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受到壓力,問題在哪里?為了和諧,沒有立即發表,在兩會后把這個早已經寫好的文章發表出來。中新網2月28日電(金融頻道 于戀洋)羊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偏弱,2015年以來已累計下跌285基點,已超過2014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全年下跌的221基點。早在1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就曾經出現一輪密集逼近“跌停”行情。節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連續三日逼近2%跌停線,并刷新近28個月的收盤新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同時創出2014年11月7日以來最低水平。但筆者認為,在中國進口剛需大幅度降價、外貿順差極大增加的情況下資本外逃和貶值壓力出現是不正常的,在中國外匯占款為主要貨幣發行方式下,外匯投資的損失與匯率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在美元指數暴漲后,中國錯誤的投資歐債日債的損失是值得關注的。
2015年1月22日歐洲推出了貨幣寬松QE政策,到23日盤中歐元兌美元跌勢持續擴大,盤中下破1.13關口最低觸及1.12170,暴跌超1%,再刷新2003年9月以來新低。同時歐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也首次跌破了7塊大關。這歐元的價格在幾年前還是1.4-1.5之間,這兩年來是下跌了30%,幅度是巨大的。在歐元暴跌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到的就是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已經實施有段時間了,在安倍經濟學下日本擴大QE,導致日元大幅度的貶值,日元從原來的不到80日元兌一美元貶值到120美元上下,貶值幅度達到了50%。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從不到80,已經達到現在的95了,再進一步的就是我們的人民幣是非常穩定升值的,兌美元從09-10年的6.8到2014年的6.2還升值了10%,就算2014年有所貶值也是3%以內的事情。美元升值歐元日元大貶值,我們有什么損失嗎?中國購買了大量的歐債日債,結果如果?我們注意到央行的外匯儲備都是取得成本記賬,不反映即時的損益的,中國的損失實際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是巨大的。
對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當時的新聞看看歷史過程,《日本經濟新聞》2012年6月4日報道,日本財務省和日本銀行(央行)聯合發布的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余額(包含短期國債)截至2011年年底相比上一年增長約71%,創出歷史新高,中國在過去2年中對日本國債青睞有加,持有額已經在2009年基礎上增加了4.2倍。中國已于2010年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為日本國債最大持有者。日本央行2012年6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外國投資者共持有0.963萬億的日本國債,較一年前增長23%,占到未到期債務的8.3%。境外投資者持有的日本國債升至創紀錄的近1萬億美元,僅中國2011年凈增持的日本國債,就占到了日本所有對外債務的一半以上份額。2012年8月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國債攀升至80.96萬億日元(1.02萬億美元),超過貨幣流通總量80.78億日元后,日本國債暴跌,但我們的媒體卻要說的是日本國債的收益率飆升至兩個月高點,同樣的意思但給你的感覺大不同了。這個時候中國還在大規模的增持日本國債,這背后是什么?而這不久安培經濟學開始了,中國的損失巨大卻在媒體上沒有了聲音。而且在政治上中國增持日債正發生在釣魚島矛盾升級的時候,政治上也不合適的。怎么對這個我們的輿論環境就沒有誰跳出來罵漢奸呢?!
對歐元的情況我們同樣根據公開報道可以把過程了解的很清楚,2011年10月28日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首席執行官雷格林在歐盟峰會達成一攬子協議后,將北京作為其兜售EFSF債券第一站,并稱相信中國政府會繼續購買EFSF債券。據雷格林透露,中國已持有部分EFSF債券,EFSF計劃新發行債券的40%將面向亞洲市場。當時中國已持有6000億美元的歐洲債券。而在2011年中國領導人出訪歐洲,在多個場合表態要購買更多的歐債,力挺歐元區經濟。到2012年默大媽訪華,主要目的也是讓中國在已經出現損失的情況下繼續購買歐債,中國的歐債持有量一直上漲。
