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德:當前經濟形勢發展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試談“生死抉擇期”的機遇、法寶和任務(一)
前些日子,本人連發《如何看待中國現階段的發展形勢》、《應不應當把這三者作為“新三大法寶”》、《可不可以把這八項工作作為我們現階段的任務》三篇拙作,請求大家在百忙之中擠 點時間提出不同或補充意見。結果,多位同志提出應在用新的根據講清發生大危機可能性的同時,分析其主要成因;不少老同志認為不提“新三大法寶”為宜;一些戰友說應強調增加對最高 領導人的理解、支持、期望。許多戰友希望進一步講清當前對這位領導人究竟應采取什么態度,這和認為“救黨保國是改良主義”以及堅持“只有某某某才能救社會主義”、“擁某是最大的 政治”觀點的同志,在對形勢、目標、任務、群眾組織自身定位上到底有什么不同;怎樣切實、具體地促進左翼的大聯合,特別是如何對“24字方針”進行修改使之更切合實際等問題。現將 遵照這些意見進行了重大修改的第二稿,作為再次征求意見稿呈獻給大家,并繼續重申:“請提出應增加什么、刪掉什么、改正什么。當然,各種評論意見,都可以作為文章在網上發表。因 為,這樣才有利于引發更多的人參與討論,共同把問題搞清楚,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更多的共識,團結起來奪取新的勝利。此意切切,渴望理解;大局所需,拜請相助!”
前年十月我在《當前為什么特別需要提出“促進科學改革”?》的拙文中,曾談到近幾年“發生30多年來最大危機的可能性”。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是增加的趨勢。
當前經濟形勢發展的最大特點,是發生大危機的可能性在增大。主要根據在于:
(一)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風險在增大。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4-18)數據顯示,3月份,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價格全部下降,最大降幅為11.2%。參考消息(2015-3-19)報道:“ 根據今天官方數據計算出,2月份新建住宅均價同比下跌了5.7%,……這是跌幅最大的。”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說:“截至2015年2月,商品房待售面積6.4億平方米,在建房屋施工 面積48.3億平米,待售住房與在建住房需54個月才能賣掉。過去幾年的投資實際上已經透支了相當一部分未來的居住需求。在天量庫存未消化前,地產投資回暖概率不大。”(智谷趨勢, 2015-4-15)彭博新聞社發文說,房屋需求下降而供給增加將對中國經濟構成風險,“就像在美國一樣,更清晰、更廣泛的房價下跌預期可能發生。購房者可能撤離,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這 反過來又可能導致開發商投資減少。”(華爾街見聞,2014-12-19)寧鳴網友指出:“我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是世界第一嚴重了。……雖然政府還在勉力維持著高房價,但是外部經濟的變化 正在使房價崩潰的可能性增加。”(紅色中國網,2015-3-3)
(二)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在增大。“現在,中國國內的金融形勢本身已經岌岌可危。如果繼續放松貨幣,增加地方政府和銀行債務,那么房價和物價可能徹底失控,如果不放松貨幣,控制 地方政府和銀行債務,那么在貸款陸續到期時,如果不繼續大規模灌水,就會爆發金融危機。現在,國內的樓市、股市后繼無力,隨時可能破裂;地方政府負債累累,隨時可能陷入債務危機 ,無力繼續拉動經濟。”(MRandson,紅歌會網,2015-4-18)環球網2015年2月5日報道:“中國的總債務水平(包括金融業債務)自2007年至今增加了近3倍,目前水平相當于GDP的282%。這個 比率比美國還高。”參考消息的文章說:“與中國的許多事物一樣,中國股市去年的上漲也是建立在借債的基礎上”;“對于資金短缺的地方政府來說,大部分建設的經費來自貸款或信貸, 而這些政府面臨的高額債務可能變成壞賬”(2015-1-21)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全部債務余額為115萬億左右,并且近一兩年內都到了償債高峰期。Guxialong說:“房地產崩 盤,就會帶動債務違約這張骨牌倒下。”(烏有之鄉,2014-3-25)國務院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指出,“我的感覺,‘十三五’時期有可能是經濟結構調整最關鍵的時期,也可能是 各類風險集中爆發的時期。”(紅色中國網,2015-2-21)
