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對我們的領袖和所有英烈存一份崇敬之心,這彰顯的是一個民族對歷史的尊重。蘇聯最后亡黨亡國的根本教訓之一,就是蘇聯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動用和投入大量金錢,創辦和引導各種媒體惡毒攻擊、抹黑進而根本否定斯大林、列寧,否定蘇聯共產黨的歷史,全面抹黑蘇聯時期被視為楷模的英雄人物。
2015年清明節,在舉國上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緬懷先賢英烈的肅穆氛圍中,發生了一件與這種氣氛極不協調的事件: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畢福劍,在一個非同尋常的場合,一人演兩角,借助京劇《智取威虎山》的唱段,公開貶損開國領袖毛澤東和革命英雄人物,詆毀人民軍隊,嘲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革命戰爭。事件一出,輿論大嘩,立即引起了全社會參與的一次公開大討論。
這場規模空前的辯論,應該說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少有的、人民大眾廣泛參與的意識形態領域捍衛正義和尊嚴的一次思想交鋒。一些關于“言論自由”及懲罰“告密者”的雜音雖然也夾雜其中,但是,代表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聲音最終匯成洶涌澎湃的浪潮,以雷霆萬鈞之勢蕩滌了那些不和諧的聲音,彰顯了人民大眾對于大是大非問題的鮮明立場。
“不雅視頻”只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個插曲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它的偶然性,但偶然性中又常常包含著必然性。這個“不雅視頻”的出現,代表的實際是一種社會的暗流和思潮。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今年“兩會”召開前后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首先是由柴靜掀起的“霧霾風波”。可以說,這是按照西方意圖精心導演的干擾“兩會”主旨的一發開門炮彈。
中國政府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治理霧霾問題,為什么他們還要選擇在“兩會”期間炒作這一事件呢?很顯然,就是想轉移“兩會”的話題熱點,把民眾的關注點引到霧霾這個方向上來。
眾所周知,落實“一帶一路”是今年“兩會”真正的會議焦點,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于中國這個戰略舉措,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樂見的,但不高興又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炒作一些與“一帶一路”無關的話題,轉移“兩會”熱點,進而達到轉移中國下一步投資方向的目的。于是,用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和畫面加大對中國霧霾嚴重程度的宣傳,特別是選擇“兩會”這樣一個敏感時間,意圖就十分明顯了。
在“霧霾事件”之后,4月9日,某些媒體很快又炒作了所謂的“袁隆平事件”,背后不乏有人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偶然的或者說屬于科技研究方面的問題,引起社會騷亂。
視線轉向國際。近來,美國進一步加大了攪局南海的力度,奧巴馬甚至親自跳將出來,指責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亮肌肉”。日本則鼓動七國集團簽署了《關于海洋安全的聲明》,南海問題又被美日等國攪得“風生水起”。
我們不禁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為什么近來對中國的干擾呈加大趨勢?
無疑是苦于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和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現。亞投行的成功設立,令世界一片叫好,57個創始意向成員國的加入,讓美國和日本措手不及。除美日之外,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幾乎全部加入了亞投行,這對金融領域歷來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傳統,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
與亞投行同時起步的,是中國政府“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此,美日兩國的心情恐怕只有三個字能概括——“嫉妒恨”。中國的快速發展讓他們感到無可奈何,唯有加大力度阻礙中國的前進步伐。恐怕這才是上述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真正推手。
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特有危害
“不雅視頻”事件之所以引起輿論的極大反彈,是因為它污蔑開國領袖,丑化人民軍隊,貶低黨的領導,詆毀中國革命,挑戰了中國民眾的底線。如果從更深的角度來分析,“不雅視頻”事件實際是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顏色革命大戰略的一部分,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
