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7·22事件”完整版輿情研判報告
前言:在每一個歷史轉折的關口,并不是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能見微知著,敏銳的把握歷史前進方向。相反,更多的時候,人們大多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文登7·22事件”是注定寫入中國互聯網輿情發展史冊的一個事件,雖然其意義和影響在當時并沒有馬上顯現。但總有一天,當人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21世紀初中國的時候,就一定能夠了解到這起事件對中國社會有著怎樣深刻的影響。21世紀初的中國,互聯網輿論生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現象,社會意識形態危機到底到了何種程度,都可以在這起事件中找到答案。所以,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我們有必要給歷史留下真相。
7月22日,文登青年侯聚森(@侯聚森-側衛36 )在校門口遭到4名外地青年的圍毆。在圍毆過程中,4名外地青年使用了辣椒噴霧器、甩棍等多種暴力器械,導致侯聚森頭部、背后等多處受傷。
事發后,文登警方(@文登警方在線 )介入調查處置,對外公告稱當事雙方因意見不合相約見面“理論”,隨即發生暴力沖突。警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當事雙方皆處以行政拘留處分。原以為通過一紙權威通報可以令事件降溫,卻未想到因警方具有爭議的文字表述和處理決定引發了大量網民的不滿,掀起了巨大的輿論波瀾。其中以@種花家的小小兔 為代表的青年網民群體,對警方忽視作案方曾在網絡上發布大量反黨辱華、丑化中國、抹黑歷史等信息,以及涉嫌人身威脅和泄露公民隱私等行為,表現出強烈的譴責和質疑。隨后@山東共青團 、@共青團中央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 等官方賬號陸續發聲,表明支持青年愛國的堅定態度。團線官方賬號的表態引發了@老榕 、@假行僧老鞏 等網上爭議人士的猛烈抨擊。隨后新媒體、傳統媒體、政務微博、大V、智庫、自干五、警務人員等各色網絡活躍力量介入,輿情迅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輿情發展的中后期,“文登7·22事件”中侯聚森是否代表正能量,逐漸淪為次要話題,網上力量對愛國言論的博弈全面代替了事件本身,境外勢力、資本力量、媒體資源、輿論平臺、輿論大V、官方態度,以及自干五、公知、死磕律師、網絡義勇軍、營銷黨等云集參與論戰,多方角力,網絡儼然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
“文登7·22事件”成為了一場跌宕起伏的經典輿論攻堅戰、拉鋸戰,精彩紛呈,堪稱經典。回顧該輿情事件的網上脈絡,可以看到有四個關鍵節點伴隨著事件的不斷變化、起伏。
【節點一:輿情引爆】候聚森遭圍毆,網路輿論主基調以聲援、譴責和嚴懲兇手為主。
7月22日 14:52, @侯聚森-側衛36 發布微博稱,自己被“納吧”的人用辣椒水、甩棍毆打。17:00起,愛國人士@種花家的小小兔 陸續發布微博,爆料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公開侯聚森曾遭“納吧”博主“人肉扒皮”、威脅恐嚇。隨后,@張憶安-龍戰于野 、@千鈞客 、@平民王小石 、@老左識途 等自媒體大V,@共青團中央 、@山東團省委 、@福建團省委 等團線政務微博,以及@中國青年報 、@北京晚報 等媒體官微,表明堅定支持“青年愛國”的態度。輿論主基調以圍繞聲援侯聚森,譴責網上輿論戾氣和網下暴力行徑,要求嚴查幕后主使和施暴者等方面展開。