(三)銀行大破產的風險在增大。中國稅務雜志社原社長張木生說:“2015年,就是今年,非常現實的危機,你有沒有本事解決?實體企業的問題沒有人去研究,小微企業每年死40%,生40% ,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沒有出路,本來應該免稅,70%的人在這兒就業。所有的資金現在都向虛擬經濟流動,所有的資金都向著高利貸的方向演變。……中國經濟虛擬化程度向著美國學 。然后所有的企業,你到溫州、東莞、珠三角看看,除了跑路,不知道該干什么?圈一把錢,人走了。所以說這個社會危機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程度了。”(烏有之鄉,2015-1-19)“這種情況 下,美聯儲拉高美元,人民銀行為了避免資本外逃導致樓市崩潰,不得不跟風。于是,出口遇到極大困難。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指出,只要讓商品、資金流動全開放的出口型國家匯率暴漲, 然后誘發暴跌,就可以造成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崩潰。美國強行拉高美元,人民幣在短期內迅速升值。因為內、外因疊加,中國已經到了隨時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的地步。”(MRandson,紅歌 會網,2015-4-18)著名經濟學家張宏良指出:“2013年中國55萬億GDP,貨幣發行量113萬億,GDP與貨幣量的比例是0.5比1,與GDP相比的貨幣量是美國的十倍。中國巨大的貨幣量已經形成了 通貨膨脹的堰塞湖,繼續增大這個堰塞湖的容量,一旦堰塞湖決口,后果不堪設想。”(本人博客,2014-6-19)中國經營網近日報道:“民間借貸危機正在全國蔓延。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 3年前出現在溫州的金融風波,如今在河南、河北、山東、湖南等地上演。”
(四)過度市場化的風險在增大。“公共收入下滑給本已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雪上加霜。2015年2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0.26%,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卻高達55.18%!房地產下行 也減少了土地出讓收入,2015年前2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了36.2%。”(智谷趨勢,2015-4-15)著名女網友梅子說:“經濟上波詭云譎,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個表現,限制黃金 進口。……人民幣對內不是通脹,而是以錢荒為典型標志的緊縮,或曰滯漲,對外才表現為通脹,政府為貨幣供應還得印錢并降低利率,而印錢越多,價格背離價值就更加嚴重,從而給人民 幣的信用帶來雙重危機。此刻放開黃金市場,很可能形成搶購風潮,嚴重消耗外匯,俄羅斯、烏克蘭發生過這種危機。第二個表現,就是對外匯取現、轉賬、匯款等進行核查,這也發生在上 周,等于強化了外匯管制。這說明大量資金外流,中國對于外匯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們把這兩個信息聯系起來一起看,那就不難得出結論:中國的經濟不但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很可能暴 風雨已經到來,深不見底的經濟危機,現在很可能開始了。”(紅歌會網,2015-4-18)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趙磊指出:“說‘新常態’下要有平常心,要有耐煩心,這是必須的。但有些 事情,還是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才行,比如:(1)收入分配關系的惡化正在逼近臨界點;(2)就業問題在未來將會更加嚴峻。這兩個問題很可能成為社會動蕩的引爆點。”(烏有之鄉, 2014-12-19)紅色中國網的文章指出:“隨著經濟增長減速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世界產業資本正在紛紛‘拋棄’中國,這對于中國當前經濟無疑是釜底抽薪,不僅產生大規模的失業浪潮, 也會對相關上下游配套產業形成嚴重影響,并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悲觀情緒形成,誘發更大規模資本外逃。”(2015-2-16)
(五)經濟主權被西方國家進一步控制的風險在增大。中青年經濟學家江涌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有很多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謎’:房地產調控,政府忙活十多年,然而房價卻越調越高 ;政府不斷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但是實體經濟越來越差;貨幣總量一直在增加,民間融資成本卻越來越高,資金鏈斷裂時有發生;不斷加碼的經濟結構調整,結果看到的似乎只有中 小企業的倒閉與傳統產業的凋敝,未見先進制造的出現以及期待中新經濟的繁榮……比比皆是的此類迷惑,很大程度上都是跨國熱錢惹的禍。”