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垂淚 漳水含悲
——林州紅旗渠精神學習會主辦楊貴同志追思會
紅 哨
4月30日,由林州紅旗渠精神學習會主辦的楊貴同志追思會在林州市區(qū)召開。來自各地的紅色網友和紅旗渠英模40余人參加了追思會。年近九十歲的紅旗渠老英雄任羊成、彭士俊,老縣委班子中崔鳳金、粟秀林、秦進才帶病參加了追思會。會場莊嚴肅穆,楊貴同志的遺像立于靈案,上懸“楊貴老書記追思會”的大幅橫標,幾案上擺放著鮮花。
主持人原共青團安陽市委書記袁金萍宣布追思會開始,全體與會人員起立默哀一分鐘。原中共林縣縣委副書記黨的十一大代表崔鳳金、原中共中央政研室綜合局局長張勤德、原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常委團省委書記張國勞、鄭州市紅色網友宋英、原中共蘭考縣委副書記楊捍東、原紅旗渠工地指揮部副書記縣法院院長彭士俊、原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常委兼原陽縣委副書記陳紅兵、林縣紅旗渠精神學習會理事李好書等同志先后致詞。同志們在悼詞中高度贊揚了楊貴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公仆情懷;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血肉關系;率先垂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忠誠黨的革命事業(yè),堅持繼續(xù)革命,勇敢捍衛(wèi)毛主席革命路線,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大無畏精神;嚴以律己、克已奉公、一日三省,養(yǎng)成良好家風的道德情操。通過對楊貴同志的追思,加深了對紅旗渠精神內涵的理解,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大家表示:林縣紅旗渠與蘭考焦裕祿是毛澤東時代中原大地的兩面紅旗,楊貴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忠實的人民公仆,人民群眾的貼心親人。他與焦裕祿、鄭永和是河南人民心中的三位好書記,是共產黨人的標桿人物。我們一定要繼承楊貴同志的遺志,牢記初心,堅持繼續(xù)革命,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
這次活動中,林州市公安局振林派出所的干警,積極支持,密切配合,為追思會送來10斤肉、10斤大米和豆角、豆腐、皮渣等食品蔬菜,并免費提供旅游車,以警車開道陪同與會人員免費參觀紅旗渠,讓大家十分感動。
楊貴同志逝世后,林州市委市政府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數千與會干部群眾冒著傾盆大雨立于會場,無一人中途退場。悲淚和著冷雨,風聲伴著嗚咽,蒼天為之動容,大地為之震顫。主祭人市委書記王軍同志拒絕打傘、不穿雨衣,感動人心的致詞也感天動地。連日來,林慮山下,紅旗渠畔,千家萬戶自發(fā)追悼楊貴老書記。許許多多群眾在自己家中設立靈堂,追思自己的親人楊貴書記,供桌上擺滿了紅旗渠旁收獲的核桃、柿餅、山楂、紅棗、蘋果,以最樸素、最真誠的方式寄托哀思。
附追思會發(fā)言
在楊貴書記追思會上的致詞
崔鳳金
今天,有來自北京的老領導、老同志,有來自蘭考縣的老同志,還有來自省內其他地方的各位老同志,我代表林縣的同志們,對你們遠道而來參加楊貴老書記的悼念會,表示衷心感謝!
上世紀六十年代,楊貴書記帶領林縣人民在太行山上苦戰(zhàn)十年,修建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把滔滔漳河水引入林縣。實現了林縣人民祖祖輩輩的夢想,改變了缺水干旱的自然條件,改變了貧困落后的面貌,林縣人民群眾稱作“生命渠”、“幸福渠”。
紅旗渠建成以后,周恩來總理向外國友人夸贊: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從此紅旗渠享譽世界,成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為民的一座豐碑。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偉大實踐,不僅建成了紅旗渠,而且鑄造了光彩耀人的紅旗渠精神。她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成為億萬中國人民奮勇前進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修建紅旗渠,離不開縣委班子的堅強領導,1965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高度評價林縣縣委“是一個馬列主義的領導核心”,這當然離不開縣委班子的領頭人楊貴書記。可以這么說,沒有楊貴書記建不成紅旗渠。
今天,我們大家聚到一起,共同緬懷楊貴老書記,就是要銘記他的功績,學習他不忘初心,牢記共產黨人的宗旨和使命,一心干社會主義;學習他緊密聯系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習他不畏艱險,一輩子艱苦奮斗;學習他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敢想敢干,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總之,學習他作為一個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
楊貴老書記雖然離開了人們,但他永遠活在人民心里,他的崇高風范永垂于世。對老書記的最好紀念,就是要永遠發(fā)揚紅旗渠精神,永遠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楊貴老書記千古!