【節點二:輿論對沖】輿論場因為對案件內在本質存在看法分歧,形成了是否認同文登警方“依法辦案”的不同意見論調。
7月22日20:30,@文登警方在線 公布案件初步偵查結果。警方的及時出手一度獲得網絡“點贊”好評,但公告使用“相約”一詞,引發了部分網民的質疑,質疑聲音持續蔓延引發了輿論浪潮。隨后,團中央設置“青年愛國”公共議題關注輿情后續發展,官方的表態被一些網絡群體曲解成團中央輿論施壓公安處置案情。被網友稱之為“公知”的一些賬號開始介入輿情,匯聚成強勢的輿論譴責聲浪,也吸引了正義網民的發聲反駁。@共青團團中央 、@山東公安 、@威海警方在線 、@文登警方在線 等官方微博下的評論與轉發,逐漸成為輿論陣營“短兵相接”的混戰平臺,當晚輿論焦點緊緊圍繞“青年愛國與青年守法”,網上論戰呈現白熱化趨勢。
在該節點中,@威海警方在線 、@文登警方在線 作為案件管轄地公務帳號,表示對該事件的強烈關注,承諾將依法妥善處置。但與積極發聲的態度相比較,警方使用的對外公告措辭詬病頗多,給輿情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客觀的說,若從公安的自身職責來看,事實上并無明顯的過錯。例如,@威海警方在線 發布信息“我們為這個社會和諧付出過多少努力……”一度被大量網民解讀為叫板團中央,但實際上這更多是“吐槽發泄”,發聲雖欠妥,但尚未上升到刻意制造“輿論對抗”的程度。直到以@老榕 為代表的網上爭議人士大量介入,團中央的愛國議題開始受到猛烈抨擊,除了被正面駁斥更是遭遇大量譴責謾罵,輿論焦點開始向“愛國與法治孰輕孰重”轉變。輿論焦點的爭奪,標志著“文登7·22事件”輿情正在逐步脫離案件辦理的本身,輿論場的議論焦點被“人為”扭轉成對山東警方和共青團網絡文明志愿者的攻擊與捍衛。
圍觀該階段輿情發酵趨向,可以發現以@鋼鐵俠 、@假行僧老鞏 、@老榕 、@榮劍2001 、@報人老羅 、@麒哥歸來 等為主的網絡賬號,是否定團中央設置青年愛國議題的主力。上述網民以“約架只是年輕人‘鬧著玩’”、“侯聚森不是愛國青年”、“這只是普通的治安案件”等論調作為主要口徑,輿論矛頭直指共青團中央,嘲諷、譴責、咒罵“愛國是原罪”、“侯聚森是五毛”,畸形的輿論基調激起了大量普通網民的不滿與憤怒。例如@鋼鐵俠 諷刺“共青團中央讓一名高中生,一個面臨高考的孩子成為自干五,成為所謂的愛國青年,這就是你們所倡導的正能量?”針對上述群體的輿論逼迫,@點子正 、老辣陳香 、@孤煙暮蟬 、@地瓜熊老六 、司馬南 等網友相繼發聲駁斥,引發網友評論的熱潮。隨后,傳統媒體也被吸引介入輿情論戰,@北京晚報 出聲反駁@老榕 稱,“沒看見‘主動’兩個字,是不是你自己加的啊?跟你觀點不同的人約你見面就能合理合法的揍你一頓嗎?”掀起了第一波輿論對沖的波瀾。
7月24日13:26,@共青團中央學校部 發布長文《謹防中國青少年意識形態出現極端主義思潮》(via@小兵章嘎 ),首次系統性地分析了該輿情中存在的五大隱患:
1.該輿情是由線上立場爭議(愛國與媚日)演變成線下的有組織暴力行動;
2.當事雙方皆是青少年,意味著意識形態斗爭的低齡化、低門檻化日益嚴重;
3.隨著貼吧信息“防衛省已經在我賬戶上打了400美元”等一系列信息被曝光,該事件的毆打方疑似與境外組織有聯系;
4.該網絡輿情的大規模爆發,預示著虛擬社會的“網絡人肉搜索”,已經向現實社會的“暴力恐嚇犯罪”蔓延;
5.新形勢下,某些群體利用特殊文字符號、圖片視頻等形式傳播反華反民族等極端主義思潮,已經成為亟須重視的課題,進一步加強輿論場平臺的自我約束和管控迫在眉睫。
