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在今年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講話中提出“崇尚勞動,讓勞動者更光榮”的口號,在今天中國的語境下,還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中國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傳統國企工人作為一個階級在整體上被擊潰,與此同時,中國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也經歷了一次全面的反動,結果就是金錢成為社會的唯一勛章和價值尺度。一個人如果不能發財,則無論如何勤勞也是被鄙視的。比如礦工,城市的環衛工人等,都可謂最勤勞的群體,可他們何時真正受到過社會的尊重?
習總講話的積極意義在于對鄙視勞動,崇尚金錢的社會風氣進行撥亂反正,有助于幫助勞動者走出自暴自棄、自輕自賤的情緒,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我雖然沒有發財,但我憑借勞動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我就是光榮的!勞動者有了基本的自尊,才能在這一基礎上爭取更多社會和經濟權利。
今天既然是勞動節,我們就借這個機會談談工人階級的現狀。我認為,在當下的中國,政治意義上的工人階級其實并不存在,因為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已經消失殆盡,“工人階級”只是一個理論名詞,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社會現象是工人階級的“群體化”,即工人階級不存在了,但他們以“打工群體”、“下崗群體”、“弱勢群體”的方式碎片化存在著。
如前所述,原國有企業的老工人階級,他們在毛澤東時代獲得了優越的經濟、政治地位,這導致了他們政治上的保守化,也使他們在九十年代遭遇最后一擊時孤立無援,全軍潰散。現在,他們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和生產資料的聯系,有的變成了小手工業者,更多的變成了退休金的領取者。在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紀初的不到10年的時間里,他們由于社會經濟地位的急劇惡化而在政治上一度變得激進,但隨著胡溫體制在養老、醫療、低保等方面給予了適度補償——很低水平的補償——他們在政治上再度變得保守起來,并逐步淡出了政治舞臺。
老工人對共產黨的感情是愛恨交加,有點像被負心漢拋棄的怨婦。
“打工群體”實際上是中國的新工人階級,他們的特點是年輕,經濟地位更加無產階級化,因為他們連老工人所享受的殘余的社會主義保障也沒有。他們的優點是擁有未來,缺點是理論水平比較低,目前他們只能提出和接受一些工聯主義的口號,政治上往往跟著自由派知識分子跑,在政治上還不能作為一個自為的階級而存在。
目前中國的資產階級已經聯合起來,有了自覺的階級意識,豢養了許多公知為他們接管政權制造輿論,但中國工人階級卻是分裂的,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大決戰來臨的時候,體制和資本正是利用了打工群體的力量,才擊潰了老工人。今天,老工人和新工人仍然是對立的——以本地市民和外來人口的形式繼續相互敵對,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
習總在講話中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的確,工人階級曾經是共產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但今天是不是還是這樣,就很難說了。必須指出,改革開放前的工人階級,其實是共產黨執政后隨著國家工業化的推進自己制造出來的,他們也確實為共產黨提供了極大的政治支持,他們和共產黨有著極為密切的血肉聯系,以至于讓他們下崗時許多人還不疑有詐。但今天的新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聯系就松散的多了。他們沒有接受過多少黨的恩惠,在他們中間,也沒有多少黨的基層組織和有威信的黨員,即便他們愿意當“基礎”,能不能當的起來,都很難說。
共產黨面臨重建自己階級基礎的巨大難題,沒有階級基礎,就嚴重缺乏安全感。為今之計,最低限度也要重提毛主席在新中國建國之初提出的“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繼續站在資本一邊高唱“發展是硬道理”,會把自己的階級基礎摧毀凈盡。
2015年5月1日星期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