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當選立法會議員后,朱凱迪于今年一月與羅冠聰、黃之鋒、姚松炎出席“臺獨”論壇,朱凱廸右邊是“臺獨”立委黃國昌
大公報訊 (記者 施文達) 由中環保衛皇后碼頭,走入新界鄉間保衛菜園村、反高鐵,到打著反“官商鄉黑”旗號爭取新界寮屋居民、非原居民以至原居民年輕一代支持的朱凱迪,踏入立法會后,突然由昔日的保育人士變為“為反而反”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抗的政棍,究其投身社運到從政的12年之路的幕后,朱凱廸與“臺獨”勢力關系密切,他一直與曾被禁入境香港的臺灣綠營組織“苦勞網”關連甚殷。
2005年朱凱廸結束旅居阿富汗、伊朗生涯回港,即當“獨媒”民間記者採訪反世貿游行,朱矢言以參與者第一身報道,從中結識當時組織百人赴港的臺灣“苦勞網”成員。“苦勞網”是臺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于1997年成立的網絡媒體。據“苦勞網”的網上資料,2005年年底,“苦勞網”花一年時間,聯繫臺灣各團體,組織超過百人團隊赴港參與反世貿,百人團隊赴港的機票、酒店、行程安排以至在港期間的討論等工作,都由“苦勞網”承擔。“苦勞網”還稱在港反世貿時,多位社運人士被捕,“苦勞網”成員參與營救工作。
“苦勞網”獲挺陳水扁基金打本
活躍臺灣,聯繫全球社運團體的“苦勞網”,資金雄厚,背后有綠營基金泵水。打著為邊緣發聲,關注土地議題、公民團體的政黨路線、保育等旗號,不時獲挺陳水扁的浩然基金會“打本”辦活動;包括2015年浩然基金會與“苦勞網”合辦“世界論壇參加經驗分享會”。2015至16年,“浩然”資助“苦勞網”的“東南亞左翼狀況報告”,“苦勞網”亦設專頁刊載多個浩然基金會活動的招募資料。
“苦勞網”的“獨”早令港府留意,2001年10月“苦勞網”成員前往香港參加“亞洲人民論壇”,被港府強制遣返,當時朱凱廸任職《明報》記者,有參與論壇。自2005年“反世貿”后,朱凱廸多次以“土地正義聯盟”代表及“獨媒”記者身份與“苦勞網”暗中勾結,密切交流互動。
2009年作為“菜園村關注組”成員的朱凱廸,發起保衛菜園村運動,“苦勞網”派員赴港採訪,并分享經驗。2010年“新媒體對社運、公民社會及民主的影響”論壇,朱凱廸代表“獨媒”與“苦勞網”的孫窮理在論壇交流。2011年3月“苦勞網”與“獨媒”在桃園舉辦工作坊。2014年朱凱廸以“土地正義聯盟”在臺大與臺灣多個團體聯合舉辦“臺灣公民社會運動研討會”,“苦勞網”全程上載研討會內容。
晉身立法會 朱“獨性”浮面
朱凱廸成為立法會議員后,公開與“臺獨”勾連。今年一月朱凱廸與姚松炎、羅冠聰及黃之鋒拉隊赴臺,出席“臺獨”政黨時代力量在臺北舉行的“時代眾志自決力量”論壇,惹怒港、臺兩地民眾抗議兩“獨”勾連。惟朱凱廸繼續漠視民情,今年六月,“臺獨”立委,時代力量的黃國昌與民進黨十八名立委發起,由臺灣“立法院”發表“臺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聲明,公然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但這場“臺獨”政黨自編自導自演的“獨騷”,朱凱廸、陳志全及羅冠聰甘愿配合赴臺做傀儡戲,出席成立典禮。