該文的刊發,戳中了本次輿情背后的焦點問題,反響強烈。但此舉也給團中央帶了很大的壓力,反對聲音群起攻之,持續向團線賬號施加輿論壓力,并進一步促進輿論戰的升級,網上攻擊矛頭逐步轉向攻擊黨和國家的政體制度,輿情被引爆到新高潮。@文登警方在線 同日發布《公安機關依法對“7.22”涉案人員作出處理》,“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置決定讓大量網友不滿,紛紛發表各種意見評論,其中如@墩墩智囊 、@秦師名粵 、@老辣陳香 、@孤煙暮蟬 、@東海老鯢 、@林治波 、@思想聚焦 、“@千鈞客 、@懸壺問茶 、@椒江葉sir 、@如皋老貓 、@獨家網 等賬號連續發表輿情短評長文,發表意見觀點與態度,輿論爭議愈演愈烈。
總的來說,當天輿情形勢呈現犬牙交錯的態勢,人民網刊發的《“愛國青年”約架也是法律問題》、《媒體評“愛國青年被圍毆”:情感比事實清楚》兩篇時評文章,為反對方發聲增加了砝碼,帶動了網絡上對團線多條戰線的“開火”,并且出現大量水軍刷屏蹤跡,誘導了不知情網民的跟隨。而大部發普通網民依舊在糾纏案件本身,輿情呈現出向“警方依法辦案”、“僅是治安案件”等方向發展。
【節點三:拉鋸起伏】處在輿論風暴中心的共青團賬號從意識形態角度點撥輿論導向,輿情逐漸明朗,輿論場態勢趨于平衡。
7月25日,@共青團福建省委 發言,提醒大眾“文登7·22事件”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標志性事件。隨后,@南平團市委 曝光大量施暴者背后的黑幕,尤其是百度貼吧“納年納兔納些事吧”中辱華滅史的帖文被逐一“扒出”。海疆在線、紫網在線、獨家網、正聲網、西征網等社會網站緊隨其后,深度挖掘并披露網絡上一批類似“納吧”的反動輿論平臺。自此,“文登7·22事件”已經完全脫離“候繼森被打”事件本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如何看待互聯網輿論場陰暗角(貼吧、qq空間等負能量聚集地)所彌漫的極端主義和網絡戾氣,成了輿論爭奪的第一焦點。7月26日,@大眾網 發出重磅采訪新聞《大眾網獨家對話侯聚森父子,詳說被打前因后果》,文章詳述描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隨后,新華、澎湃、新京等大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媒體聚焦關注,數十萬計的自媒體賬號跟進評論傳播,輿情發酵態勢一度呈現明朗化。此刻,“文登7·22事件”如同過山車一般,從急轉直下瞬間轉向快速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與@威海警方在線 同在一地的@威海邊防 突然發言:“國家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要被霧霾遮住了眼”,被網民解讀為“這才是正能量”。@威海警方在線 的輿情言論表態和@威海邊防 的政治立場堅定形成了鮮明對比,兩者隱含的觀點立場之爭成為了文登輿情大餐又一“調味料”。
7月26日深夜,網友@回浦秀才 發布輿情分析報告,從依法辦案等角度深度解讀“文登7·22事件”,并點出“‘文登7·22事件’將會是中國這幾年法治、輿論和意識形態斗爭上一個標志性事件。”隨后,該輿情事件的重要性被更多網絡活躍人士重新認識,@文藝青年節主編 、@青石板上的蝸牛 、@團員王鳳標 、@求是小老虎 等青年網友逐條評論、擴散研讀,集聚起一股強大的意見聲浪,并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輿論共鳴。