(環球時報,2014-12-10)參考消息2015年1月 31日報道:“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經驗,是我們在這塊試驗田上試驗培育出的種子,要把 這些種子在更大范圍內播種擴散,盡快開花結果。……國務院昨天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可在內地其他地區復制推廣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政策。此舉旨在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化的速度 ,并在很大程度上解除針對外國投資的限制。”(2015-1-31)張宏良指出:“我們不認為中國金融安全的最大危險是效率問題,而是被外資控制的問題。這種金融控制,不象是一般股份公司 那樣,僅僅是通過股份實現的,而是通過人員、規則、制度、衍生金融工具的布局等方面實現的。這種金融控制的程度,足以掏空中國全部財富,并把中國推入動蕩深淵,由此對國家形成的 威脅程度,足以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屈膝投降。”(烏有之鄉,2014-10-20)“六月是個坎。如果美國六月開始加息,那么美元相對其它非美貨幣的匯率會更上一層樓。商 品倒灌,和資本外逃會更加嚴重。人民幣不貶值,也不加息,外儲耗盡以后,無力保障匯率。只要匯率下跌,就會出現資本外流。最終,必然是資本外流,國內爆發金融危機,既貶值也加息 。如果中央不大幅度印鈔,這個過程將是“對外貶值,對內升值”,是前幾年“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逆現象。如果大幅度印鈔救銀行,將是“對內、對外都貶值”。許多人將在這個過程 中破產,更多的人將失業。中國把2008年應該爆發的危機拖延到了今天,結果必然是醞釀更大的危機。(MRandson,紅歌會網,2015-4-18)
(六)經濟下滑和生產過剩的風險在增大。國家統計局近日的報告稱: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 增速創6年新低。……一季度進出口總值降6%;3月出口同比減少14.6%,進口降12.3%”證券時 報網報道(2015-3-12):“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了工業增加值、消費、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多項數據。數據顯示,這幾項主要經濟指標無一例外增速全線下滑,其中固定資產投 資增速創13年新低,社會消費增速創9年新低,工業增加值增速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新低。”張木生說:“現在中國,就是2008年之后,費盡移山心力,舊常態,農村一家一戶經營,城市大進 大出,出口導向,不可持續了。實際上市場也是失靈了,政府也失靈了。這是最大的威脅。……比如說用電,就是增加了1.6%,運輸是連續十一個月下降。你非要把這種狀況說成是新常態, 你怎么新常態?新常態是個美好愿景,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用老辦法,投資硬拉出個中高速,那是老常態。……東北的經濟已經出現了完全造假經濟,GDP完全是負的。東北非要造一個6%的增 長。是這樣的,從我們財政稅收的這個地方我知道,九月份之前,基本上增長是二點幾,這之后完全是收過頭稅,派任務,硬派。如果我們是正常的,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的話,今年 的稅收頂多是增加2%。”(烏有之鄉,2015-1-19)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說:“毋庸置疑,房地產是個很大的泡沫。但在今天的中國還有一個比這大得多的超級大泡泡-----那就是遍布各地大 大小小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全國幾萬個工業園區和開發區,……這樣巨大的閑置、這樣的鬼業園區、這樣的巨額貸款、這樣的產能過剩、這樣的相互綁架。”(民族復興網2015-1-18)
(七)資源環境發生危機的風險在增大。昆侖策研究院發表的深山野叟文章(2015-3-18)指出:“中國的不可再生的地礦資源特別是稀土類戰略資源,近30年特別是近10年被官商合伙瘋狂盜 采,以致成了產生霧霾的重要原因。”新華網北京2014年11月4日電:“目前,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特別是一 些補充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耕地產出。”參考消息報道:“據統計,中國五分之一的耕地污染物超標,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國的空氣污染程度比安全標準高40倍,中國人的主 食大米也受到重金屬的污染。”(2014-9-31)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中國目前霧霾的濃度遠遠超過聯合國允許的PM2.5最大濃度75微克/立方米這一數值,這樣的濃度西方連動物試驗 都沒有做過。……淮河以北人的預期壽命短了5.52年。