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汪暉:“一帶一路”與全球新秩序的可能

汪暉 · 2015-06-11 · 來源:文化縱橫
一帶一路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若只重復資本主義的老路,“一帶一路”不但不可能成功,還可能觸發巨大的風險和反彈。

  本文節選自汪暉新著《短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十章“當代中國歷史巨變中的臺灣問題——從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談起”,曾刊發于《文化縱橫》2015年第一期。

  談到區域整合,離不開內陸與海洋的關系,當然也離不開怎樣將兩岸關系置于內陸與海洋的關系中去解釋。日本的亞洲論其實是從歐洲的海洋論發展而來,現在的臺獨論也是一脈相承。用海洋來貶低內陸是資本主義時代一個主要的特點。海洋和內陸的問題,確實需要一個世界史敘述才行,不能夠只講兩岸關系。臺灣海洋貿易史的研究把臺灣編織到海洋歷史的敘述里面去,卻省略海洋歷史跟大陸歷史之間的關聯。這的確值得解釋,從中國大陸的歷史角度值得解釋,從世界史的角度也值得解釋。

  大陸觸及這個問題的是張承志,但他沒有談論臺灣問題。張承志講西班牙的伊斯蘭化和天主教的排斥性,將那個時代視為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背景是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張承志從蒙古高原到穆斯林世界,從中國內外到兩河流域,建立起了一種不同于中國知識界主流的世界史譜系。這個譜系是在抵抗歐洲殖民主義的脈絡中展開的。奧斯曼帝國在15、16世紀的崛起是世界歷史的大事件,哥倫布探險、美洲發現和印度問題均與此有關,但這些事件大多被組織在歐洲中心的視野中。

  這一事件對于中國和內陸亞洲的影響如何?荷蘭人入侵臺灣(1624-1662)也正是這一浪潮的一波,只是適逢明清易代之際,中原王朝無暇旁顧這一海疆邊陲,直到鄭成功于1661-1662年進攻臺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臺南,訪問赤嵌樓,那個地方原是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也恰是鄭成功軍隊占領臺灣的第一個立腳點。占領那里有幾個主要的原因,其中一個是補給,當地有不少漢民可以提供補給,還有一個原因即那是一個可以控制西班牙航線的戰略要地。臺灣跟東南亞是連在一起的,攻占臺南可以開辟連接東南亞和東亞地區的新路線。臺灣在歐洲殖民史上的重要性是與因奧斯曼帝國崛起、沿大陸絲綢之路的東西貿易中斷相互關聯的。

  奧斯曼帝國崛起對于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的影響并不像對歐洲的影響那么大。除了還有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之外,不但中國大陸內部幅員遼闊,經濟互補性強,而且朝貢圈內的貿易關系也非常發達。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馬克思批評英國議會欺騙人民,因為議會討論掩蓋了以恰克圖為樞紐的中俄貿易規模遠超英國用槍炮換來的沿海貿易額這一事實。我三次去伊斯坦布爾,最近的一次還去了以佛所。

  這個地區的歐亞互動之豐富是驚人的。奧斯曼王宮里面有珍寶展,展品與大英皇宮相比也并不遜色。大陸基本找不到元青花,元青花基本上全集中到那里,量和種類都很繁多。除了元青花之外,還有許多西域民族的物品。奧斯曼蘇丹搜羅了許多成套的瓷器,是做日常之用的,這些東西是市場上買的,不是贈品。換句話說,這不只是朝貢關系,而且是貿易關系。對于歐洲來說,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是促使所謂大航海時代到來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絲綢之路中斷,原來的貿易路線不再通暢,逼迫著開辟了另外一個航線。

  但從奧斯曼帝國的角度,與東方之間通過絲綢之路而展開的貿易并沒有中斷。中國早在哥倫布之前就擁有了遠航的技術,卻沒有那么大的動力去拓殖;鄭和下西洋,表明航海技術不成問題;清朝雖然是從北方來,繼承這個技術也不是大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他們沒有那么強的動力。這是不是原因之一呢?我沒有研究過,姑且先提出來思考吧。