對此我們可以看一下數據。中國2011年12月的美國國債總持有額降至1.1萬億美元,總量在增持歐債的年月是2010年6月來的新低。而日本作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其12月凈增持美債35億美元,至1.04萬億美元。而2010年中國外匯儲備2.4萬億,到2011年底是3.2萬億,這多出來的外匯儲備基本增持了歐債和日債。2015年1月17日據彭博社報道,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額在去年11月出現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降至2013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數額上漲,并創出新記錄。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2014年1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25萬億美元,較10月下降了23億美元。而中國現在有外儲大約4萬億了,中國這4萬億左右的外匯儲備當中只有一萬多億是美國國債只占三分之一,那么這又多出來的外匯,應當也是大多以非美國的債券存在的。現在央行持有外匯資產不透明的,這里面我們注意到央行儲備不可能有太多的美元貨幣存款的,因為美國的M2不到10萬億美元,你持有1萬億美元的存款則意味著平均美國每一家銀行的中國央行存款都要達到10%的,這是不可能的,其中邏輯在我的《定價權》一書當中詳細分析過。在2.7萬億的非美債外匯儲備當中,美元的存款又不可能太高,那么這些外匯儲備在美元指數走強時的損失是多少?如果是以其他貨幣和債券、資產的形式存在,僅僅以美元指數計算,也是20%以上了。那么我們的其他外匯儲備是什么形式存在的,到底損失了多少?這才是要關心的事實。
這背后就是一些學者的論調:有救歐洲就是救自己,有三國演義聯歐抗美,還有所謂的多元化、美債收益率低等等,這些論調充斥著中國的各種媒體,而中國增持歐債,當年的爭議就有了,報道也出來了:《傳中國購入歐債6000億 被國際大鱷設局做空》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10706/094510101442.shtml,《中國購買歐債力挺歐元區引爭議 索羅斯已沽清》http://finance.qq.com/a/20110707/001087.htm,這些報道很快就被淹沒了,如果中國這樣的大戶不增持美債,索羅斯等西方金融大鱷怎么能夠脫身?而購買有問題的債券,里面的傭金回扣會有多少?是不是有人在賣國呢?!我當年就說三國演義的結局是蜀國先滅,歐洲怎么可能與我們一致的抗美,他們想的更多是把我們來下水!而資源的有限,中國崛起后世界資源沒有增加多少,如何能夠全部滿足中美歐的全部需求?一定是有人要下水釋放資源的,這里你能夠有力量不讓歐洲倒下讓美國倒下?而歐美實際上是聯合一致演雙簧不讓中國加入他們的發達俱樂部,才是更合理的事情。而多元化什么的,你看美國制裁巴黎銀行了沒有?法國巴黎銀行的教訓由于被指控為蘇丹、伊朗、古巴轉移資金,法國巴黎銀行近幾年一直被美國司法部緊緊咬住,最終不得不乖乖的認罰89.7億美元?!如果中國的在美財富要是美國制裁中國,你怎么能夠指望歐盟和日本給你網開一面呢!所以這個多元化是偽多元化,在危機下他們都是一致行動人!輿論當中還有什么收益率低的鬼話,為什么美債能夠在美國評級下調后反而上漲,為什么美債的收益率長時間低于美聯儲利率不能被套利平衡?本人在著作《信用戰》里面論述了美國評級下調與美債上漲的邏輯,在《定價權》里面論述了美債收益率為何長期低于美聯儲利率。而美元指數暴漲以后,把這指數的收益對比起來,背后的收益比其他貨幣高了多少?全球的操盤手買美債都是傻子?!但這些全球操盤手都懂的道理,難道中國的經濟學者就不懂?為何他們對美債的堅挺就沒有經濟上的解釋,而自己的理論都與世界潮流反向還是都恰巧錯誤呢?!
對此我們比照日本對待美債的做法就更可以理解其中的真諦。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數額僅次于中國,其2014年11月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額與中國當月正好相反是增長了191億美元至1.24萬億美元,與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的差距不到89億美元。而在中國購買歐債的2011年,日本2011年12月凈增持美債35億美元,總額達到了1.04萬億美元。這里我們注意到日本的外匯儲備到2014年11月雖然只有1.26萬億,但它持有的美國國債卻有1.24萬億與中國不相上下,日本的外匯儲備幾乎是100%的美債了,日本只是象征性的少于中國讓中國頂著美國最大債主的帽子。日本為啥主要的外匯儲備都是美債?為何不分散呢?而中國近4萬億只有1.26萬億美債,美債只有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
為何要持有美債?我在《信用戰》當中用了一章來講這個問題,其中一節就是為什么中國要死死抱住美債!美債其實近60%的持有者是美國的養老機構,中國只占8%,日本8%,還有的大戶就是美聯儲進行QE時買入的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這就是美債的主要構成!中國抱死美債,就等于把我們的人民幣的信用抱死在美聯儲信用和美國養老社會保險信用上,這個綁定是讓美國非常難受的,如果中國再持有的更多的美債,就徹底綁定了美國信用了,美國的剪羊毛中國就能夠更好的搭車了。這次美元漲漲不停,中國就是搭車的得利者。美國當然不愿意讓在中國搭車,所以要造這樣的輿論,在中國社會上攻擊中國央行持有美債的聲音和讓中國減持美債購買其他債券的聲音甚囂塵上,看看日本為何如此堅定的接近100%的持有美債,人家的道理是想得非常清楚的。美國主導和滲透的輿論攻擊中國持有美債的各種妖魔化背后是什么?中國攻擊持有美債的這些人不是被洗腦的金融鸚鵡,就是與美國利益有特別往來的人,我們央行的外匯儲備管理機構高薪從華爾街請來的操盤手,一上來就減持美債大舉增持日債,難道是沒有背景的偶然?!