近些年來,西方世界推動的“顏色革命”在不少國家屢試不爽,就像表演多米諾骨牌一樣攪得全球許多地方雞犬不寧。縱觀每一個國家政權的垮臺,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就是軍隊先出問題。對我國搞顏色革命,他們依然故伎重演。
除了鼓吹“軍隊國家化”“軍隊非政治化”之外,他們慣用的手法,就是拿我們的領袖和英雄開刀。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讓社會大眾放棄思想和精神的最后防線,走向“去英雄化”的不歸路。如果從理論上加以闡述,那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用這種方法,讓我們黨和人民與歷史割裂,放棄我們曾經堅守的信仰和真理,放棄我們對領袖和英雄曾有的敬仰和崇拜。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黨史工作會議上曾特別強調,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特有危害,提醒全黨必須對此保持高度注意。
欲滅其國,先毀其史——這是從古至今的一條規律。早在19世紀80年代,恩格斯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資產階級把一切都變成商品,對歷史學也是如此。資產階級的本性,它生存的條件,就是要偽造一切商品,因而也偽造歷史。偽造得最符合資產階級的歷史著作,所獲得的報酬也最多。”對這一點,法國哲學家福柯說得更加明白:“誰控制了人們的記憶,誰就控制了人們行為的脈動。”
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西方勢力就開始了這個“控制人的記憶”的研究和實踐。時任美國情報部門高官的艾倫·杜勒斯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將拿出所有黃金和全部物質力量,把他們塑造成我們需要的樣子,讓他們聽我們的,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念。這個辦法比槍炮更要管用。”后來他與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哥哥約翰·杜勒斯對該言論加以全面完善,共同創造了西方世界著名的“和平演變”理論。
運用這個理論,西方世界首先成功地拿前蘇聯開刀。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西方世界在此次行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先利用各種媒體丑化蘇聯黨的主要領袖乃至戰爭英雄。可以說,蘇聯最后亡黨亡國的根本教訓之一,就是蘇聯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動用和投入大量金錢,創辦和引導各種媒體惡毒攻擊、抹黑進而根本否定斯大林、列寧,否定蘇聯共產黨的歷史,全面抹黑蘇聯時期被視為楷模的英雄人物。
這是一件令俄羅斯人至今都痛心的往事。
讓我們把歷史的鏡頭推向70多年前的蘇聯反法西斯戰場。那是1941年冬天一個寒冷的夜晚,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普通農莊,德國軍人抓住了一個放火燒德軍馬廄的年輕女孩。風雪寒冬,盡管女孩弱不禁風,但法西斯德軍依然對她進行了嚴刑拷打。毒刑之下,女孩毫不屈服,對敵人報以冰冷的眼神。最后,德軍在白雪皚皚的廣場上對這位18歲的女孩處以絞刑。當一條粗大的繩索套上女孩的脖頸時,女孩掙扎著高喊:“斗爭啊,同志們!別膽怯,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罪惡的德軍踢開了女孩腳下的木箱,女孩英勇就義。
這個女孩的名字叫卓婭,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在小學課本上讀過記述卓婭事跡的名篇——《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如果講戰果,卓婭的成就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她的吶喊卻震撼了整個蘇聯,從統帥到士兵都憤慨萬分,整個戰場上到處響徹著為卓婭復仇的吶喊。1942年2月,經過斯大林和最高蘇維埃批準,授予卓婭“蘇聯英雄”的光榮稱號。
然而,50年以后,蘇聯解體前夕,這個曾經被作為圣女崇敬的英雄卻再次被推上了絞刑架,這次“行刑”的劊子手不再是德軍法西斯,而是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投降賣國的知識分子。
一篇由西方參與炮制、蘇聯人撰寫、在媒體公開發表的所謂解讀真相的文章震驚了整個蘇聯。文章用詭辯的手法,稱卓婭當年燒的不是德軍馬廄,而是普通老百姓的民房,是當時憤怒的村民把她抓住后扭送給了德軍。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進一步推波助瀾,編造了卓婭曾經是精神病患者的謊言,理由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會那么無畏。甚至進一步污蔑說連卓婭的尸體照片,都是奉斯大林之命為宣傳需要偽造擺拍的。一個蘇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謊言的波濤中頃刻間轟然倒地。
與此同時,惡搞英雄的暗潮在蘇聯各種媒體上涌動。蘇軍一批著名的戰斗英雄,如世人皆知的在關鍵時刻與敵人同歸于盡的馬特拉索夫等,陸續受到誣陷和攻擊。列寧甚至被貼上了德國間諜的標簽。
