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開始有意識地收集朝鮮的美術作品資料,并像大多數人一樣,進行種種的揣度。對朝鮮,我們的理解要復雜得多。因為不了解,所以揣度,所以猜測。
1 “合乎”與“服務”
跨過1964年,朝鮮繪畫的發(fā)展方向逐漸由“主體思想”來擔當指導責任。
主體思想是朝鮮勞動黨建立的思想體系,西方人也稱之為金日成主義。它的主要觀點是: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類歷史是為實現人民群眾的自主性而斗爭的歷史;社會歷史運動是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運動;在革命斗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民群眾自主的思想意識,等等。
主體思想統(tǒng)領和指導朝鮮的一切,當然也包括繪畫藝術。
我收集的畫冊中,關于朝鮮藝術,大都標志為“主體藝術”。比如1972年朝鮮外國文出版社出版的《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為慶祝偉大領袖金日成六十壽辰》畫冊,關于朝鮮各個方面的建設成就,包括文藝建設成就,無不是在主體思想指導下取得的。
《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為慶祝偉大領袖金日成六十壽辰》畫冊內頁圖,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 (圖片來自網絡)
再比如,1976年同樣由朝鮮外國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主體藝術》畫冊里,從電影、歌舞、繪畫到建筑、工業(yè)設計,無不是在主體思想指導下發(fā)展起來的。
至于繪畫,在新的時期,“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有更具體的“教導”:“我們的美術必須成為合乎我國人民生活感情和情趣的真正的人民的美術,必須成為為黨和革命利益服務的革命的美術。”
這個教導來自1978年朝鮮在首都平壤舉行的“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的前言——《燦爛發(fā)展的朝鮮美術》。這句話是專門用粗體字標示出來的。
《貫徹朝鮮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決議!》,宣傳畫,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這種方式在我們曾經的生活中也常見。它的基本技術原則是:
領袖。領袖是畫面的主體,多在上半部分,且多為半身像,為的是突出領袖的形象。領袖一般都要揮一只手,方向為水平向上三十度,要有力。這只手具有象征意義,一定要畫好。至于人物的表情,可以是充滿豪情的,也可以是嚴肅的。
人民。人民群眾多在畫面的下半部分,一般由“工農兵”和“知識分子”四個部分的代表組成,他們都有具體的標志,工人老大哥,農民大姐,年輕的軍人(男性,手握鋼槍),知識分子(清瘦,穿著干凈,在中國多為中山裝,握著手本、制圖或者筆。
紅旗。根據需要而定,或作為底色,或作為點綴。雖說是點綴,卻不能夠少,不然就沒有“紅”,就沒有氣氛,就沒有革命的熱烈。
其他。根據需要補充。
這只是其中一種關于領袖人物的表現方式,多在宣傳畫中出現。故事畫有另外的模式,多看一些就能找出規(guī)律來。這也是“合乎”與“服務”的具體標準之一。
2 慈父
慈父,以這個詞來代稱金日成,根源于“主體思想”。在主體思想中,有“革命的首領觀”,它是這樣描述的:
“人民是革命建設的主人。人民應當接受首腦的指導。首腦是頭,黨是軀體,人民是手足,軀體和手足應當聽從頭腦的指揮。如果沒有頭腦,就失去了生命。”
還有“社會政治的生命體論”,它是這樣描述的:
“父親給人肉體的生命,領袖賜予人政治的生命。領袖是父親一樣的恩人。如同在家庭中應當聽從父親的絕對領導一樣,人民應當無條件地忠誠團結在領袖周圍,應當以忠、孝來愛戴領袖。領袖是賜予人民生命的恩人和慈父。”
我收集到的關于金日成的繪畫,有幾個特點:
1 題目大多是解說性的
《金日成同志懷著光復祖國的雄心壯志,渡過鴨綠江》,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比如表現金日成少年時代流亡中國東北的一幅畫,在廣闊的雪地里,金日成探索真理、尋求革命,這幅畫的題目或者解說是“金日成同志懷著光復祖國的雄心壯志,渡過鴨綠江”。
《慈父領袖金日成元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把馬鞍山的兒童抱在懷里》,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比如表現他在雪地里關愛兒童的一幅畫,說明是“慈父領袖金日成元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把馬鞍山的兒童抱在懷里”。
《慈父金日成同志給同志們分炒面》,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再比如分炒面的一幅畫,在雪地里,火堆邊,金日成正在給戰(zhàn)友分炒面,說明是“慈父領袖金日成同志在艱難行軍的日子里,給隊員以親父母般的照顧,他甚至把隊員們請他用的一盒炒面也都分給大家吃”……
2 更注重細節(jié)
除了部分標準畫像外,金日成在畫作中大多數時候都做著具體的事。