紅旗渠在“兩個30年時代”的遭遇說明了什么
————在楊貴同志追思會上的發(fā)言
張勤德
各位老領導、各位同志:首先讓我向楊貴書記和當年修筑紅旗渠的英雄模范,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和楊貴書記只見過一面。那是我到北京醫(yī)院去看望因病住院的鄧力群的時候,在醫(yī)院的大廳里碰上的。有人說這就是楊貴書記,我便趕緊走上去握住他的手說:“楊書記,你帶領林縣人民修了紅旗渠,這是會寫進新中國歷史的大貢獻”。楊書記說;“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這是應當做的”。他這短短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于這樣一位人民功臣的逝世,我的心情和同志們一樣,非常悲痛。
關于楊書記一生的貢獻,同志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覺得聯系現實追思他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到最可貴之處是他作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斗爭的老干部,積極投身繼續(xù)革命這一無比偉大輝煌的事業(yè),又能過社會主義這一關。因此對楊書記最好的追思紀念,就是在堅持“兩個不能否定”的原則下,如實肯定新中國前30年包括文革10年中應當肯定的成績,通過認識他作為“總設計師”帶領人民修筑的紅旗渠,在“兩個30年”受到的不同對待,進一步深刻認識毛主席社會主義繼續(xù)革命路線的正確性。由于我掌握的有關資料很有限,下面我把看到的有關材料歸納一下,分為五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在前30年,如實肯定了修筑紅旗渠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一項壯舉。那時是正確的用“革命”二字概括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所以強調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革命,都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修筑紅旗渠自然也是這樣,例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拍的紀錄片《紅旗渠》里,有除險英雄任羊成這樣一句話:“懸崖除險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修筑青年洞隧道的社員們發(fā)出誓言:“劈開太行山,埋葬帝修反;修渠為革命,打通青年洞”。林縣人民在工地山坡上樹立數米高的標語牌,上寫“為革命修渠”。昨天聽紅哨同志說;“楊書記曾經充分肯定烏有之鄉(xiāng)是個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了南街村等一大批先進典型的好網站”。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他是個革命到底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后30年里,在提到紅旗渠的時候,則都避免和“革命”聯系起來,不提“革命”二字。
(二)在前30年,由于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和建立起人民公社,具有極強的組織力、動員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因而在一個當時只有幾十萬人口的縣里能組成數十萬的修渠大軍,在相當困難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干就是十年。并且,既能搞好內部團結互助,又能搞好外部團結協調,山西平順縣為支援林縣人修渠,不僅出人出力和騰房子,主動遷移了數百座祖墳為渠道讓路,還簽署協議,對占用平順縣境內的土地提出“確保林縣人民永遠使用的權力”。而后30多年,一些人則站在地方保護主義立場上對待紅旗,致使紅旗渠的水流量降至原來的六分之一,甚至出現汛期斷流現象。灌溉面積由60萬畝下降到29萬畝,用水由不要一分錢變?yōu)槊磕晗蛩吹亟凰M數百萬元。有的紅色網友發(fā)文說:“2008年國家和地方投資修繕,一些人卻層層轉包,施工中偷工減料,成豆腐渣工程,紅旗渠勞模們監(jiān)督舉報卻遭到打壓”。