一個政黨,在擁有20多萬黨員的時候,領導“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在擁有35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擁有554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德軍法西斯,為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立下不朽功勛;而在擁有兩千萬黨員的時候,卻喪失了執政黨地位、亡黨亡國。
蘇聯解體,印證了拿破侖的那句名言:1支筆桿子勝過2000條毛瑟槍。也印證了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一次演講:1美元的外宣費用等于5美元的國防費用。
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2007年,一個受到毛澤東題詞贊揚的中國山西省文水縣的女孩遭遇了與卓婭同樣的命運,她就是劉胡蘭。這一年是劉胡蘭英勇就義60周年,有關單位準備舉行紀念活動。結果,一家不良媒體刊文對劉胡蘭的事跡做出了另類解讀,說當年對劉胡蘭動鍘刀的劊子手并不是閻匪,而是劉胡蘭同村的鄉親。這幾乎同當年卓婭的遭遇如出一轍。
對劉胡蘭的誣陷和攻擊并非個例。一個時期以來,惡搞英雄幾乎成為一種時尚。
一些打著“追求真相”名義的所謂學者,對上甘嶺的特級英雄黃繼光公開提出質疑,認為用“粗淺的物理分析方法”就可以證明,堵槍眼的事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很可能是記者為了嘩眾取寵的杜撰。否則,黃繼光就是一個傻子,精神有問題。有人進而用惡搞的方式編順口溜詆毀黃繼光,說“槍炮基本不用,炸藥基本失靈,全軍趴著不動,圍觀一人玩命”。
這種對英雄的極大傷害,幾乎成為某些人的調侃和娛樂方式。事實真相是,當時黃繼光所在的15軍135團六連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了,唯一重傷生還的戰友萬福來戰后聽說黃繼光僅僅被追授“二級英雄”時,大為不解。他上書陳情,以親眼所見講述黃繼光堵槍眼的偉大壯舉,后來黃繼光才被追授“特級英雄”的稱號。
還有,為了潛伏而被活活燒死的邱少云,被人質疑違背生理學常識;手托炸藥包的英雄董存瑞,被杜撰為根本不存在;群體英雄狼牙山五壯士,被說成是行竊鄉里的土匪;至于助人為樂的雷鋒,更是被無端抹黑;無私奉獻的焦裕祿也被隨意丑化……有人大聲疾呼:我們到底還有多少英雄沒被糟蹋!
這一切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不能不讓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國內外的敵對勢力,為什么如此痛恨和仇視我們的領袖和英雄?答案沒有別的,就因為英雄和英雄主義精神,是我們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是打敗一切侵略者的力量之源。
英雄精神源于信仰
一位經歷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美國將軍曾經毫不隱諱地說:我們美軍并不怕你們中國的現代化,也不怕你們有多少尖端武器,因為不管你們發展多快,趕超美國尚需時日,我們最怕的是,你們在戰爭中依然運用毛澤東的戰法。
什么是毛澤東戰法?簡單說來,就是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就是英雄主義精神。
對此,我們還是聽聽這個美國將軍的解讀吧!他在二戰中與德國、日本兩個軸心國軍隊都交過手,但在朝鮮停戰后卻回憶道:我曾經被德國和日本軍人的頑強和拼命精神所震撼,但在朝鮮和中國志愿軍真正交手后,我才知道德國、日本軍人與中國軍人相比,不過是法西斯的殉葬品,充其量只能叫做垂死頑抗和掙扎。中國軍人,面對美軍的火力網,可以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過尸體即刻沖上,還有第三波、第四波,他們那種沖鋒的勇敢和姿態,不像是因為命令,而是精神的殉道者,我認為他們有信仰,有我們無法理解的精神。
這就是他對毛澤東戰法的理解。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很多年后,美國一群軍事家有一天聚集西點軍校,希望用電腦沙盤再現和破解直接導致簽署板門店停火協定的上甘嶺戰役。研究來研究去,他們怎么也搞不明白,上甘嶺,不過就是兩座分別才597.9米和537.7米的小山包嘛,可被稱為戰神的老將范佛里特為什么在43天時間里,動用了整整7萬兵力,就是打不下來呢?戰役第一天,美軍就向這片4平方千米土地發射了30萬發炮彈和500余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整整被削低了兩米,卻最終未能啃動中國軍人的堅硬脊梁。
對西方軍人來說,這成了一個永遠的不解之謎。原因何在?就在于范佛里特等將軍們在沙盤模擬時無法把美國軍人身上沒有的元素輸入到電腦里——這個元素就是中國軍人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
他們無法懂得,也不可能聽到志愿軍15軍軍長秦基偉對上甘嶺戰役的承諾:“好吧,我們抬著棺材上上甘嶺!”他們也沒聽到45師師長崔建功的宣誓:“打剩下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死也要守衛上甘嶺!”他們更不理解,黃繼光這樣的一個普通士兵,竟然可以挺上胸膛去堵噴著火舌的槍眼,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英勇和豪邁。中國軍人這樣的精氣神,西點軍校的將軍們通過電腦怎么可能模擬?