與此同時,網絡上開始傳播“江平、賀衛方坐鎮山東”的消息,在歷次網上輿論事件中,特別是今年連續發生的涉警涉法、死磕律師的輿情事件中,這兩個人的發言起到了比較關鍵的影響作用。觀察本階段輿情的網友立場態度,在支持“愛國言論”的網友內部,開始出現了輿論觀點分歧,有的猜測官方主流將介入對山東警方案件處置的力挺,有的著重點轉向批評侯聚森網絡言論中的不當成分。少數以“理中客”自居的網友也開始出現明顯的意見分化傾向,其中包括輿情初始階段力挺文登警方,但在后期否定自己評論意見而公開道歉的著名海外網絡時評人@李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官方權威聲音的認證賬號@紫光閣 此刻發出了聲音,稱將關注威海7·22事件背后的“納年納兔納些事”。隨后,屢屢使用惡俗臟話攻擊他人的@老榮成人 、@伍毛亂華 等賬號被關閉,“納吧”也被關閉,@老榕 等賬號開始刪貼,種種跡象預示著輿情正在朝向一個新的階段發展。
【節點四:逐漸明朗】輿論的跌宕起伏,刺激著各方的關注神經,媒體的擴散與角度顯示了對輿情走勢的強大影響能力。
7月27日,@浙江團省委 刊發署名@牧鍵 的長篇評論《威海文登可記得“甲午之殤”》。文章發布后,一石激起千層浪,@老榕 、@光遠看經濟 、@何兵 、@報人老羅 、@一夫極 、@鋼鐵俠 、@作家沙光 、@袁裕來律師 、@周澤律師 、@朱孝頂律師 等賬號云集浙團官微引發熱議。另外,在@浙江團省委 的官微下方可見大量水軍小號刷屏蹤跡。信息的輻射吸引了各路網友云集,浙江團省委一時成了輿情辯論的主戰場。其中人民網早期刊發的兩篇時評文章占據了有利位置,其文章觀點被批評青年愛國言論者廣泛引用,信息擴散量巨大,對沖輿論聲音逐漸被分割與淹沒。傍晚,新華網云南等多個子站登載《愛國青年被圍毆 四“美分”圍攻一“五毛”》,人民網又轉載《威海文登可記得“甲午之殤”》一文,通過活躍網友的評論與轉發,支持愛國言論的意見與之前批評愛國言論發聲形成了對沖,輿論形勢呈現平衡之勢。但隨后新華、人民紛紛刪文刪帖,讓不少網友深感疑惑,輿論場再次陷入僵局。當天@紫光閣 、@思想火炬 再次發聲表明支持愛國力量的堅定態度,稱“輿論斗爭要敢于亮劍”,來自官方兩大微博的發聲,起到了一定作用。當天,出現了一批較大影響力的時評文章,典型代表如@我的威海 的《什么是叫愛國青年?與@山東共青團 @共青團中央 商榷》,以及大河報發布的署名秦川的《約架斗毆的莫以愛國的名義》。而另一方的經典反駁文章,有@如皋老貓 的《威海警方,我已經看不懂你了!》、@深察智庫 的《安生:“文登722”事件與顏色革命》、@安崇民 的《罔顧事實、不依法律,威海7.22案處理完了?!》、@鄭則 的《對山東文登“約架斗毆”事件的一點分析與看法》、@墩墩智囊 的《別急,真相還剛起步》、@孤煙暮蟬 的《沒有比這更冷的笑話》、@華夏麻辣燙 的《請@威海警方在線 釋疑》、@團員王鳳標 的《請加速勝利的腳步》、@司馬平邦 的《關于侯聚森案的提問與忠告》,以及@老左識途 、@臺山客 、@司馬南 、@點子正 、@張憶安-龍戰于野 、@健康媒體王炎 、@眉中王 、@進擊的熊爸爸 、@那世鋼 等人發布的評論觀點,從證據與邏輯上形成的有質量、有實際影響力的意見。膠著的輿論對抗,實際上傳遞出了普通網民對警方案件辦理的質疑,以及對青年愛國言論的“反質疑”。
從輿論場整體態勢來看,批評共青團中央的聲音占據了一定優勢,但是言論質量不高,似是而非。而普通網民發表的反駁聲鏗鏘有力,顯示出了新媒體時代“人人麥克風”的強大意見傾向,仔細觀察,此輿情態勢實際已經漸漸明朗。
這其中,@老辣陳香 給本次輿情的定性與定論最具代表性:
【納吧】不能把發生在校門口的圍毆事件,與發生在納吧里面的緣由分開。只有全面偵破納吧,才能給圍毆事件予以定性處理。納吧里的一切,文登公安你們掌握嗎?納組織成員、納思想意志、納資金來源、納泄密信息、納團伙計劃、納警用器械……公安不懂來國安,隊伍不行來紀檢,省市不力來中央!此事沒完!
【定性】小侯在納吧里面,是少數敢于站出來為捍衛國家利益發聲的孩子!正因如此,才受到納吧控制的網絡黑勢力的圍攻(盜號、謾罵、人肉、侵犯),直致網下受定點攻擊、人身襲擊!警方斷這個案,無視這些,一是不懂網絡,二是喪失政治。至于有什么背后,誰敢誰曬出來吧,讓世人看個究竟!