(三)在前30年,楊書記提議把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命名為“紅旗渠”,和大家一起立下“頭可斷,血可流,不改變林縣面貌誓不休”的誓言,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從高舉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1960年一直干到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1969年,終于創(chuàng)造出紅旗渠這個“世界第八大奇跡”。群眾說他是“干”字當頭,身先士卒,在工地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好干部。《人民日報》曾兩次發(fā)社論贊“林縣縣委是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核心”。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在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題寫書名的《紅旗渠》前言中說:“采訪中許多勞模和干部群眾都說,俺楊書記就像你寫的焦裕祿,一心為俺林縣人謀幸福。紅旗渠是一渠水,一渠糧。一渠社會主義的蜜”。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都始終走在最前面、沖在最險處、干在最難處。攀巖爆破、懸空排險,都是黨員干部帶頭上。犧牲的81名烈士,大都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寒冬臘月,黨員干部把繩子系在腰上,睡在山崖的最外邊。修渠的群眾流傳這樣一句話:“干部能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就能流成河”。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修渠10年中動用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但從沒有出現過一宗請客送禮、揮霍浪費的現象,也沒有一個干部貪污挪用一分錢的修渠款和物資,而后30年里,林縣縣委常委 17人,14人被打成“楊貴幫派骨干”,受到免職、撤職、留黨察看、開除黨籍政籍、逮捕判刑、攆到農村、工廠接受改造等處分。
(四)前30年里,給修筑紅旗渠的一批干部群眾授予了英雄模范稱號。比如,用繩索捆住腰,手持長桿抓鉤,身上背著鐵錘、鋼釬等工具,在懸崖下凌空作業(yè)的排險英雄任羊成;為了鑿開曙光洞,不畏難險,七次塌方陷于洞中,九死一生,仍然不下火線的鑿洞英雄王師存;腰系繩索,凌空作業(yè),在崖壁上放炮爆破,置生死于度外排除啞炮的神炮手常根虎;當崖石就要坍塌的緊要關頭,奮不顧身地推開自己的戰(zhàn)友,自己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的女英雄李改云,等等。1965年12月18日《人民日服》以《黨的領導無所不在》為題發(fā)表長篇通訊,記述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英雄事跡,并發(fā)表社論指出:“林縣,是一面大寨式先進縣的紅旗”。1970年中共中央批準林縣為對外開放縣,毛主席和周總理不斷介紹外國元首和貴賓來林縣參觀紅旗渠。到1980年止,來林縣參觀紅旗渠的外賓達1300余人,涉及五大洲119個國家和地區(qū)。而在后30年里,一些人則公開大肆污蔑紅旗渠是“黑心渠”、“死人渠”,修渠是“勞民傷財”, 和“秦始皇修萬里長城一樣有罪”。有的網文指出,當時“凡是積極主張修建紅旗渠的人,凡是歌頌和肯定紅旗渠的人,都被說成楊貴幫派體系,成了‘三種人’,受清查、挨批斗,甚至被撤職、開除、清退、查辦”。
(五)在前30年里,是把紅旗渠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并列在一起,明確指出它的基本內涵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自主精神;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和集體主義精神;不伸手向國家要錢,依靠自己力量改變命運的自力更生精神;大公無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為人民服務精神;群策群力,破除迷信,敢于向有限條件挑戰(zhàn)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大局為重的共產主義協作精神。而在后30年里,一些人則閹割了其 “為民”的精神內核,把紅旗渠精神曲解、延伸為“十萬大軍出太行”的“打工精神”;幻想發(fā)財致富的個人奮斗精神,等等。
