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網絡宗教”活動在中國的發展及管理

趙冰 · 2015-03-21 · 來源:環球視野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網絡宗教”宣告“人人都是傳教士”時代的到來,并為非法的宗教、甚至邪教活動提供了一定便利。

  “網絡宗教”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似乎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但這絲毫不妨礙過去近20年間它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例,據粗略估計,2001年互聯網上涉及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中文網站、網頁僅有7100多個,2009年8月,該數字達到466.7萬個左右。而到2015年1月,其數量已突破千萬,約為2740萬個。

  盡管“網絡宗教”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便利了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動,但在中國以“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宗教問題的群眾性和特殊復雜性”為主要特征的“宗教國情”下,“網絡宗教”也對我國傳統的宗教格局和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一系列亟需明確、解決和應對的“新問題”、“新挑戰”。

QQ截圖20150319105806.jpg

  什么是“網絡宗教”?

  “網絡宗教”是“現代網絡”與“古老宗教”融為一體的產物,是對宗教組織或信徒個人以宗教為目的,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僅存在于虛擬空間中的新型宗教活動,以及傳統宗教活動在虛擬空間中再現形式的總稱。

  目前,“網絡宗教”活動在中國總體狀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起步早”。中國的“網絡宗教”活動最早開始于1996年,與西方主流宗教團體對互聯網的利用同步。當時的典型代表是南開大學BBS上專門討論基督教的“圣經版”和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網絡版,其設立時間甚至早于天主教羅馬教廷的官方網站。

  “發展快”。這不僅體現在各大宗教網站、網頁的增長速度上,同時還體現在其對互聯網應用的廣度和創新上。當下,中國境內各宗教、派別,甚至一些“打著宗教旗號”的“邪教”,都已深深嵌入“網絡化浪潮”中,在應用形式上,無論是最基本的網站、網頁,還是最新的微博、微信,通通不留“死角”,往往是一種新應用剛為網民熟知,宗教團體就會迅速加以利用。

  “年輕化”。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歷年發布各種報告顯示,中青年群體不僅在中國網民的整體年齡結構中占比最大,而且最為活躍。這種情況同樣也反映在“網上宗教”活動中。

  “均衡化”。在“網絡宗教”活動所依托的各種應用的數量上,“五大宗教”中除佛教、基督教涉及的網絡應用數量相對稍高外,其他三大宗教在這方面基本相當。

  “網絡宗教”活動帶來哪些“新問題”?

  首先,對中國傳統“政主教從”宗教格局和主流意識形態提出一定挑戰。

  在中國,國家與宗教之間的關系長久以來一直體現出鮮明的“政主教從”模式。這既源于國家與宗教之間的力量對比和傳統的社會、文化生態,但最關鍵的還是由于傳統的宗教傳播、活動方式,限制了宗教最大限度的傳播。

  而“網絡宗教”出現后,與宗教相關的海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甚至語音對話等“宗教大數據”正在形成,由此向外界展示了“更全面”“更鮮明”“更易接受”的宗教形象和“更具說服力”的宗教理念。久而久之,隨著宗教影響和力量的擴大、增強,國家與宗教間相對平衡的力量對比及主流意識形態都可能受到一定沖擊。

  其次,宗教活動不再局限于實體宗教場所,現有相關法規的效用在“網絡宗教”活動中面臨“打折扣”的風險。

  2005年開始執行的《宗教事務條例》明確規定:“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內舉行”。但現行的對“現實宗教場所”的“屬地化”管理,不僅已經落后于網上“虛擬宗教場所”的迅猛發展,而且在“虛擬宗教場所”已經能夠再現絕大部分現有宗教活動的情況下,宗教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在海量“網絡宗教”活動面前,正逐漸出現“力不從心”的跡象。

  再次,“網絡宗教”的出現,從整體上增加了國家有效管理宗教及相關事務的難度。

  在國內,網絡增加了宗教團體在國內其他事務上的“發言權”。這雖然會為相關問題的化解“另辟蹊徑”,但在涉及其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也加大了單純的宗教問題轉化為社會、政治甚至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如,網絡就曾有效放大了 “秋雨之福教會事件”“守望教會事件”等事件的輿論影響。

  在國際上,網絡雖然可以讓外界更多了解中國宗教事業取得的成績和發展現狀,但也進一步模糊了跨國性宗教及相關事務原本就不十分清晰的國內、國際界限,甚至一些矛盾、問題也暴露于在世界范圍內。這容易給外部勢力提供干預、指責中國的機會和話題,抹黑中國形象。

  最后,“網絡宗教”宣告“人人都是傳教士”時代的到來,并為非法的宗教甚至邪教活動提供了一定便利。

  2007年開始執行的《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規定,從事宗教教務活動的人員,即教職人員,需“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但“網絡宗教”出現后,虛擬的宗教組織層出不窮,虛擬的宗教儀式、宗教活動如火如荼,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網絡教職人員”和“網絡傳教士”。他們不具有傳統教職人員的身份,也不在國家相關法規的規范范圍內,但卻在網絡上行使著與現實空間教職人員一致的職權,某些甚至可以在“虛擬宗教團體”中被人為塑造成“呼風喚雨”的“新宗教權威”或“新意見領袖”。此外,互聯網也是非法宗教團體和邪教組織傳播“歪理邪說”,進行非法宗教活動的重要工具。

  怎樣看待“網絡宗教”活動?