從此刻起,“文登7·22事件”輿情發展已從膠著轉向明朗。
7月29日,著名網友@敘嵐 發表網文《“納吧”的前世今生》稱,“納年納兔納些事貼吧被封,只是掀開冰山一角。互聯網是青年接收信息主渠道。‘納吧’聚集的網絡黑惡勢力,誘導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甚至將暴力延伸到網下,早已突破了法律底”。文章被@共青團中央 、@中國青年網 等百余家政務微博、網絡媒體轉載。7月31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刊登海外網友@雷希穎 時評文章《別讓青少年身處“人人自危”網絡環境》,反響強烈。@獨家網 連續數日披露“瘋狂的貼吧1.2.3…季”,揭露“納吧”大量辱華媚日、威脅恐嚇、營銷炒作的信息,輿論為之愕然。至此,“文登7·22事件”輿情風波脈絡已經清晰,網民基本對該事件有了充分了解和正確認識,持續攻擊共青團中央的聲音趨弱。
8月3日,@公安部刑偵局 轉載@共青團中央 《清除網上黑惡勢力事關國家安全》一文。同日,中國最大的互聯網輿情研究智庫“人民網輿情監察室”負責人祝華新發布文章《從<小兵張嘎>說起:批評就是愛護》,文章試圖以 “就觀點說觀點”、“就論點辯論點”來說服大眾“文登7·22事件”是一件單純的法治事件,字里行間影射那些力挺“青年愛國”的官方賬號,個中意思值得玩味。8月4日,求是網發表署名文章《堅持依法治國 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反對網絡暴力》,經多家智庫觀察,一致認為上述網文可能是官方對“文登7?22事件”的深度剖析與解局方案。同日傍晚,網絡上最具爭議的人士之一@老榕 微博賬號被銷號,立即掀起規模性輿論高潮,其公司官方微博@6688網站 隨后發布信息,辯稱“老榕先生沒事啊,現在還在跟技術部門加班開會,安排突擊手機網站賣葡萄的事兒。”雖然受到@公民葉海燕 、@張晨初藝術空間 、@北京廚子新號 等大V的力挺聲援,但明顯不具備充足說服力,網友一致認為@老榕 被銷號原因與出言不慎、輿論炒作有關。該輿情在收尾階段釋放出如此明顯的信號,獲網友拍手稱快。
該輿情歷經半月有余,吸引了大量網民關注。至今,評論不斷。部分團線官微、公安官微、死磕律師、主流媒體、網絡媒體、社會網站、思想類官微、輿情智庫、營銷群體等一大批力量參與,多方角力形成了輿情大討論的局面。包括媒體、網民等看客在內,各方輿論圈子表現出了明顯的“厭倦感”、“乏力感”。總的來說,“文登7·22事件”正在自我降溫。
【未來影響】
觀察“文登7·22事件”輿情發酵總勢,可以看到中國互聯網“去意識形態化”這一反動思潮歷經多年的滲透,正在逐步演變成“看得見”的輿情事件侵入并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思想。“去意識形態化”的本質,是某些勢力妄圖借用互聯網去除馬克思主義主流價值觀,這在“文登7·22事件”中已經有所體現。更能看出,網絡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存在被邊緣化、污名化的危險,詆毀黨、社會主義和國家的幕后勢力、利益群體正在呈現出組織化的態勢。在該事件中,我們隱約能看到網上多股勢力正在相互糾纏,它們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圍攻、搶奪不斷加劇,罔顧事件背后的真相,掩蓋青少年真正的觀點態度,刻意以“就觀點說觀點”進行“死循環”。
“文登7·22事件”是中國互聯網輿情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今后互聯網政治、法治、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都作了典型樣本。“文登7·22事件”是一次互聯網發展歷史挑戰,更是歷史機遇,相信在更多輿情觀察者、智庫智囊團、傳媒研究院,尤其是官方互聯網管理者的深度剖析下,真相會完完全全、整整齊齊的曝光在陽光下,所有的陰霾終將成為歷史!
(@椒江葉sir 、@林愛玥 等對本文貢獻顯著)
附件1:文登十問
(參考@林愛玥 文章《總要給歷史留點真相:深度拷問文登7.22事件》)
在突發輿情事件中,選擇“讓子彈飛一會”是個明智的選擇,畢竟真相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浮出水面。輿論的喧囂可以在短期內擾亂人們的思想,影響人們的判斷,但卻改變不了屬于歷史的真相。“文登7·22事件”,有10大疑問需要解答告知,以供未來的輿情觀察者在重新翻閱這段歷史時,能夠云開霧釋。
1、為什么是侯聚森?