應當客觀地看到,紅旗渠在前后30多年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情況,后來特別是近些年確實有好轉,但根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紅旗渠在“前后30年”受到的不同對待說明,路線正確是我們勝利的根本保證,“以階級斗爭為綱”抓好各項工作才是治國良方。之所以如此,是在于對勞動人民來說,剝削階級統(tǒng)治的舊社會,是他們的火坑。僅據1942年統(tǒng)計,林僅因旱災逃荒外出達10800戶,占總戶數的14%;馬鞍山村一共500人,就餓死280人。新中國建立后,勞苦大眾一步登天成了國家的主人。這既使他們有力量粉碎階級敵人的復辟,又使他們從親身所受剝削壓迫中懂得了只有抓住階級斗爭這個綱來帶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這些目,或者說只有通過抓社會主義革命來促進生產和其他工作。才能保住政權并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社會全面發(fā)展進步,最后實現沒有剝削壓迫、物資極大豐富、人的覺悟極大提高的共產主義。這就使他們內在地產生出強大的動力和高度的責任心。而這些,正是紅旗渠這樣的“人造天河”得以一釬一鎬修成的根本原因。所以紅旗渠精神的基礎和主線,是將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的徹底革命精神。沒有這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就不能真正堅持住。
紅旗渠在“前后30年”受到的不同對待說明,堅持正確路線是加強黨的領導的根基和依據。黨的領導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區(qū)分兩者的根本標準是路線是否正確,而在現階段判斷路線正確與否最根本的在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還是堅持私有制為主體。毛澤東時代能產生紅旗渠現象并得到應有的肯定,從一個方面充分證明了黨的路線的正確。
紅旗渠在“前后30年”受到的不同對待說明,社會主義改革才是真正的強國之路。紅旗渠在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光輝照耀下,在農業(yè)學大寨、工業(yè)學大慶和貫徹落實“鞍鋼憲法”的熱潮中,還有四年是在文革“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的斗爭中進行并完成的。這就以一個具體實例,不僅表明社會主義改革是推動生產的強大動力,還駁斥了“大鍋飯養(yǎng)懶漢”的無恥讕言。恰恰相反,社會主義公有制和人民當家作主這種“大鍋飯”才是人民所需要的英雄輩出時代,在這意義上可以說,不是“大鍋飯養(yǎng)懶漢”是“大鍋飯”養(yǎng)好漢。
紅旗渠在“前后30年”受到的不同對待說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科學發(fā)展的先決條件。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要堅持以公有制、按勞分配為主體,并且實行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控為輔的運行機制。在這條道路上向前發(fā)展,才談得上真正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今天在這個林縣人民的好書記楊貴同志的追思會上,面對紅旗渠,面對林縣人民特別是修筑紅旗渠的英雄模范們,面對楊書記等因“紅旗渠冤案”蒙受冤屈的干部、黨員、人民群眾特別是那些已經含冤逝世者的在天之靈,我們強烈呼吁要反對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爭時代搞歷史虛無主義,又反對對新中國前30年搞歷史虛無主義,從而把為“紅旗渠冤案”以及焦裕祿的親密戰(zhàn)友張欽禮平反作為中國當前最迫切的撥亂反正之一抓緊抓好,并以此為突破口,在今年這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通過“第二次真理標準大討論”,既對文革一分為二,肯定它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又對改革一分為二,確定它錯誤和成績的比重。在此基礎上,為毛主席平反,為文革平反,為紅旗渠英雄勞模徹底平反,給改革作個正確結論。近日紅歌會網發(fā)文談到,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的著名作家嚴文井(1915——2005)說過:“我心里說:這個人(指毛主席)呀,現在他讓我為他去死,我都干!”
