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論,題目是“與連戰比,郝柏村更像怯懦者”,反擊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上周末發表致大陸領導層的公開信,再次搬弄國共對抗戰貢獻孰大孰小的是非,并表示歡迎到臺北中正紀念堂參觀抗戰歷史真相特展。環球時報認為,抗戰勝利60周年時,大陸曾邀請郝柏村前來參加紀念活動。如今10年過去,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越來越為人知,官方紀念比比皆是,郝反而高調向大陸發表對立意見,這不能不讓人詫異。有網友認為,郝伯村此舉醉溫之意不在酒,而是故意與大陸齟齬,討臺灣綠營選民的好,幫他的兒子郝龍斌拉選票。
郝伯村本來就是抗戰老兵。陸軍官校十二期炮科畢業后隨即加入抗日戰爭,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戰役。后又隨孫立人所率領之中國遠征軍38師赴緬甸作戰,戰勝后轉進印度休整。1948年于國共內戰之遼西會戰(遼沈戰役)期間,他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介石的侍從官。1958年金門炮戰時在金門擔任少將師長,歷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陸軍總司令等職,后晉任為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官至臺灣“行政院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9月3日,他應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并獲頒紀念章。
郝伯村的反獨立場是值得稱道的。他堅決反對“兩國論”,在陳水扁上臺后拒絕出任“總統府資政”一職,要求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因而遭到陳水扁記恨。當然,他觀念里的一國,實際上是“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當年省得老蔣器重,是前朝遺老,對已經故去的君主抱著愚忠,對已經逝去的政權懷著幻想。1992年臺“立法院”改選,國民黨重挫。李登輝要求“行政院長”郝柏村辭職。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民進黨“國代”與一些國民黨“國代”大呼郝柏村下臺,郝不甘受辱,在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消滅‘臺獨’”后宣布辭職。這次,他想幫助兒子郝龍斌登上政壇更高位置,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郝伯村說的中正紀念堂,我還真去過,所謂的抗戰歷史真相,也多少了解一點。他所效忠的蔣介石,真心抗日嗎?日本外務省檔案中,存有一份“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咨文”,內容其實是來自南京的一份密令:“本署奉到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密令……今又以中村大尉事件及滿鐵并行線和鮮人壓迫各事件為名,進行挑戰準備,充實軍備,我東三省必首當其沖…日方雖有任何行動,此時應以鎮靜態度相待,萬不可輕率行事,致啟戰端”。發電的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是當時國民黨的全國陸海空軍最高統御機構,蔣介石為總司令,張學良為副司令。1931年9月初,日本關東廳警務局長截獲了“遼寧省政府對軍警各機關及各縣長”發出的這份密令。
1931年9月22日,也就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在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黨員大會上演講:“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的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9月23日,他在《國民政府告全國國民書》宣布已經下令“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這實際上已經承認此前已下令軍隊“不抵抗”的事實。時任遼寧教育會副會長、東北國民外交協會負責人的王化一,寫于1931年9月23日的日記記載:“到協和醫院,負責諸人均在此,楚囚對泣,無相當辦法。已請示南京,命令關外不準抵抗,靜候交涉,大好河山,行將斷送倭奴之手”。
民國時期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在《顧維鈞回憶錄》中,委婉道出當時張學良對日強硬態度被蔣介石否定:“……委員長原已發現他的處境非常困難。早在沈陽事件之前的夏天,他就在廬山舉行擴大會議,討論當時提出的特別是少帥在東北的集團提出的對日采取強硬態度,和直接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等要求。委員長是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他覺得必須對日談判”。這實際上就是歷史上蔣介石對日“不抵抗”的真相。
蔣介石這個獨裁者,在1949年眾叛親離后,逃離大陸,偏安臺灣。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臺灣的行政院于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紀念,擇定北市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1977年11月動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此后,民進黨執政期間,一度想改中正紀念堂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后來廢止。這個反民主的獨裁者死后居然與民主掛鉤,真是莫大的嘲諷。
2006年6至9月,我在臺灣中研院做訪問學者,多次到訪“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被認為是臺北市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筑之一。那時,紀念堂外可以看到“大中至正”的四字牌樓,該牌樓規制是“五間六柱十一樓”規格,高三十米。中正紀念的頂部是八角形屋頂,鋪著藍色的琉璃瓦,代表“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還有蔣介石銅像。一樓紀念堂入口有兩部過去御用的凱迪拉克轎車,廳內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陳列蔣介石的衣冠、文獻;蔣介石紀念室則完整呈現總統府原來的蔣介石辦公室形貌。我在旁邊的大劇院還看了一場京劇。
有人說,臺灣可以在中正紀念堂前打出“阿扁下臺”,多自由啊。這也是我最初到臺灣時的第一觀感,但我在臺灣待了好幾個月,我理解了臺灣人對于黨派紛爭的厭倦。他們告訴我,他們用民主的方式選了一個貪腐的領導人,然后用了八年時間把他趕下臺。八年里,除了不停上演各種鬧劇,整個社會被藍綠撕裂,族群撕裂,臺灣經濟不但沒有任何發展而且在倒退。你與其羨慕我們可以舉旗,不如羨慕你們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貼大字報,可以搞批斗,那個更自由。如今,又八年過去了,兩岸的現狀不能更明顯了嗎?如果你羨慕,太平洋沒加蓋,可以游過去,保證很多臺灣人也愿意跟你對換生活場景。
郝伯村想邀請大陸領導人到臺北中正紀念堂參觀抗戰歷史真相,有點高級黑。正如環球社論所言:“郝柏村如果想要歷史真相,他應當去向臺灣的民進黨和媚日派要,向李登輝、蔡英文等下戰書。沒有大陸的紀念,沒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一番號的突出,國軍連同它主導的那些大會戰恐怕早已在世界的記憶中灰飛煙滅,蔣介石在重慶領導過的事業也已鮮被提及。大陸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不是為了給共產黨記功,而是要紀念全民族的那場偉大勝利。這個時候突出全民族的整體性,比分辨70年前的黨派功過要重要得多。因此大陸官方從不在這期間主動觸及國共爭議,大陸邀請連戰及國軍抗戰老兵出席閱兵式,也是一個積極姿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