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劉振亞(資料圖)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說,英國電力走過極端私有化,首都倫敦供電資產甚至被不止一次甩賣給外國公司,今天來看是不夠成功的,“假如說在英國這種國家,這種資產被其它國家買下還可以接受的話,那么在中國我們能否同意?”
“資本是趨向逐利的,而國企有其社會責任、政治責任,不能完全考慮利益。”他強調,以中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國企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把電力私有化了,會是什么結果?我自己經歷過,四川汶川等一些縣的(電力)資產給私有化了,結果到了汶川大地震時就都不管、都跑了,我們(國家電網)于是都給接過來了。”】
再次面對中新社記者,此前一直婉拒采訪請求的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緩緩打開了話匣子,“你們記者這么盛情,我也不得不講。”
被巡視、被降薪、電力私有化、混合所有制、特高壓輸電爭議……出人意料的是,這幾天在政協小組討論會場內外話不多的劉振亞,7日晚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沒有回避任何敏感話題,半個多小時里侃侃而談。
“還在巡視中,但不存在是否"過關"的問題。”剛剛迎來中央第八巡視組進駐,劉振亞否認有壓力,他認為,對于巡視組和被巡視企業而言,“搞好巡視是共同的政治責任。”
除對央企的密集巡視之外,今年初國家正式實施的央企負責人調薪方案,被認為動了不少央企高管的“奶酪”。
“中央決定這么做是對的,我是擁護的,已經帶頭把工資降下來了。”劉振亞說,“我過去含稅一年120、130萬元(人民幣,下同),現在我是公司降得最多的,但是也沒意見,因為過去(高薪)拿了這么多年了,房子也有了,還配著車……別說降下來,就是兩年不發也夠吃夠喝。”
“中國發展的這個階段,幾十萬塊錢對老百姓就是大數,甚至天文數字。”劉振亞說,他的薪酬比起國際電力企業高管低了“幾十倍”,但是比起許多老百姓還是高得多的,“給我的錢還是不少了。我把錢降下來了,國家電網收入水平中下層的員工相反會提高。”
今年兩會期間被問到電改方案時,劉振亞因一句“私企來把控我們的電力資產,大家心不心疼?”,一時成為輿論焦點。
對此,劉振亞向記者強調,媒體上對他這句話的引述是“不太完全的”。
他表示,私企包括了境內外企業。自己的原意是,從世界電力改革的歷史來看,英國為代表的電力全盤私有化改革,“搞了20多年后,實際上非常困難,不管是電網還是電源。”
劉振亞說,英國電力走過極端私有化,首都倫敦供電資產甚至被不止一次甩賣給外國公司,今天來看是不夠成功的,“假如說在英國這種國家,這種資產被其它國家買下還可以接受的話,那么在中國我們能否同意?”
“資本是趨向逐利的,而國企有其社會責任、政治責任,不能完全考慮利益。”他強調,以中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國企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把電力私有化了,會是什么結果?我自己經歷過,四川汶川等一些縣的(電力)資產給私有化了,結果到了汶川大地震時就都不管、都跑了,我們(國家電網)于是都給接過來了。”
不過,他也表示,針對電力改革,盡管具體文件尚未下達,但國家層面已有了明確思路。
推薦閱讀:國家電網董事長:西方國家電改實踐效果并不好
作者:金微 發布時間:2015-03-06 來源:每經網
歐洲的電改有很多模式,但現在基本上走投無路。英國有很多風電但沒有錢,法國發配售是一體的,德國是全國劃分幾個公司,每個公司發電配電電網聯在一起。
我們國家的能源部門關系國計民生,要聽黨召喚,為人民服務,如果是私有公司在關鍵的時候會這么做嗎?不會的。現在中國的主要矛盾是解決缺電的問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西方國家在這一實踐的結果并不好。5年前意大利改革把電力調度切出去,結果不行,現在又收回來了。我們的上一輪改革1+11:兩家電網5家發電4家服務外加電監會。我們的改革力度是最大的。】
3月5日下午,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第一個發言。與去年一樣,他發言的重點依然是力推特高壓。
劉振亞在發言中用了很多數字論證:我國煤炭資源近80%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而約75%的煤電裝機分布在東中部,大規模、遠距離向東中部輸煤在運、儲環節造成多重大氣污染。
劉振亞說,解決環境問題首先需要使用清潔能源,在電源端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必須使用特高壓,特高壓能夠保增長、調結構,促消費,國家應該作為戰略性的項目來進行開發。
小組會議結束后,劉振亞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關于電改方案為何暫時還沒有出臺的原因的提問時,劉振亞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須積極有序、穩妥科學、客觀公正地加以推進。
談投資:今年電網投入或超5000億
NBD:發展特高壓條件是否已具備?