今天,我們經過建國以來的近70年正反兩面實踐的檢驗,更清楚地認識到,當今中國一切亂象歸根結底在于沒有堅持搞好毛澤東思想;只有毛澤東時代創(chuàng)立的那種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簡稱毛式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因此我們馬列毛派和革命群眾立誓要繼承楊書記等先輩的遺志,拼了命也要為毛主席平反努力奮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永遠的懷念
張國勞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楊貴同志走了,滔滔漳河為之哭泣、巍巍太行為之低頭,大好河山為之悲痛,今天,我們懷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深切悼念紅旗渠總設計師楊貴同志。楊貴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是毛主席的好學生,是黨中央肯定的馬列主義林縣縣委領導班子的老班長,是忠貞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楊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人民的功臣,人民一定會永遠的懷念。
紅旗渠不但是豐厚的物質遺產,而且是巨大的精神財富。當年十萬大軍上太行,在中共林縣縣委的英明領導下,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當家作主、不畏艱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山倒海、驚天動地創(chuàng)造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事實告訴我們:“只要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我只講一個小事實,當年楊貴同志反復要求把紅旗渠修建的像水缸一樣,一點水也不能漏。英雄的林縣紅旗渠建設者做到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精益求精,這也是鮮為人知的奇跡。
1973年5月省團委成立后,省委派我和楊貴同志一起參加省委省軍區(qū)毛澤東思想工作隊,到新鄉(xiāng)平原公司批判林彪死黨王新,把航空工業(yè)生產搞上去,楊貴同志言傳身教,把建設紅旗渠的真經傳授給我,使我終生受益。1973年11月,團省委組織全省團縣委書記以上干部參觀紅旗渠,把紅旗精神在全河南發(fā)揚廣大。上世紀70年代,我曾陪同剛果(布)青年代表團參觀紅旗渠,非州青年對紅旗渠贊不絕口,感嘆不已,我還曾和省委書記耿其昌到林縣迎接李先念、林佳媚,楊貴陪同贊比亞總統(tǒng)卡翁達參觀紅旗渠,在宴會上李先念主席接見了我,后來聽說是楊貴同志介紹河南新干部時介紹了我,可見楊貴同志多么關心年輕干部。十多年前我到楊貴家探望,楊貴同志講,我雖然平反了,但是紅旗渠勞模還是反革命幫派體系的問題沒有解決,可見楊貴同志多么迫切關心紅旗渠英雄模范。當我提出,請楊貴同志有機會向中央反映河南問題時,楊貴同志講,我已經調離河南了,如果將來中央解決河南問題征求我們這些老同志意見,我一定第一個為你說話。這說明楊貴同志既對河南清查運動擴大化有看法,認為河南有問題,中央會解決的。同時還說明了楊貴同志相信黨中央,一切聽黨中央指揮。楊貴同志這種紀律性強,黨性覺悟高的優(yōu)良作風,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楊貴同志走了,驚聞噩耗,我欲哭無淚,難受之情難以言表。我為黨和人民失去這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先鋒戰(zhàn)士而深感惋惜。有句革命老話說的好:一個英雄倒下了,千萬個英雄站起來。今天,我們追思、悼念楊貴同志就要學習宣傳紅旗渠精神,學習宣傳楊貴同志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理論為指引,為完成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
楊貴同志一路走好!
楊貴同志永垂不朽!
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在楊貴同志追思會上的致詞
宋 英
今日在紅旗渠畔,沉痛悼念楊貴老書記。憶往昔,訴衷腸,抒情懷,承遺志;寄無盡的哀思,表由衷的敬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離不開信仰,離不開標桿!在中國,毛主席就是信仰!毛主席就是標桿!
楊貴同志是毛主席的好學生,身為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論何時永遠將人民裝在心里。他帶領林縣人民在新中國最困難的歲月建成紅旗渠,證明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稟賦浩然正氣和錚錚鐵骨。能夠戰(zhàn)無不勝,能夠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
紅旗渠命運的變遷,用鐵的事實昭示了一個真理:紅旗渠這樣的人間奇跡,只能產生于毛澤東時代,只能產生于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在今日所謂盛世,去除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崩潰,是決然創(chuàng)造不出紅旗渠這樣的奇跡。即使有毛澤東時代遺留下來的奇跡,也難以獨善其身。沒有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集體經濟優(yōu)越性,毛澤東時代大量的水利工程,只能成為私改開放的搖錢樹。所以,紅旗渠只能是毛澤東時代的絕唱,也只能是今日“盛世”的悲歌!背叛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心要搞全盤西化、全盤私有化的奸輩們是在犧牲中國救美國,犧牲人民肥權貴。由此讓我們進一步領悟到: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的強盛之路!只有毛澤東思想才是中華民族強盛的旗幟!私有化改革是與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的,是為了少數人謀利益的。
炎黃故里龍的根,地靈人杰,英雄輩出,奇跡紛呈,不僅創(chuàng)造出人工天河紅旗渠、社會主義南街村、劉莊這樣的人間奇跡,還涌現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楊貴書記,人民愛戴、銘刻于心的鄭永和、谷文昌,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繼續(xù)革命的老干部典范張欽禮,涌現出許多為捍衛(wèi)毛澤東思想不怕坐牢的勇敢戰(zhàn)士。河南人民有中流砥柱的革命傳統(tǒng),有視死如歸的無畏豪情,有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有高瞻遠矚的認知水平!為河南人民的紅色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加油!英雄的河南人民高舉繼續(xù)革命的大旗,已經形成一支紅色革命力量。河南人民的英勇斗爭必將載入光榮的革命史冊!