《金日成同志同醫(yī)務人員和患者談話》,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金日成同志同醫(yī)務人員和患者談話》,金日成很隨意地倚在桌子邊,右手的食指正在點著桌面,表情也確實親切。有意思的是,桌面上居然有玻璃瓶,里面養(yǎng)著小紅魚。再看窗臺上,居然有一個插花。是醫(yī)院里特意準備的?是畫家有意加的?原來朝鮮并不怕資產階級情調,金日成也不反對這點情調。
《金日成同志以慈父之情照顧農民生活》,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金日成同志以慈父之情照顧農民生活》,畫面中的金日成在干什么?原來他在給一位老農民劃火柴點煙,圍在他身邊的人也很放松。畫面中還有兩只雞在隨意地走動。
《將軍送來的靈藥》,油畫,黃太年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將軍送來的靈藥》一畫中,并沒有出現金日成的形象,傷員得到的靈藥是兩名人員專門送來的兩根人參。帳篷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兩匹馬在等待。
《敬愛的領袖金日成同志主持打倒帝國主義同盟盟員的會議》,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一九三零年四月二十五日,金日成同志宣告抗日游擊隊成立》,局部,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金日成同志主持一九三六年的南湖會議》,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金日成同志組織普天堡戰(zhàn)斗》,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實行土地改革之前同農民談話》,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3 大多不署繪畫者的姓名
這可能與朝鮮的繪畫制度有關。據說金日成的畫像都是由專門的畫家來創(chuàng)作的,這些畫家要經過嚴格的政審,且技巧高超。從畫作來看,顯然是可信的。對朝鮮畫家來說,為領袖作畫也是一項崇高的政治任務,一件非常榮耀的事。
4 關于慈父的繪畫中,大多是一個主角
《敬愛的爸爸金日成元帥來到我們的幼兒園》,水彩畫,崔浩哲、陳順姬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領袖畫中當然也要表現與孩子的親密,金日成也不例外。但關于他的畫作中,卻不是我們常見的獻花儀式,而是在一個幼兒園里,正在玩的小朋友熱鬧地圍在他的身邊,他自己也很開心,畫的題目叫《敬愛的爸爸金日成元帥來到我們的幼兒園》。
《慈父領袖和孩子們在一起》,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還有一幅《慈父領袖和孩子們在一起》,也是一樣的熱鬧情趣。
總的來說,這些畫“鄭重地描繪了偉大領袖全心全意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獻出一切進行奮斗的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刻畫出他在這一行程中所留下的永不磨滅的足跡和可歌可泣的事跡……這些革命的美術作品是我國人民對偉大的革命領袖金日成同志高亢的頌歌和忠誠的敘事詩,贊美他以非凡的睿智和卓越的領導藝術開辟和發(fā)展主體藝術的新時代,具有崇高的共產主義品德”。
這是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上的評語。
3 不能忘記的斗爭
在金日成時代,斗爭史當然也是除了金日成像之外的重要主題,忽視不得。這些畫作中的“斗爭”,貫穿著朝鮮近現代史的全過程。
我很喜歡一幅叫《任務》的朝鮮畫,作者是李吉男。關于李吉男,只能找到很少的一點資料:
他1940年2月出生在中國吉林,中學畢業(yè)后,于1955至1961年在朝鮮平壤美術大學朝鮮畫學部學習,此后一直從事朝鮮畫創(chuàng)作,1982年獲得功勛藝術家稱號,1996年以后,擔任國家作品審議委員會朝鮮畫部副委員長等職。
《任務》,朝鮮畫,李吉男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任務》清新淡雅,湖水、蘆葦蕩、身著綠軍裝的女軍人,還有身背軍衣、手提便攜縫紉機的縫紉隊員。面畫中的女縫紉隊員似乎要前進,但被一名握槍的女戰(zhàn)友擋住了,而另一些縫紉隊員正從另一個方向離開。題目具有雙關意義,對女戰(zhàn)士來說,前面正在發(fā)生的戰(zhàn)斗是自己的任務,不讓不帶槍的女縫紉隊員進入戰(zhàn)場是自己的任務。而對女縫紉隊員來說,將衣服送到前線去是自己的任務。畫面抓住的正是這個細節(jié),溫情而動人的戰(zhàn)友情懷。
但更多描繪戰(zhàn)爭的畫作不是這樣的,而是直面現場。
《殲敵號聲》局部,朝鮮畫,俞明奎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殲敵號聲》,描繪的是抗日武裝斗爭時一個奮勇戰(zhàn)斗的場面。畫面中十多位軍人形象生動,各自做著自己的工作。這個場景與我小時候看過的無數關于戰(zhàn)斗的連環(huán)畫是一樣的,能引起熱血情懷。只不過這是一幅彩色的畫面,更真實,更引人入勝。
