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一組家長群微信截圖火了。
上海一所小學家長群競選家委會,家長們爭相“亮出簡歷”,簡直閃瞎人眼,網友們紛紛吐槽,要是我就直接退群了!
“畢業于美國中密歇根大學,
現就職于私募基金公司
彈性工作可以做到隨叫隨到”
“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
“我和孩子爸爸是復旦附中校友,
學習委員VS體育委員”
“博士期間曾擔任
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會主席”
“目前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做老師”
“千萬別欺負我家寶寶
孩子爸爸會把你的股票砸跌停的,
包括茅臺”
我小學肄業,現在無業
我家宅基地被征用,政府分了我家25套房
我們平時比較空,不是很忙
看到這組截圖,網友們紛紛開啟了段子手模式。
家委會代表的是家長群里的“核心成員”,任務主要包括整合家長資源,組織親子活動,學校活動的后方保障,當然也包括班會費的開銷。
之前,曾有公眾號發了一所中學2015屆家委會的數字解讀,驚到不少家長。
39位家長中——
年齡構成:70后35人;60后4人
性別構成:媽媽24人,爸爸15人。媽媽還是主力。
學歷構成:
碩士以上學歷及海歸共5人;
本科學歷22人;
本科以下12人。
最讓家長們抓狂的還是職業構成:
公務員7人,其中處級以上干部4人;
企業員工14人,其中高層11人;
老師4人;醫生2人;個體戶4人。
此外還有8人是全職媽媽。
有家長紛紛表示,這不是選家委會,這就是拼爹好嗎!
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
家長群的戲精們是這段時間不斷活躍在我們眼前的話題,有這樣的家長,也就難怪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孩子了。
這是“精致”在起跑線上了啊!
學習累了,皮膚老化加快,敷片面膜吧~
這周開心的事兒真是太多了,所以一個一貫嚴肅的小編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但笑歸笑,問題總是該被嚴肅的對待。
很多家長覺得,這樣的“戲精”這么擅長“裝B”,是不是教育不好孩子?
其實小編想說哈,這種家長群的事兒,完全都是成年人的自尊心的游戲,沒有必要惡意揣度這些“戲精”的子女時好時壞,但有一點的肯定的,這些孩子更容易變成如此外放不內斂的人。
教育孩子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認識到為人父母的缺點,并有意識的改變自己,也督促孩子。
事實上很多這樣喜歡外顯的父母的孩子是很謙虛的,很多孩子受到了身邊人或者老師的價值觀影響,對這樣的爸媽也很厭惡,甚至覺得自己臉上沒光,就是如此道理。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父母已經不是影響孩子的絕對因素了,孩子的個人意志甚至會讓孩子與父母的很多劣根性產生沖突,你怎么說這幾個戲精都可以,但他們的娃,還真不一定就很差呢。
如果這些戲精真的那么次,中產也太容易垮塌了吧?如果他們的孩子那么次,這些名校的出品率應該不會有現在這么高吧?
我們看到的只是中產的弱點,他們其實很敏感也很脆弱,他們的安全感并不高,他們太想贏,他們太擔心落后,以至于他們太疲憊,以至于有點過度緊繃的神經久久不能歇息。
這是他們的弱點,我們的呢?
來源:小石頭侃升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