楊貴同志請安息!愿您的英靈在九泉與毛主席相會,讓你的崇高精神品質成為激勵我們繼續(xù)革命的動力!
禮贊楊貴同志
蘭考楊捍東
---在楊貴同志追思會上致詞
楊貴同志的逝世,在我心中,就是中國共產主義者的星河中,又隕落了一顆明亮的星辰。損失巨大,令人悲痛,令人惋惜,令人崇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楊貴同志帶領林縣人民鑄造的紅旗渠精神,和蘭考張欽禮同志發(fā)現推出的焦裕祿精神,成為由偉大領袖毛主席批示認可的飄揚在中州大地上的兩面紅旗。這兩面紅旗,同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共同代表了一個光輝的歷史時代——毛澤東時代。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工農兵群眾,革命的知識分子,自力更生,發(fā)奮圖強,誓將祖國河山變成人間樂園的精神風貌,彰顯了那個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xù)革命,永不停步,誓為共產主義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歷史的塵埃卻未能湮滅這些紅旗的光芒。人們至今更被這些偉大精神震撼。
我作為在蘭考工作多年的干部,特在此披露一件往事:1965年夏初,焦裕祿同志逝世一年后,臨時主持蘭考縣委工作的張欽禮,帶領蘭考的縣社領導干部,到林縣參觀紅旗渠,深受感動,大受啟發(fā)。基于楊貴同志和林縣人民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壯舉,張欽禮同志和蘭考人民發(fā)出了重新安排蘭考大地的誓言。此后經十年斷續(xù)努力,這一誓言成為現實。鹽堿、風沙、內澇終被制伏,完成了焦裕祿同志臨終遺愿。所以,準確地說,林縣人民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壯舉,啟發(fā)和鼓舞了蘭考人民根除三害,改變?yōu)膮^(qū)面貌的行動。
不幸的是,楊貴這個紅旗渠精神的舉旗人,張欽禮這個焦裕祿精神的舉旗人,都曾同時遭遇過兩次災難。一次是1974——1972年間,作為河南省委主要負責人的王新,曾把楊貴和張欽禮往死里整了二年。周恩來總理為此指著楊貴和張欽禮質問王新,他們一個在山區(qū)治山治水,一個在平原治沙治堿,都很有成效,你為什么要往死里整他們?第二次是周總理、毛主席相繼去世后,再無人主持公道,楊貴被終生罷免不用,張欽禮被無罪判刑,含冤九泉。
2005年8月,我曾到北京看望楊貴同志,當時他已年近八旬。交談中,楊貴同志難過地說,現在又重提學習紅旗渠精神了,可建設紅旗渠的勞模們,至今一個個含冤莫名,怎么學習?我深深感到這是楊貴同志晚年的心結,但我不知道何時能解開這個心結,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楊貴同志風范長在,精神永存!