  清朝對臺灣的占領是出于政治一統的要求,而不是貿易的要求,在經濟上也并不需要臺灣提供多少東西。在鄭氏攻占臺灣之前,中原王朝沒有經略臺灣的動力。但鄭氏在臺灣建立政權之后,臺灣對于大清政治一統來講就變得不可或缺了。甲午戰爭后,臺灣的割讓是民族的恥辱,抗戰勝利后必須收回臺灣,也是這個道理。1943年開羅會議時,原本計劃討論二戰時期被日本占領領土的歸屬問題,但為什么最終確定1895年即淪為殖民地的臺灣必須回歸中國?臺灣對于中國的政治統一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清朝對臺的治理,區分“生番”與民人,這應該是由經略西北和西南的經驗而來。1870年代,臺灣山地人與琉球漁民發生沖突,日本人乘隙而入,他們質問清朝政府為什么不處置當地人。總理衙門的回答是:“生番”不在大清律治內,結果給日本留下了進攻山地人并非進攻大清的借口。其實,這種將“生番”與民人相互區分的做法,與清朝治理西北和西南的方式很相似。例如對于西南少數民族,清朝用土司制度進行治理,并不直接運用大清律。

  1860年代,美國第一次攻擊臺灣;1870年代,日本第二次攻擊臺灣,就是以新的模式來沖擊清朝的秩序觀。我寫關于琉球的文章時也說過,日本人第一次攻擊臺灣用的是美國人的建議,不是日本人的獨創。美國人第一次進攻沒有得逞,美國駐廈門的總領事李仙得給日本的最重要的建議,就是把清朝經略邊疆時對番民關系的區分置于西方主權概念的框架下,重新確定內外關系。在清朝治下,以大清律和地方習慣法治理邊疆區域,形成了兩元結構的統治模式,也可以稱之為法律多元主義,其內外觀與西方國際法及其以主權為中心的內外區分完全不同。日本攻擊臺灣時的借口是:既然當地“生番”不在大清律治內,那么對于“生番”的攻擊就不是對大清的攻擊。

  在這個意義上,日本對臺灣的進攻不僅是日本與清朝之間的沖突,也是兩種秩序觀之間的沖突。現代中國,無論哪個政權,都不得不沿用西方的統一規則來經略邊疆,傳統的秩序觀瓦解了。事實上,所有具有豐富帝國傳統的國家在沿用這種模式經略邊疆的時候都會出現問題。共產黨早期處理得好,是因為它由下至上地推動社會變遷,但是當這一過程終結,上下關系固化的時候,對這個體制的抵抗不可避免地要爆發出來。大陸民族問題的爆發跟臺灣問題的情況不同,但是根源又有部分的一致性,這個根源都來自于西方在19世紀奠定的有關國家和國際關系的基本規則。我在寫《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寫第二卷《帝國與國家》時,就在思考是否存在不同于這一規則的、更為靈活的制度安排?歷史地看,統一或統合是存在多重可能形式的;統一或統合是一與多的辯證,也必定是一個多重參與的過程。

  回到前面的話題,伴隨經濟中心從歐美轉向亞洲,大陸與海洋的關系正在發生變化。1993年,東起連云港、西至鹿特丹的歐亞鐵路已經貫通,現在提出的“一帶一路”實際上包括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印中巴兩走廊、歐亞大陸橋等眾多范疇,大陸聯系的重要性顯著提高了。如果說美日海上同盟是對冷戰格局的延伸,那么,“一帶一路”卻是對歷史路徑的回歸。新的經濟計劃是對世界歷史路徑的重新修正,困難和挑戰都是顯然的,有人說連新疆都搞不定,還怎么去談“一帶一路”?

