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似乎與普通民眾,尤其與青少年群體非常遙遠的專業詞。在普通人的觀念里,它更多的是與國家、企業及機構的機密和利益緊密相關,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并無太多關聯。但近期,部分青少年的私人信息被惡意人肉、曝光,并最終催生線下暴力的事件,將“青少年戶籍信息被頻繁泄露,甚至因此遭到人身威脅”這一被長久忽視的情況推向了公眾的視野。
事情的起因是,一些青年因為經常在互聯網上發表體現樸素愛國情感、駁斥網絡謠言的言論,而遭到了以“納年納兔納些事”(納吧)、“日本之家”等貼吧為活動據點的一伙不明身份人士的持續人肉搜索、曝光隱私、冒充造謠,甚至人身威脅。
更觸目驚心的是,隨著網友們對“納吧”“日本之家”以及與之相似的“焦作中學吧”“太平洋戰爭吧”等貼吧進行深入挖掘后發現,“網絡黑惡勢力”除了在這些平臺大量發布攻擊國家、民族、政府的信息外,竟然肆意曝光了近千名青少年包括戶籍信息在內的個人隱私信息,并以此作為要挾,迫使青少年公開寫下“保證書”,立誓放棄發布“愛國言論”,并遵守他們定下的規矩。對于“屈從者”,他們會“不予追究”,刪除信息。而對于“不從者”,他們會加大線上輿論攻擊的力度,并伺機從線上走向線下,以暴力相威脅。
在這些貼吧里,有一個“暗號”叫“黃某某”,這是對線下被打青年的統一稱謂。這個“暗號”是由2014年初一個叫“黃某某”的東浦中學學生,因為在線上發布愛國言論,并且不對黑惡勢力屈服,卻遭到線下暴力打擊的事件發展而來。近期一些事件發生后,“網上黑惡勢力”便以“黃某某”來暗示“線下被打擊者”。
從這類貼吧相關內容的發布時間來看,這種亂象已持續了數年,但遲遲未能得到治理。這些年里,無法估算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受到了他們的威脅或打擊。該情況的出現,是眾多原因共同催生的,互聯網在中國興起時間較晚,發展過快,官方和民間對其影響力及潛在危害性估計不足,立法上不完善,以及主管部門對此重視不夠、了解不足等。
此前,社會和家長對互聯網信息安全的關注集中在暴力、色情、詐騙、謠言等具有危害性的信息傳播上,卻忽略了子女個人信息被泄露,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對人身安全的威脅。而上述真實案例正在提醒全社會,以青少年個人信息被頻繁泄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必須得到來自官方和民間的充分重視。父母們都不希望看到子女生活在一個“人人自危”的互聯網環境里,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會因此而遭遇難測的人身威脅。
簡而言之,推進網絡環境的清朗,增強互聯網信息安全的意識,強化對線上違法、不文明行為的治理,保護青少年的個人信息安全是當下互聯網信息安全工作中一個不該再被忽視的重要方面。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互聯網時代社會管理的迫切要求,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理事)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