《神出鬼沒》,版畫,金亨鮮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神出鬼沒》是一幅版畫。這幅畫有文字說明:“百戰(zhàn)百勝的鋼鐵統(tǒng)帥、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武裝斗爭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靈活的戰(zhàn)法,圖為朝鮮人民革命軍隊員們掃掉雪地行蹤,保護大部隊的轉移,使日寇膽戰(zhàn)心驚。”
《根據地的新春》,朝鮮畫,金光勇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文字說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武裝斗爭時期
《根據地的新春》描繪的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武裝斗爭時期軍民一個娛樂活動的場面,畫面中,軍民一起,似乎在表演一個令人快樂的節(jié)目,有人都笑得快背過氣去了。表現的是軍民一心。
朝鮮建國后的斗爭不少,相關的畫作也不少。
《燃燒的島》,朝鮮畫,魯忠男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燃燒的島》,風浪中的戰(zhàn)斗,婦女們劃著小船將彈藥送到小島上,而小島的另一面正在進行著戰(zhàn)斗。由于風浪大,小船不能靠岸,一名海軍戰(zhàn)士在水中用肩扛著,其他人趕緊搬運。我在海軍服過役,知道在礁石上做這樣的工作的艱難。但島在燃燒,激情在燃燒,這才是根本。
《守鐵路》,油畫,李昌賢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在敵后》,油畫,沈三龍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堅守國家的動脈》,朝鮮畫,方善河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死守國旗》,朝鮮畫,吳樂三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元旦凌晨》,蛋彩畫,許能澤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元旦凌晨》,蛋彩畫,許能澤作,說明文字是:“獄中的南朝鮮革命者和愛國人民在元旦凌晨敬祝民族的太陽、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萬壽無疆。”
關于南北統(tǒng)一的問題,無疑也要反映到金日成時代的繪畫中來。
《朝鮮是一個整體》,版畫,楊炳洙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南朝鮮人民無限敬仰領袖,決心完成祖國統(tǒng)一》,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畫中的南朝鮮人在繡盼望統(tǒng)一的標語,可能是一家人,門口還有人放風。這家人的經濟條件看上去也不怎么樣,畫家可能也想以此來表現當時南朝鮮的經濟不景氣。
4 火熱的生活
火熱的生活,也是金日成時代朝鮮繪畫表現的主要內容。
金日成時代的朝鮮大力發(fā)展基礎建設,這一點也和我們同時代的情形差不多。
《白巖嶺的電氣化鐵路》,朝鮮畫,尹泰龍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畫《白巖嶺的電氣化鐵路》就是表現基礎建設的。山高林密,冰雪天氣,在這美麗的風景里,卻奔馳著一列火車,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朝鮮建設的成就。
關于工業(yè)建設,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金日成就宣布說:
“我們出色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和黨代會提出的路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和成就……把我國轉變?yōu)樯鐣髁x工業(yè)國的歷史任務已經光輝地實現了。”
《戰(zhàn)爭剛結束時在降仙》,油畫,崔昌植等集體創(chuàng)作,1961年。選自《國立中央美術博物館》,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64年版
《金日成同志在黃海鋼鐵廠進行現場指導》,作者不詳。選自《在金日成同志的偉大主體思想的旗幟下》,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72年版
《金策鋼鐵廠的軋鋼工們》,朝鮮畫,李志遠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在鋼鐵生產上,朝鮮也開展了“增產斗爭”。《金日成同志在黃海鋼鐵廠進行現場指導》,表現的也是他對鋼鐵生產的關心。朝鮮畫《金策鋼鐵廠的軋鋼工們》表現的則是鋼鐵工人的工作和生活。
《爺爺游覽平壤》,油畫,崔炳奎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的工業(yè)建設上還有新事物,那就是電梯。油畫《爺爺游覽平壤》就是表現這樣的新事物。那可是七十年代初,不知道我們的那個年代有沒有這樣的新鮮事物。對我來說,1993年,我體驗到了電梯。而現在,據說平壤之外的朝鮮百姓要進首都,需要拿介紹信。