近日朱凱廸再與毛孟靜、陳志全及梁耀忠組成“議會陣線”,加強議會內的激進勢力。“議會陣線”原班人馬是羅冠聰、劉小麗及梁國雄等親臺政客,欲于去年組成,因羅、劉、梁面對DQ官司才未成事,“漏網”的朱凱廸才與毛孟靜等人重組“議會陣線”,毛孟靜對“臺獨”不陌生,2014年仍是公民黨成員的毛孟靜,與新民主同盟的范國威,就曾在“臺獨”旗幟鮮明的《自由時報》刊登廣告,提出“港獨反中”路線,與“臺獨”公開勾連。
出身小康家庭的朱凱廸,小時居于灣仔盧押道一帶,幼稚園、小學、中學于高主教書院讀書,大學于中大英文系修讀。父親經營恤衫工場,上世紀九十年代搬回內地設廠,朱大學二年級時,朱父因“包二奶”與其母離婚。朱凱廸自小與父聚少離多,相依的母親又對他放任,千依百順。朱于過去訪問時坦言,中學起父母放手讓他闖,暑假在西貢山洞和溪澗度過,又愛獨個行山露營,膽愈練愈大,性格便愈是自決自主,愛做非主流的事,離經叛道。
中學同學穿黑皮鞋,朱凱廸選擇穿黑布鞋上學。99年中大畢業任職《明報》國際版記者,信奉天主教的朱凱廸曾想過當傳道人,惟美國911恐襲,令他對阿富汗產生好奇,當時他與《明報》同事、現任太太區佩芬拍拖。區佩芬受上司安裕(姜國元)鼓勵修讀日文,之后到英國留學;朱凱廸則往伊朗修讀波斯文,2003至2004年游歷阿富汗當自由記者,投稿《明報》國際版及副刊。
反共分子 為現實賺人民幣
從朱凱廸當年的撰稿,已瞥見他反共思想。2004年《明報》副刊專欄“還咪于民”的題目“鄧小平”,朱凱廸寫道:“我不是沒有嘗試了解共產黨政治,但每次翻開香港報紙的中國版都忍不住打呵欠,好端端的中文被共產黨摧殘得不成樣子。”文中又稱:“中國‘沒眼睇’上海到處假大空,發展怪獸繼續趕絕傳統。”
不過,中三、中四時出任學校課外活動“錢幣社”副主席的朱凱廸還是懂計算,他曾寫道國際新聞在內地很吃香,為了賣文維生,去了一趟上海;朱的參選網站亦曾透露十年前朱凱廸是少數的伊朗及阿富汗專家,故曾擔任內地多份時事雜誌的特約記者,採訪伊朗及阿富汗的政治新聞。
受庫爾德抗爭青年激發
朱凱廸反共,他的中東游歷深化極端主義,加上他總愛走上社會邊緣叨光,令他回港投入社運之心開始植根萌芽。2004年朱凱廸當時走遍兩伊邊境報道伊拉克選舉,在伊朗結識了一名庫爾德年輕詩人高博狄,朱贊賞高博狄反叛得令人眼前一亮,經常大無畏隻身到法庭辯護,并勝訴。而這名詩人的一席話,令朱深深烙印“人總有一死,沒有什么好怕,為了庫爾德斯坦我會戰斗到底。”朱凱廸2005年回港亦不時寄錢到伊朗支持高博狄的抗爭運動。
2011年朱凱廸接受傳媒訪問曾直言:“我總想找一個地方,選擇以弱勝強的一方,將邊緣反過來。”朱凱廸為實踐“邊緣撼核心”,2005年他短暫擔任新城電臺外電翻譯后,就投身“獨媒”伙拍林藹云、葉蔭聰發起保衛菜園村、反高鐵運動;然后在新界西打著反“官商鄉黑”旗號,去年終于當選立法會議員。
勾連臺英勢力 “唱衰”香港
走入議事堂的朱凱廸卻將抗爭核心指向中央,今年六月,朱凱廸與陳志全及羅冠聰公然出席,由民進黨及“獨”黨時代力量等十八位立委成立“臺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的成立典禮,公開勾連“臺獨”;上月,朱又與楊岳橋、陳志全、許智峯、林淳軒赴英國參與《消失中的香港》講座,在海外“唱衰”香港,他還曾聯繫英國工黨國會議員Catherine West,Catherine West今年八月于英國《新政治家周刊》撰寫要求英國介入香港事務的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