侯聚森是新時代青年的一個典型。時代青年的優點在他身上基本都能得到體現,熱情、張揚、嫉惡如仇,有著樸素的正義感和愛國主義情懷。當然,他并不完美,年輕、沖動、欠缺修為和定力,還遠沒有學會成人世界的“明哲保身”、“處心積慮”。這就注定了他會在面對網絡上歪曲歷史、抹黑共和國的言論時,拍案而起。所以,他成為“文登7·22事件”中的主角并不讓人感到驚訝。
2、侯聚森為什么要罵人?
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是,“納吧”貼主通過“特殊渠道”得到了侯聚森的個人隱私信息。在此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對侯聚森謾罵、侮辱、恐嚇甚至死亡威脅,連侯聚森的家人、朋友、同學也不能幸免。侯聚森的女朋友因此與他分手,侯聚森的生活被徹底摧毀。對來自“納吧”的語言暴力、人肉搜索、威脅恐嚇,侯聚森一度服軟懇求對方“等到我高考后再說吧”。但對方的不依不饒讓侯繼森精神奔潰,“左臉”已經被打腫,是否還要再伸出“右臉”接受挨打,是擺在侯繼森面前的一個選擇。
侯聚森沒有妥協,他選擇了“反擊回罵”,但這樣的“反擊”是無奈的更是無力的。論“罵人”,侯聚森的水平顯然不高明,他選擇“復制別人罵人的話”,回罵過去(引自:《大眾網度假對話侯聚森父子,詳說被打前因后果》)。
3、罵人就該“被約架”?
網絡有一定的虛構性和隱秘性,但這并不能成為戾氣橫行的借口。與現實社會一樣,網絡上有言論的自由,但沒發表違憲言論的自由;網絡上有辯論的自由,但沒有威脅恐嚇他人的自由。網絡和現實一樣,有著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底線。
面對語言暴力,侯聚森沒有做到獨善其身,當遭受肆意的謾罵、侮辱和嘲諷后,他回罵了!有一些大V說“無論如何,罵人就是不愛國”,對于有這樣道德潔癖的人,的確該脫帽他們致敬。然而,奇怪的是,那些有道德潔癖的人在盯著侯聚森的時候,卻選擇性地對“納吧”里的骯臟言論視而不見,這種“拉偏架”的行為,實則是另一類型的語言暴力。
網絡語言暴力屢見不鮮,但“文登7.22事件”出現了從虛擬社會向現實生活蔓延的趨勢。侯繼森因言被毆,一些網絡大V公知稱“侯繼森嘴太臟,被毆是罪有應得”。那么,按理說,那些網絡大V的素質應該很高?其實不然,我們稍微瀏覽一下他們的微博,就可以看到,個別大V其實是離開臟話幾乎就不會說話的人,枚舉幾例:“你媽*要跟歐美比稅率,怎么不跟他們比民選?”、“老*不記得啥時候臨幸過你老*啊,怎么*出你怎么個孽種?”、“*了傻*還罵人人家*貨”、“你就是狗**的,也不要滿大街喊爹啊!”、“這樣的賤*送上門也不*,太臟!”文字的骯臟程度讓筆者不得不使用一排的馬賽克。按以上邏輯,個別滿嘴臟話的千萬粉絲大V公知,似乎該天天被圍毆。
4、侯聚森罵人和“被約架”有必然聯系嗎?
根據@文登警方在線 的解釋,侯聚森和“納吧”帖主的沖突起源于雙方“立場觀點不同”。根據“@獨家網”等微博曝光,“納吧”長期散布違規言論,嘲諷中國國家政體和民族精神,矛頭直指黨的領導和中國根本政治制度,出于公民的基本正義感,侯聚森對“納吧”反動言論進行了反駁,從而導致“被約架”。有理由相信,即便侯聚森不罵人,他也擺脫不了“被約架”的命運,這命運從他決定挺身而出,為正義、為真理吶喊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
當然,這樣的命運并非侯聚森所“獨有”,我們可以看到,侯聚森并非遭遇網絡圍攻的孤例。@老辣陳香 、@平民王小石 、@千鈞客 、@孤煙暮蟬 、@俠骨柔情的楊華 、@書香滿心 、@地瓜熊老六 、@夢遺唐朝 等一大批愛國網友,經常被無端謾罵、羞辱,當然也少不了人身威脅。網絡上有一些流傳很廣的段子,“民主后殺你全家”、“民主后掛你路燈”正是源自網絡謾罵威脅。因此,任何一個愛國網友哪天突然遭遇“被約架”,一點也不必奇怪,因為是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命運。
當發表愛國言論就被定義成“愛國賊”,是選擇沉默還是回擊?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網絡文明志愿者往往血氣方剛,在遭受一些人故意激怒、侮辱,會采取回罵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反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對方抓住了把柄。我們需要警醒得是,罵人固然不對,但對于一些人身攻擊在先、挑戰公眾底線、發表喪權辱國言論的那些人,“回罵”可視為一種立場的粗暴展示。方法固然欠妥,當立場堅定。如果想通這點,就不難解釋當發生“對方有人肉你的自由,你只有忍受的份兒;對方有罵你的自由,而你只有被罵的份兒;對方有打你的自由,而你只有挨打的份兒”的時候,這些選擇“回罵”的小年輕心中有著多么憤慨和憤怒。
5、真的是“約架”嗎?
