想,去用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始終抱有活力的艾躍進君確是故去了,這是真的,而且已經有三年了。不止艾躍進老師,連毛主席身邊的好干部——張欽禮也走了許多年了(點擊查看《清明雨,后人淚——想起毛主席、張欽禮和紅巖烈士》);還有鞍鋼憲法的推動者馬賓老、通鋼斗爭的老工人代表吳敬堂……這一個個繼承毛主席遺志的老同志都陸續離我們而去了。
但是私人資本的所有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六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微弱的發聲。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同志、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再無痕跡,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七
我已經說過:不僅為人民服務一時,更為人民服務至死。我知道這很難,但還是有眾多當代前輩做榜樣,更別說多得是從古以來的老師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劉和珍君正是我當代女子的榜樣之一。
我耳聞老同志們的去世,是始于四五年前的,畢竟,我還只是二十多歲,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的小子。至于這一回紀念艾躍進老師,更是寄托了許多的哀思。共產主義的理想是不好達到的,為人民服務至死更是很難實現,但若有成千萬的無名烈士在前,更有諸如張欽禮、馬賓、吳敬堂、艾躍進等這些實實在在的當代榜樣,無疑是對我們后來者的激勵。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茍活者在紅色的回憶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紀念艾躍進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