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隱憂,背后就是外匯儲備購買歐元資產和歐元貶值帶來的信用貶損,我們可以看報道《歐洲QE推升貶值預期 人民幣暴跌178點創七個月新低》(2015年1月23日分享自 @新浪財經),人民幣在這一輪QE當中跟隨歐元受到貶值的壓力,背后的邏輯不是央行寬松,中國央行寬松在先就有預期而實際也沒有實行,為何有貶值壓力則是央行外匯儲備購買了大量的歐債日債,在歐洲QE歐元貶值下,央行外匯儲備的潛在損失給中國人民幣信用帶來的損害。中國當年哮喘說要綁定一籃子貨幣,把我們的外儲也持有了很多的歐債日債,規模超過了其外匯結算的比例,現在有要綁定美元而不看其他貨幣,結果肯定要受到巨大的壓力的。我們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就是來自于我們日債歐債的巨額損失,但這損失以浮虧形式沒有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反映。
持有美債還是持有非美債券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流動性的問題,首先是非美債券的流動性不足,市場的交易量是有限的,中國持有的萬億美元級別的債券,在缺乏流動性的市場上根本不能正常交易,只有中國大規模的購買,西方大鱷才能夠脫身,前面不是有報道中國增持的時候索羅斯就沽空了嗎!而美債則不同,美債是有上百萬億美元的衍生品市場的,這個市場可以保障你及時將債券變現!不要簡單的說美聯儲搞出來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美聯儲為啥要搞這樣大的衍生品市場,就是要給美債足夠的流動性的,你拋售變現的時候因此有足夠多的投機者接盤。我們的外匯儲備之所以叫做儲備就是可以直接提供流動性的,不能及時變現的叫做投資,不是央行該干的事情是中投的事情!如果中國遭受金融攻擊,我們的外匯儲備不能及時變現應對,國家就是災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央行的外匯儲備就是“養千日、用一時”救急的東西,怎么能夠沉淀為投資呢?!怎么能夠只看美債收益低的“養千日”的費用,而不看美債流動性好的“救一時”的金融安全之根本呢?!所以就算買歐元債券沒有損失,沒有流動性也是不成的。其二就是流動性還有不均衡的問題,中國的對外債務和對外貿易結算絕大部分都是美元,你持有的外匯如果主要壓在非美資產上,在真的受到外匯壓力的時候,你的資產變現不是結算貨幣要兌換成為美元的時候,這里不但要有損失,而且還要再看美聯儲的臉色!等你要大規模兌換成美元進行結算的時候美聯儲不給你釋放流動性那么你手上的貨幣就要遭受損失的,這與你直接持有美元是完全不同的。再進一步的是美債其實也有一定的支付功能和貨幣功能,在美國的廣義貨幣M3當中,可支付債券是計入M3的。還有就是歐元的崩潰風險難以遏制,面對這樣的風險避險和變現也是難以做到的,未來的損失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最后還有人說我們可能跟歐洲國家購買國債是有抽屜協議什么的,但我要說的是他們國債都可以違約,上不了臺面的抽屜協議不是更好違約?再進一步是到我們需要美元流動性的時候,他們提供的出來嗎?他們有對抽屜協議的履約能力嗎?所有這些金融學道理并不復雜,但中國的學術界都緘默和說錯,則是問題巨大了。而且我們注意到中國持有美債的時候,輿論總是說美元貶值導致外匯儲備要怎樣損失云云,現在持有歐元債券日本債券,歐元日元的貶值帶來的實際巨大損失已經發生了以后,怎么說這個損失的聲音就不見了呢?尤其是一些特別喜愛抗日的輿論也不見了,這個輿論扭曲的背后我們要多想想了。
因此中國在歐債和日債等非美債券上存在巨大損失的黑洞,我們要反思我們當時的政策,在這個反思過程當中我們尤其是要注意到為何當初的輿論一邊倒,而現在怎么一點輿論也沒有,這輿論扭曲背后中國的政策是不是被一些輿論和學者綁架,他們是不是與西方存在某種聯系,是不是應當問責一下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