從前文我們可以看到,侯聚森在整個事件中,除了他主動站出來為正義吶喊外,他始終是被動的,文登警方稱雙方“約架”的觀點值得商榷,而公眾能認同至多是侯聚森“被約架”。
所謂“約架”,起碼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雙方都認為打上一架是解決矛盾的惟一途徑,并且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很顯然,這個前提條件在侯聚森身上并不適用,他可能完全沒有預料到,暴徒竟然真的會聚集到文登,到他的校園,通過威脅他家人的方式逼迫他見面。他更不會想到,對方連兇器都已經準備妥當,早就想好要給他腦袋“開瓢”。
讓人遺憾的是,侯聚森一再錯過報警“自救”的機會,但是報警能起多大的作用?筆者持保留態度。網絡上的人身威脅多如牛毛,就算警方真的想管,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6、愛國是“護身符”嗎?
愛國是種高尚的情操,是責任,更是擔當。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廣大愛國民眾能夠挺身而出,自覺自愿與意圖“推墻沉船”的公知針鋒相對,實在難能可貴。
但愛國并不能成為愛國者的護身符。法律之所以嚴肅,首先在于公平和公正,愛國者當然也不例外。真正的愛國者應該言行一致、遵紀守法,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將愛國的情懷付諸于實際行動當中。
雖然有人一再竭力否認侯聚森是“愛國者”,但誰也不可否認的是,侯聚森是因為發表愛國言論才會和“納吧”的帖主起了沖突,繼而被圍毆。如果他不是深愛這個國家,在看到“納吧”違法違憲言論時,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視而不見,“明哲保身”的人不會受到暴力威脅。
我們承認,愛國不是“護身符”,但愛國者是否可以隨意被污蔑呢?在“文登7·22事件”中,一些網絡大V緊緊抓住侯聚森說臟話的問題不放,大放厥水攻擊網上愛國者,矮化愛國者的形象。講臟話固然有錯,但講臟話就一定不是愛國者?講臟話是公知大V的特權?大家熟悉的“李云龍”臟話連篇,從來不會有人據此懷疑他不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愛國更多的是依靠實踐表態,并非言語。一個人言語說的再漂亮,如果壞事做盡,這樣的人又有何顏面自稱“愛國”?
7、侯聚森“被約架”可以避免嗎?
侯聚森的“被約架”顯然不可避免,即便侯聚森“幸運”地沒有“被約架”,“李聚森”、“王聚森”們也躲不過“被約架”的命運,這是網絡語言暴力泛濫的一種必然現實反映。沒有人能保證誰是下一個被“開了瓢”的侯繼森。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正如著名愛國人士@平民王小石 所說,“暴徒不嚴懲,誰能幸免?梁某某曾用槍械照片對侯聚森做死亡威脅,在被免于行政拘留后又得意忘形的叫囂‘侯聚森’你的頭就是被港爹開的瓢”。顯示,文登警方的處理對梁某某沒有起到明顯的懲戒作用,他在事后仍然囂張地逼架其他青年人。下一個被“約架”的人是誰?梁盛浩、李炎城、蔣剛訥還是@種花家的小小兔 ?(“納吧”曝光信息)
8、“納吧”是個什么吧?