英雄主義精神,不僅意味著犧牲流血,更昭示著人間罕見的艱苦。在如今的美國華盛頓有一座朝鮮戰爭紀念公園,大草坪上豎立著一群身著白色戰袍的軍人雕像。據說這個雕像依據的素材和要表達的內容,是朝鮮的長津湖之戰。在這次作戰中,美軍現代化裝備的王牌第一師險些被我軍全殲。當時,我志愿軍九兵團把這個師包圍,只部署了一個連在一個敵人插翅難飛的險要隘口堵截殘敵。
然而,關鍵時刻,少數殘敵竟然逃出了包圍圈。怒火萬丈的團長來到隘口,準備狠狠懲罰這個連長,但在現場他發現,整個連隊一百多號人依然在阻擊的位置據槍伏地,保持著瞄準射擊的姿勢。仔細看時,才發現他們已經在極度嚴寒的雪地上停止了呼吸,被活活凍死,成了披著雪花的冰雕。
望著如此慘烈的景象,團長跪伏雪地,嚎啕痛哭。這些來自江南水鄉的年輕戰士,他們沒有犧牲在美軍的槍口下,卻被嚴寒、饑餓奪去了生命。他們中的多數,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大雪,他們甚至來不及等到后勤發下棉裝就緊急上了前線,身上穿的衣服,遠遠不能御寒,有的戰士怕凍壞雙腳,只能用朝鮮老鄉玉米地里的玉米須填在鞋里。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們至死保持著戰斗的姿勢。
驕橫的美國悍將李奇微后來聽說這件事,感慨萬端,寫下一行大字:向中國軍人致敬!也在此時,著名軍事家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以堅定無比的口氣告誡全世界的軍人:只有傻瓜,才會選擇在地面上跟中國軍隊交手。中國軍人的英勇精神,可以說是世界奇跡,他們永遠都是東方之謎。解讀這個東方之謎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信仰。
是的,蒙哥馬利將軍說對了,英雄精神源于信仰。有了信仰,便可以視死如歸;有了信仰,便可以無所畏懼;有了信仰,便能催生無窮的勇敢和智慧!
一個不知愛戴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對待英雄的態度,歷來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它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國著名文學家郁達夫在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曾這樣寫道:“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卻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加可悲。”
毛澤東是我們的開國領袖,同時也是被世界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他和所有為了建立和建設新中國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英雄們,理應受到我們世世代代的景仰和愛戴。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當對我們的領袖和所有英烈存一份崇敬之心,這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它彰顯的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歷史的尊重。
當今世界,無論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對于褻瀆和貶損英雄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眾所周知,圣女貞德是法蘭西民族的英雄,對這位17歲帶兵出征,19歲英勇犧牲,為挽救法蘭西作出巨大貢獻的女英雄,法國人歷來視其為整個民族的驕傲,對她的任何調侃和不恭,在法國都被看做犯罪行為;在印度,甘地被尊稱為圣雄,如果有誰膽敢對甘地指手畫腳,普通百姓都會把他看作大逆不道的瘋子和罪犯;在美國,馬丁·路德·金是反抗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無畏戰士和精神領袖,在任何場合對他的不敬都會遭到普通公民的唾罵,甚至掀起軒然大波。
同樣,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偉大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無數英雄人物和他們創造的英雄業績,受到世世代代的景仰,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岳飛、文天祥、戚繼光、林則徐,無數名載史冊的英雄豪杰,后人為他們建廟設祠,表達對他們永久的懷念和敬仰。
今天,為了緬懷和傳承人民軍隊的革命英雄主義傳統,紀念那千千萬萬為了祖國和人民犧牲的英雄,國家特意設立了烈士紀念日,這不僅是對軍隊,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弘揚。
英雄主義精神代表的是信念、意志和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當信念和意志開始消退時,失敗也就為期不遠了。退居臺灣的蔣介石曾總結戰敗教訓,將軍事上的失敗都歸結于將領無能、派系紛爭,但他唯一沒有想到和提到的,是他早已在信念、意志、精神上輸給了對手。
毛澤東此時則深有所思地告誡全黨,炮火硝煙的戰爭結束了,來自其他戰線的斗爭,也許剛剛拉開序幕,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革命以后的路更長、更艱苦、更偉大。美國的杜勒斯發表臨終預言:和平演變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新中國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從此,一場新的較量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包括我們圍繞英雄觀進行的這場政治的思想的博弈,都在考驗著我們的意志和定力。為了理想和信仰,奮斗將永無窮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