往后5到7年灰霾對哮喘、慢阻肺特別是肺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烏有之鄉,2014-3-13)“中國科學院提出,我國每年在生產方面 因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相當于GDP的15%。這正是“吃祖宗飯(祖宗留給我們的是青山綠水、環境優美),造子孫孽(我們這一代和子孫因工礦企業安全條件差而身體受摧殘,喪 失勞動力),許多人實際上是在家抱病拖著等死。”(東方紅網,2014-4-29)中青年經濟學家李民騏指出:“自2013年以來,在我國東部和中部省份,多次爆發席卷廣大人口和地區的霧霾事 件。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長期環境惡化以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直接威脅到大量人口的基本健康和生命安全。除了環境污染問題以外,我 國還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匱乏、大面積土壤退化、多種動植物資源瀕臨滅絕、對多種能源和糧食的進口依賴逐年增加等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破土網,2015-4-16)
(八)“城鎮化運動”帶來的風險在增大。著名農學家蔣高明指出:“城鎮化的關鍵是什么?對于留在農村的農民來說,是誰來種田的問題。在13.4億人的中國,在耕地資源并不豐富的中國 ,在農田基本設施基本荒廢的中國,靠少數人養活多數人是否可行?對于轉移到城市的農民來說,是從事什么產業來養家糊口的問題。……不僅那些生活在城中村的打工者,就連已打算在城 市里買房安家立業的所謂中產階級,也感受到來自城市的壓力——沒有戶口、孩子上學等各方面受限;供養房子,不敢輕易換工作或者旅行;怕生病,掛號很難,擔心丟了工作。”(紅色中 國網,2015-2-11)“前10年的房地產,早把國家和人民折騰得夠苦了,而且還修造了太多的過剩房子,可本屆不僅不叫停失于統籌規劃的無序房地產,結合反腐和完善房地產稅法,把貪腐空 置房救贖出來平衡房地產市場,反而還要更大規模地推行房地產,只不過換了個概念,叫‘兩橫三縱新型城鎮化’。”(昆侖策研究院文章,2015-3-18)著名政論家何新指出:“在龐大的失 業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把農民手里的土地巧取豪奪地剝奪過來,使得以后農民工進不能擇業養家糊口,退不能歸農種地種糧,進退失據,那么失去土地的農民除了死路一條的悲慘命運, 便只有揭竿而起了。如若盲目推行以城鎮化為名的農地私有化,中國必會大亂。城鎮化搞不好是亡國之政。這個主意也是來自外部,來自國際共濟會控制下的世界銀行。”(紅歌會網,2015 -4-2)“現實中,這種盲目仿效歐美全盤西化,追求城市經濟規模無限增長的現代化,造成了一系列難以化解的社會矛盾沖突”(ranji,東方紅網,2014-4-3)。
(九)“三農”問題的風險在增大。“我們的三農政策,現在就變成了二次土改,三權分離,然后可以上市,所謂的同權同股同價的建設用地,實際上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靠著土地財政強支著 基層的政權。土地財政在地市以下已經是占到了財政的55%以上了。……現在什么資本下鄉,全是眼前的盤剝,農民可以把這個地租給你,讓你用。你再過幾年,所有的危機都會總爆發,今明 兩年金融危機爆發和財政危機爆發是非常明顯、非常現實的。”(張木生,烏有之鄉,2015-1-19)昆侖策研究院(2015-3-18)發表文章說:“農業衰敗的主因是沒有適合當今國情的《國土 資源和房產管理法》,全國農業經營個體化導致耕作方式原始化,而且是只有老人在務農了,農業扶助政策又驢頭不對馬嘴,導致很多扶農款進了官員腰包,以小崗村為代表的全國個體戶經 營和以南街村、劉莊村為代表的僅有的幾十個現代化集體經營的農村,把啥問題都說明白了,可現在國家還在花納稅人的錢改造土地給私人資本圈地創造條件,還在大力推行農地流轉資本下 鄉。”網傳袁隆平真言:“以前,一斤稻谷的國家收購價格可以買4到5斤一般的小蔬菜,現在多少?恐怕一斤對一斤也很難買了。去年國家稻谷的收購價格是每百斤120到140元,市場上的小 蔬菜至少都是一元多一斤,有的幾元一斤。誰還種糧食?那是傻瓜。……現實的情況是,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只有80%出頭,中國食用油的80%以上都依賴進口原料加工。據網上資料,僅前 年一年中國的進口黃豆就多達6000萬噸,按中國13億人計算,折合到每個人頭上是一年將近100斤,這是多么大的數字啊。這里還不說它是轉基因黃豆,更不說轉基因還對生育能力有害。…… 中國市場上的食物看起來還很豐富。但哪里來的?內行人都清楚,這不是自然生長的食物,是激素催大催長的食物。喂豬,正常喂養要一年,而市場上供應的基本上都是三個月長大的激素豬 ;喂雞,正常要半年,現在市場上的雞肉幾乎都是28天長大的激素雞。還有我們吃的蔬菜,也要靠激素化肥催大。這樣的東西毫無疑問,是對身體有害的,不是有很多兒童性早熟的報道嗎?” (紅歌會網,2014-1-19)
另外,由于厄爾尼諾偏重發生,今年的自然災害將使農業大減產,也會導致“三農”問題更加復雜多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