《機械化家庭的榮光》,朝鮮畫,韓應孝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農業(yè)題材的繪畫作品也不少。朝鮮畫《機械化家庭的榮光》,畫面里,全家正集中起來照相,表情很開心,小孩子還把玩具拖拉機也帶來了。背景是拖拉機等三臺農業(yè)機械,還有代表豐收的玉米棒。
《蘆葦豐收》,版畫,斐景云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版畫《蘆葦豐收》表現的也是豐收的場景。我們關于這方面的場景更多的是金黃色或者橘紅色的,朝鮮的畫家偏愛詩意的藍色。
《愛》,朝鮮畫,張萬石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畫《愛》表現的是養(yǎng)豬女工對豬的喜愛和關心。這種場景在我們的知青題材繪畫中時常出現,意謂知識青年能適應廣闊的農村生活。
《梯田下甘雨》,朝鮮畫,沈尚漢、樸龍三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畫《梯田下甘雨》,這幅畫表現的是農業(yè)的機械化內容之一。
《下地》,朝鮮畫,申允赫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畫《下地》也是表現農業(yè)機械化的內容,畫中女主人翁騎著的三輪農業(yè)機械真是很有特點。
朝鮮是半島之國,與海的關系更親密,關于漁業(yè)的題材自然少不了。
《港口之夜》局部,版畫,朱時雄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潛水員的喜悅》,朝鮮畫,申貞淑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開墾海灘》,朝鮮畫,李津善作,1961年。選自《國立中央美術博物館》,朝鮮外國文出版社1964年版
版畫《港口之夜》、朝鮮畫《潛水員的喜悅》表現的就是漁業(yè)的發(fā)展建設和豐收場景。至于朝鮮畫《開墾海灘》,很自然地就讓我們想起過去的墾荒運動。對了,朝鮮繪畫中關于冰天雪地的場景很多,但是在這樣的場景中很多女性卻穿著露腿的裙裝,不怕冷嗎?
5 婦女與兒童
婦女與兒童是繪畫永恒的主題。即使在金日成時代,朝鮮繪畫中的女性形象也更多地突出女性美和純潔美。
《新芽》,朝鮮畫,黃金玉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繪畫中,《新芽》就是很好的表現女性美的作品。畫中的兩個女孩正在查看種子發(fā)芽,她們的形象清新健康,整個畫面透出純潔、完美的氣息。
《在打速度戰(zhàn)的日日夜夜》,水彩畫,樸永甲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婦女也參加勞動,也像男子一樣干活,水彩畫《在打速度戰(zhàn)的日日夜夜》里表現的就是這樣的形象。其他還有女跳傘隊員、女拖拉機手等等。
《前線來信》,油畫,李喜春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金日成時代的繪畫中,居然鼓勵愛情。油畫《前線來信》中,一個鄉(xiāng)村女孩收到一封前線來信,正在山坡上一棵松樹下讀著。讀信的女孩表情歡欣又嚴肅,膝蓋上有信封,還有一張軍人的黑白照片。更有情趣的是,她的三個伙伴正偷偷跑來看。
《小文藝隊》,版畫,李錦淑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革命組織來信》,朝鮮畫,樸贊國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繪畫中的兒童形象,也更注重天真的天性,比如《小文藝隊》。朝鮮繪畫中也有小英雄的形象。朝鮮畫《革命組織來信》,即將開滿金達萊的山林里,一個在山上勞動的小男孩給“游擊隊”送來了組織的信,小男孩的驕傲感溢于言表,有孩子的氣息。
《我們分團的同學》,油畫,樸世昌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在半路上》,油畫,李永喜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朝鮮的孩子也提倡新風尚,如《我們分團的同學》。油畫《在半路上》,描繪的是三個放學的孩子,冒雨將吹倒的玉米固定住。他們兩人拉繩子,其中一個雨衣似乎已進了水,雨衣貼在身上。這樣的細節(jié)都表現出來了。旁邊還有一個小伙伴,左手握傘,右手抱著兩個書包,傘把上還掛著一個書包,被風吹飄的雨水也透明地飄起來。真是了不起的細節(jié)。
《學步》局部,朝鮮畫,申朝野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表現家庭生活的畫作《學步》,畫面的一家人,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外出休閑,最小的孩子剛剛學步,其稚態(tài)可掬的形象刻劃得非常好。兩個成年人的胸前都配著像章。有意思的是,男子居然穿著西裝,而且梳著油亮的發(fā)型。
《咱們的老師》,朝鮮畫,申允赫作,1978年朝鮮國慶三十周年第十四屆國家美術展覽會作品
表現婦女和兒童的朝鮮繪畫中,最動人的還是朝鮮畫《咱們的老師》。戰(zhàn)爭年代,風雪交加,現場還有敵人的車輛和尸體,女老師和學生相見了,學生似乎都是戰(zhàn)斗成員,他們掛著槍,背著號,正從四面的隱蔽之處奔出來,撲向他們的老師。其中的一個小號手,筆挺地站著,舉起右手向老師敬少先隊禮。戰(zhàn)爭殘酷,直面生死,但敬意還在。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