2018年4月謹獻
楊貴與紅旗渠的生命價值
——在楊貴同志追思會上的致詞
紅 哨
作為革命的老前輩,楊貴同志離我們遠去。走得那樣平靜,死得那般壯烈,與其說他默默地死在病床上,寧勿說他犧牲在戰(zhàn)場上。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代表,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依然保持著戰(zhàn)斗的姿態(tài)。
楊貴同志最顯赫的功績,是以其畢生精力設計、締造、捍衛(wèi)了紅旗渠,但這并非其生命的全部意義。在這莊嚴的追悼儀式上,在這萬分悲痛的時刻,我想以自己淺薄的認知,探尋他與紅旗渠生命的價值。
紅旗渠是個物質的奇跡。舉一縣之力,在新中國最艱難的歲月里,在萬山叢中的懸崖峭壁上,修建出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縱橫太行山,綿延三千里。這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舉,震驚了世界。當宇航員在旅程中看到她的身影時,驚呼這是地球的又一條飄帶。是的,一條是磚石壘砌的萬里長城,另一條是那水流蜿蜒的紅旗渠。一時間,世界為之喝彩,天地為之動容。“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跡”、“中國的水長城”、“地球的飄帶”,種種美譽紛至沓來。作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奇觀,引萬國矚目,眾多元首重臣、文人騷客接踵而至、頂禮膜拜。紅旗渠畔車馬稠,億萬人爭睹風采,一度成為國家的禮賓圣地,以至于數十年后,一些參觀過紅旗渠的外國友人仍然深藏于記憶之中。紅旗渠成為外國人認識新中國的一個亮窗,解讀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精典長卷,其意義是世界性的,也是歷史性的。這不僅僅是楊貴與紅旗渠的榮耀,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紅旗渠是個精神的熔爐。紅旗渠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他是縣域政治、經濟的物質支撐,林縣幾十萬生命的支撐,更在于其鍛造的精神能量。經過紅旗渠工程的陶冶,十萬民工以及感受過那個時代氛圍的林縣幾代人,領略過其風采的中國幾代人,實現了精神的騰躍,被孕育為社會主義新人。工地就是一個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大課堂,那渠水就是億萬人奮斗不息的精神源泉。那種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當家作主,自力更生改變命運的理想信念和頑強意志;那種視險山如平地,視深壑為溝渠,視苦痛為快樂,置生死于不顧的萬丈豪情;那種舍小家為大家,舍私利懷公心的無私奉獻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一時之苦痛,換萬代之幸福”的寬闊胸襟;那種積單人獨戶之力成千軍萬馬,萬眾一心,共甘苦、共生死、共進退、共榮辱的集體主義精神,不但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巨大生產力,而且成為億萬后來人永續(xù)活力的精神遺產。
紅旗渠是個不朽的證據。紅旗渠見證了新中國建設起步的艱難,見證了人民群眾移山倒海的豪邁,并將永遠證明: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創(chuàng)造奇跡;只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群眾,才能迸發(fā)出改天換地的物質力量;只有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才能產生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行動;人是生產力第一要素,由無數秉賦理想信念的人組成的集體力量,才是最大的生產力;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可以超越任何專家權威的聰明才智,可以在艱難困苦中創(chuàng)造出更加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紅旗渠這塊十萬人用一釬一錘在太行山體上鐫刻的豐碑,將永遠向世人訴說這些真理,風雨無蝕,永世不絕!
楊貴,這個在中國無人不曉的名字,已經被林縣人民用釬錘雕刻在紅旗渠的渠岸上,已與那從太古走來的太行山水渾然一體,化為永恒。當然,紅旗渠問世非其一已之功,是中國革命給了他施展才華的機遇。是他用毛澤東思想的圣火點燃了數十萬民眾心頭的激情和希望之光,以共產黨員高度的使命自覺,用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形成排山倒海之力,將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和“引漳入林”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功勛超拔于愚公、精衛(wèi)、西門之上,與日月同輝,彪炳天地。如果說紅旗渠是一部英雄史詩,他就是主編;如果說紅旗渠是塊豐碑,他就是碑尖的紅星。他將與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陳永貴、錢學森一起,載入共和國的英雄史冊,永遠為中國共產黨人標格風范。
人民群眾的親兄弟、好朋友、好書記楊貴同志安息吧!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