在“文登7.22事件”出現后,有心者從“納吧”截取了大量發表違規言論的事實。據說長期聚集在“納吧”的青年有上萬人之多,類似“納吧”的百度吧有幾十個,而QQ、微博、空間、論壇、微信,乃至更小眾的釘釘、微視、漫吧等都有類似的極端思想聚集地。這樣的一群年輕人,長期受到公知的洗腦,對黨和國家、民族社會、文化歷史充滿仇視,公開發布偏激言論,態度囂張至極。對于站在他們對立面的人,公開叫囂要“徹底干爛”。
公知及公知信徒一再聲稱“中國沒有言論自由”,但在看了“納吧”極端分子的言論后,誰還敢再說中國沒有言論自由?相反,中國互聯網言論實際上是太“自由”了,“自由”得法律都成了擺設。
9、“納吧”的出現是偶然嗎?
“納吧”的出現顯然并非偶然,而是公知長期給年輕人洗腦的必然結果,是意識形態混亂從網上傳遞到往下的必然反映。在公知長期霧化、污化、丑化黨和共和國的歷史后,部分年輕人的世界觀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仇視自己的國家、仇視自己的民族、甚至仇視他們自己。
這些被公知洗腦的年輕人深信,中國的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體制制度”。他們看不到自己國家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成就,他們的眼睛雖然明亮,卻已經失去光澤,他們的眼中已沒有了“光明”。他們的內心被公知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文登7·22事件”就是荒謬世界觀開出的罪惡之花。
10、“文登7·22事件”的后續影響
隨著“文登7·22事件”告一段落。可以想象,公安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結果也許會“鼓舞”更多原本就蠢蠢欲動的網絡思想極端分子,“侯聚森”們也勢必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面臨“被約架”的命運。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自干五實現清朗網絡的崇高理想任重而道遠。
當然,如果文登警方根據網絡上已經曝光的大量“納吧”違規信息證據,對這個案子進行深度偵查的話,那么,廣大網民將會為正義的回歸歡欣鼓舞,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踐行歡呼雀躍!
附件2:文登五答
作為具有歷史意義的網絡輿情案例,“文登7·22事件”有太多經驗和教訓可以總結。下面筆者分五個方面進行簡要梳理:文登公安、論戰焦點、戰略戰術、政務官微、自干五。
【文登公安】在“納吧”里面,侯繼森是少數敢站出來為捍衛國家利益發聲的青年。正因如此,才受到“納吧”幕后的資本力量的圍攻,被盜號、侮辱、謾罵、人肉、威脅,等等,直到被定點攻擊。警方將發生在校門口的圍毆事件,與發生在“納吧”里面的語言暴力分開是有待商榷的。“納吧”的組織成員、思想意志、資金來源、信息渠道、團伙計劃、警用器械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都需要公安來給公眾全面的交代。
【論戰焦點】觀察本次輿論戰役,被稱之為網絡公知的一方飛揚跋扈儼然紙老虎,擁有各種媒體資源和資本力量的他們,能量起碼十倍于自干五。普通網民憑借證據與道理據理力爭,主動出擊的言語質量效果高于公知,在關鍵節點上強于公知。
【戰略戰術】無論哪方,必須尊崇:講事實擺道理。還原事實真相不靠空洞口號、不靠強詞奪理,而是通過推理與邏輯,讓觀眾自己得出真正的結論。通過輿論對沖,負能量被逐步駁斥、遏制,達到輿論平衡,此乃本次輿論戰的最大戰略戰術。
【政務官微】官微要接地氣,講政治,講立場,關鍵在于三觀正、信仰正。官方微博作為黨和國家的官方發言人,必須客觀公正,從容大方立場堅定。一些人叫囂官微不得介入意識形態的宣揚與表態,否則就是公器私用,事實上是他們害怕官微立場鮮明,逼迫他們不敢發聲、胡亂發聲。@共青團中央 的勇敢亮劍,在本場輿論戰中體現出了重要、積極、強大的作用。
【自干五】在本次輿情大戰中,作為網絡自發現象的自干五紛紛發言撰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事態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大量網友主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出手博弈,表現出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堅定決心。關鍵時刻,在互聯網上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進行博弈和較量,當戰士不當紳士,充分展現了人民群眾無窮力量的颯爽英姿。
唯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輿論戰中出現了不少原先比較客觀的網友認識不清的情況,即所謂的“理中客”思維,是一種典型的跑偏思維,內部出現的裂痕,是筆者等輿情觀察者今后需要重點研究的新課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