  但是,新疆問題或其他區域問題恐怕也正是在展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才能解決。我們從“一帶一路”面臨的困境可以看出:世界經濟的重心向亞洲的偏移將帶來一系列政治、社會、文化、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問題,而絕不只是經濟問題。反過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核心就在于其經濟與政治、文化、習俗、宗教等等的脫離,在于其經濟過程對社會關系的破壞和摧毀。因此,“一帶一路”必將是一個針對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進行改革的漫長過程,也必然是將歷史文明與未來的社會主義相互連接的進程。

  說歷史文明,是因為這一新計劃的四個關鍵概念,即路、帶、廊、橋,正是亞洲跨社會體系或歷史文明的紐帶;說這一計劃不可避免地具有社會主義色彩,是因為如果不能克服任由資本主義經濟邏輯主宰這一廣闊而復雜的網絡的局面,這一計劃必然遭致失敗和報復。“一帶一路”不是單一國家的計劃,不是一個以領土及其擴展為目標的帝國再造計劃,而是一個以“互聯互通”為中心概念的、以多重復合的參與為基本內容的動態過程。面對這一史無前例的世界實驗,任何缺乏深刻和長遠認識的經濟計劃、金融擴張和軍事冒險,都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現在談論“一路一帶”的人大多只涉及兩個中心問題,一個是解決國內生產過剩,一個是金融擴張,這兩個問題都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反復出現的問題。若只重復資本主義的老路,“一帶一路”不但不可能成功,還可能觸發巨大的風險和反彈。新疆問題是一個信號,2014年的臺灣也是一個信號。但無論如何,隨著經濟關系的變化,17世紀之后臺灣在全球和區域經濟中的特殊地位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中國大陸沿海經濟的發展和歐亞大陸關系的變化正在撬動全球性的歷史變遷,大陸與海洋的關系如果不是發生逆轉,也會產生巨變。

  現在是全球性的政治危機的時代,跟1989年以后的情況非常不一樣。1989年以后,社會主義失敗,“歷史終結”。然而,今天的現實是資本主義危機四伏,不僅邊緣區域如此,中心區域也一樣。1989年后作為唯一政治合法性的那些東西,在今天無一例外,都處于深刻危機之中了。如果中國能夠順利地擺脫困境,重新思考政治實踐的問題,兩岸關系會不太一樣。我們需要在“歷史終結論”的范疇之外,共同探討新的道路。如果沿著這條道路嘗試開啟新的政治實踐,新的空間、新的可能性、新的力量就有可能涌現。這是全球性的政治危機,不是局部危機,所以探討中國政治的新形態,也有全局性的意義,不是個別的和局部的意義。

  2012年,我在臺灣訪問牡丹社,沿著山道,一路摸爬進去。當年,像這樣的一個臺灣部落社會,其內部組織已經很完善,要想從外部攻進去很難。原來大陸許多地方也是這樣的,經過土地改革和社會變遷,就像臺灣社會一樣,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化外之地”了。但是,在交通如此便捷、流動如此廣泛的時代,統治者卻不知道地方性族群內部在發生什么,這表明斷裂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深的程度。現在需要重新擬定方向,綱舉目張。這兒抹一塊,那兒抹一塊,沒用。還是要知道核心問題是什么,才可能明確方向,逐漸地使得這個局勢逆轉。

  比如說我在文中一再提到的“中國”作為一個政治范疇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是應該重新來討論的,如果沒有這種概念,沒有這樣的意識,這個探索還沒有展開,問題可能就終結了。現在需要說明新的方向,雖然不容易,但也有幾點是明確的:第一,這是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思考出路,不可能脫離這個進程談論新道路;第二,這是在東亞地區談論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不可避免地需要討論全球勞動分工和全球關系的發展和變動,尤其是政治、軍事中心與經濟、金融中心的分離趨勢及其后果;第三,這是一條超越冷戰格局、克服新自由主義的未來之路,一條突破近代以來形成的霸權體系及其新形式的解放之路,一條以深厚的歷史文明及其近代歷程為背景的、綜合當代各種先進經驗的繼承創新之路。至少在我看來,這也是一條不可避免地具有21世紀社會主義特征的共同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2.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3. 掩耳盜鈴及其他
  4. 從體制內到娛樂圈,從馬翔宇到李明德:反抗似乎成了最后的出路
  5.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6.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第1页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