  總體來看,“網絡宗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是宗教在信息社會繼續生存的內在要求,又是信息技術進步的必然表現。因此,只要宗教在短時間內不會消亡,互聯網技術持續滲透進社會的各個角落,“網絡宗教”這種新型的宗教表現和活動形式,就會繼續發展、深入,甚至將來還有可能徹底改變宗教的面貌及其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家之間的現有互動模式。這是“網絡宗教”作為宗教在信息社會中的必然變化和新趨勢,國家欲通過人為的干預、控制,甚至強制關停等措施進行管理,即使在短期取得成效,長期效果也不會十分理想,而且還可能“誤傷”信教群眾通過網絡表達正常、合法的宗教訴求,甚至激起整個宗教群體的反彈、不滿和沖突。

QQ截圖20150319105649.jpg

  2014 年10 月11 日,山東招遠涉邪教故意殺人案在煙臺中院公開宣判,張帆、張立冬被判死刑,呂迎春被判無期徒刑,張航、張巧聯分別被判有期徒刑10 年、7 年。

  其次,“網絡宗教”只是宗教漫長發展、演變進程中的一個階段,現有的傳統、儀式、教義等,不僅不會被“網絡宗教”推翻,反而會因“網絡宗教”活動而進一步加強和深入人心。而且,從當前情況看,無論教徒還是教職人員幾乎都傾向于將其作為現實宗教活動的補充,而非替代。因此,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網絡宗教”都只是現實中宗教的必要補充。

  再次,在“網絡宗教”活動是否合法的問題上,應不急于做出判斷。一方面,盡管“網絡宗教”對管理宗教的現有模式、法規提出了一定挑戰,但由于宗教力量在整體社會結構中的地位仍相對弱小及宗教與國家互動的歷史與現實,“網絡宗教”活動對國家發起了挑戰,在現階段仍然是可控的。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快速創新,使“網絡宗教”一直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對中國宗教、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方式暫時還不十分明朗。因此,現階段對現實中宗教活動的總體管理原則,仍可在一段時間內沿用,但在具體方式上也需進行一些微調,并且對“網絡宗教”的變化保持密切關注。

  如何管理“網絡宗教”活動?

  第一,要“客觀對待”。從長遠來看,盡管“網絡宗教”能夠擴大宗教的影響,但并不必然在短時期內刺激教徒數量的大幅增長。因為原有價值觀的放棄和宗教價值觀的真正內化,是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個人經歷和心理、媒介使用和信息需求、媒介和信息供應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單一傳播手段的改進就可以一蹴而就地達到。此外,目前國家在國內傳播結構和技術上占據明顯優勢。即使無法實現長期的全面管理,仍可在短期內借助固有優勢在必要時對非法“網絡宗教”活動進行技術處理,限制其消極影響。

  第二,要“密切關注”。對一些跨國性宗教,尤其是在國內擁有一定數量教眾,在國際上曾引發沖突、動蕩,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的宗教,要及時掌握其網絡活動在國內發展的總體狀況。

  第三,要“支持國內”。宗教信仰在現在及將來仍是部分民眾的重要需求,不可能被完全抑制、甚至消滅。對這部分人正常的“網絡宗教”需求和活動,應予以引導,并在必要時進行規范。同時,鼓勵、支持與政府互動良好的宗教組織、領袖,多在網絡上“發聲”,培養、樹立一批德高望重的“網絡宗教領袖”,引導教徒的“網絡宗教”活動,一方面滿足其宗教需求,另一面使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制度和法律相適應。

  第四,要“更新管理”。“網絡宗教”與傳統實體宗教雖在終極目標、實施者、受眾對象、活動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共同之處,但兩者間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管理方式中的一部分,已不能完全適應“網絡宗教”快速發展、變化的現實。對由此帶來的新問題,不僅需要對已有政策、法規進行更新、補充,更需要創新管理方式:

  首先,建立“隊伍”。以宗教部門為主,建立一支既具備良好宗教專業素養,又掌握網絡傳播方式特性及互聯網運行、操作基本技能的專業、精干的“網上宗教信息監督隊伍”。

  其次,保證信息“互通”與“暢通”。宗教部門可以聯合相關互聯網監管部門建立“信息互通”機制,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協調、合作解決跨部門問題;同時,暢通重大或敏感宗教事件的溝通和發布渠道,在第一時間發布相關信息,促進正確輿論導向和氛圍的形成。

  再次,變“監管”為“監督”。除對涉及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網上宗教信息傳播保持必要管理、控制、屏蔽外,弱化管理色彩,推動網上宗教信息“去魅”“脫敏”,避免出現由過度管理引發受眾的“獵奇”行為。同時,培養宗教組織和個人的自律、自覺意識,推動其主動防范、抵制宗教極端主義等危害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行為。同時,避免屏蔽、刪除等強制手段的“擴大化”,傷害到正常的宗教情感表達和“網絡宗教”活動,防止這種“誤傷”刺激宗教群體的不滿情緒,引發其與管理者之間的矛盾。

  最后,提供“產品”。相關部門以網絡傳播基本參與者身份,使用網民容易接受的“網絡話語”,提供數量充足的可讀性強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信息,與“網絡宗教”信息進行競爭,引導、培養非教徒受眾基于原有“無神論”立場進行信息選擇的習慣以及對“有神論”信息的“免疫力”。

  ? 作者 趙冰:上海電機學院教師? 文章 發表于《網絡傳播》雜志2015年2月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6.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网 | 日韩欧美自拍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