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政收入“告急”:中國土地出讓金四季度大跌逾20%
2015-03-24 15:45:39 來源: 財經網
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逾20%,繼上季度微增后大幅下滑。去年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土地市場交易,作為地方財政收入主要支撐的土地出讓收入明顯減少。社科院的研究人士警告中國財政收入“告急”。
中國財政部今日公布,去年全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3.1%,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40%、14.2%、0.5%,第四季度下降21.6%。從第二季度開始,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以及商品房交易量下降,各地呈現購地意愿不足傾向,并逐漸在土地市場傳導和蔓延。
財政部數據顯示,除了逐季增長回落,去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長還呈現地區分化:東部地區增長7.0%,占57.3%;中部地區下降0.8%,占24.4%;西部地區下降2.6%,占18.3%。
土地出讓收入增長回落直接體現為全國財政收入增長銳減。去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僅增長8.6%,自1991年以來財收增速首次重回個位數時代。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財政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財政支出增速創8個月新高。
一財網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院院長高培勇日前講話稱,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面臨跌破7%的危險。以財政收入為例,“有些地區、有些稅種、有些所有制類型已經是‘飄紅’,負增長。”今年1-2月,黑龍江、遼寧、山西、天津財政收入增幅分別為-26.2%、-13.5%、-24%和-8%。國有集體企業都出現負增長。
該報道還提到,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稱,中國財政收入“告急”。汪紅駒介紹,今年1-2月: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3.2%,考慮部分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同口徑僅增長1.7%。
·稅收收入同比增長0.8%,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12.4%,是2009年8月份以來的新低。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3.7%。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36.2%,同口徑下降33.2%。其中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36.2%。
今年1月的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德意志銀行在報告中預計,今年中國將面臨1981年以來最嚴峻的財政收入大考驗。賣地帶來的財政收入分別占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和政府收入的35%和23%。這類收入突然大減將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而這類經濟風險尚未被市場廣泛認知。
德意志銀行上述報告預計,今年土地收入將同比下降20%,財政收入增幅因此會在2.2%左右,遠低于2009-2013年19%的平均水平。受財政收入減少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地方及國家性的財政收入將出現同比負增長。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放松貨幣和財政政策,但效果到下半年才會出現。
2,三銀行利潤增速跌至個位數 “不良”余額增幅超40%
一財網 楊柳晗 2015-03-25
首份國有大行2014年年報出爐,毫無意外,利潤增速繼續下滑。繼招商銀行去年凈利增長8.06%、中信銀行凈利潤增長3.87%的年度業績披露之后,昨日,農業銀行公布2014年年報,凈利潤增速也跌至個位數,同比增長8%。而截至目前,這三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增幅均超過40%。
除了鋼鐵、煤炭等傳統“不良”高發區,為控制“不良”增長,壓縮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成為商業銀行發力的重點。
農行凈利增長8%
農行3月24日公布的年報顯示,該行去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795億元,同比增長8%,較去年14.5%的凈利潤增速下滑明顯。
凈利息收入是農行營業收入的最大組成部分。2014年,農行實現凈利息收入4298.91億元,較上年增加536.8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82.0%。其中,規模增加導致凈利息收入增加390.44億元,利率變動導致凈利息收入增加146.45億元。
2014年,農行凈利息收益率2.92%,凈利差2.76%,分別較上年上升13個和11個基點。農行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有效把握市場投資機會,在市場收益率較好時段重點加大投資力度,投資業務收益率水平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強化貸款定價管理,貸款平均收益率有所上升;再者發揮負債業務優勢,嚴格高成本負債管理,有效控制資金成本。
2014年,農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01.23億元,較上年下降30.48億元,下降3.7%。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5.29%,較上年下降2.57個百分點。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農行總資產為159741.5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120.50億元,增長9.7%。其中,客戶貸款及墊款凈額增加8374.74億元,增長12.1%。吸收存款余額125333.9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219.86億元,增長6.1%。
報告期末,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09%、9.46%與12.82%。
除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凈利潤增速同樣大幅下滑,凈利潤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不良貸款的大幅增加。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在此前的2008年至2013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0.6%、14.57%、34.5%、36.3%、19%和14.5%。
中信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凈利潤增速僅3.87%,增幅大幅低于2013年的26%。
除此,招商銀行去年全年實現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559.11億元,同比增長8.06%,這也是招行多年來凈利潤增速首次跌入個位數。
不良大增 壓縮地方融資平臺貸
除了傳統的鋼鐵、煤炭等“不良”高發區之外,商業銀行還在不斷壓縮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有分析人士認為,“不良”的大幅增加侵蝕了銀行利潤。
截至2014年末,農行不良貸款余額1249.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71.89億元,增幅達到42%;不良貸款率1.54%,上升0.32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余額3111.73億元,上升348.30億元;關注類貸款占比3.84%,上升0.02個百分點。農行稱,不良上升是由于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去產能化、去杠桿化進程持續推進。
農行不良貸款余額上升較大的三個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分別增加191.55億元、120.44億元及20.59億元。
農行年報顯示,在做優增量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兩高一剩”貸款分別下降150億元和103億元。
此外,2014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也達到284.5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4.88億元,上升42.51%,不良貸款率1.30%,比上年末上升0.2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1.26%,比上年末下降25.36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36%,比上年末上升0.23個百分點。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2014年,中信銀行同樣加大了風險管控和排查力度,對鋼鐵、煤炭、政府融資平臺、鋼貿等重點領域實施名單制管理,對互聯互保業務、大宗商品抵質押、個人經營貸、融資類理財等業務進行風險排查,采取多種措施堵截和化解風險貸款559億元,主動退出公司授信客戶2401戶,退出授信金額604億元。
利潤下滑的同時,招行不良貸款增加明顯,截至2014年末,招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79.17億元,比年初增加95.8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1%,比年初提高0.2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233.42%,比年初下降32.58個百分點。
招行行長田惠宇3月19日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因經濟增速還處于下行狀態,銀行的不良貸款還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上升,但總體上還在可控的范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