劉振亞:中國的風電已經做到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估計很快也會達到第一。這些清潔能源發展這么快,主要是投資者來投,但配套電網無疑需要國家電網來做。
從目前的技術狀態來看,電不可能大量儲存,需要發供用瞬時同步進行,所以必須輸送出來。比如從新疆甘肅輸送到華北華東要幾千公里,就必須用特高壓,沒有特高壓,已經建成的清潔能源必然會送不出去,造成大面積的棄風棄電。
NBD:現在特高壓投資幾千億,您在發言中提到如果每年投資1萬億,可以極大地穩增長。
劉振亞:你理解錯了。國家電網自“十一五”以來已投資2.5萬億,“十一五”時期平均每年不到3000億。“十二五”前四年每年約3500億,實際上今年電網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這必然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比如上游電源的投資,像火電、煤礦等,假如電網一年投資5000億,電源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下游企業投資也很大。電網是網絡型的基礎設施,而且用清潔能源。
談走出去:海外投資風險可控
NBD:您一直提全球能源互聯網,并希望納入到國家規劃中。但有評論說,之所以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是希望推中國的特高壓走出去?
劉振亞:這個說法也不錯。全球全人類需要的技術,如果只是中國人自己用,是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胸懷不夠大。好東西大家分享,應該有這種友愛。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是清潔能源加特高壓電網在全球進行配置。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將全球的時差和季節差銜接起來,他不用電時我們用電,這是真正解決全球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
NBD:國家電網是否參與一帶一路?
劉振亞: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很好地落實一路一帶戰略。目前我們與俄羅斯有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也在研究推進。從俄羅斯過來的交流和直流都有,但過去的技術輸送能力有限。有了特高壓,可以把俄羅斯很多地方的電輸送到中國,特高壓輸送距離可達5000到6000公里。
NBD:國家電網在海外戰略如何?如何把控風險?
劉振亞:目前公司在海外運行基本正常,投資效率是好的。我們有國際化的戰略,現在電網在海外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投資的所有項目都是賺錢的。在海外投資,不干事就沒有風險,要干事就會有風險。但是風險要可控,可控靠人、靠制度,制度再好,人不好也不行,關鍵是靠人。
談電改:須積極有序穩妥推進
NBD:目前正在推進的電力體制改革,您如何看?
劉振亞:電力改革對我們來說,機遇和挑戰都有,關鍵是要把挑戰化為機遇。
NBD:現在電力改革的阻力很大,很多人的說法是國家電網有意見,您認為呢?
劉振亞:顯然他們說的不符合事實,所以我對不符合事實的說法就有意見。
NBD:您認為電改方案暫時還沒有出臺的原因是什么呢?
劉振亞:這么重大的事,必須積極有序、穩妥科學、客觀公正地加以推進。
NBD:您對電改是什么態度?
劉振亞:在電改的問題上,以英國在撒切爾夫人時期的私有化政策為例,曾造成該國能源困難的局面,電價漲得最高,因為很多資產都被別的國家買去了。倫敦的電網在第一次改革時被法國公司買走,現在又賣給李嘉誠的公司,花50億英鎊就獲得價值600億的資產。如果在中國,用私企來把控我們的電力資產,大家心不心疼?
歐洲的電改有很多模式,但現在基本上走投無路。英國有很多風電但沒有錢,法國發配售是一體的,德國是全國劃分幾個公司,每個公司發電配電電網聯在一起。
我們國家的能源部門關系國計民生,要聽黨召喚,為人民服務,如果是私有公司在關鍵的時候會這么做嗎?不會的。現在中國的主要矛盾是解決缺電的問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
西方國家在這一實踐的結果并不好。5年前意大利改革把電力調度切出去,結果不行,現在又收回來了。我們的上一輪改革1+11:兩家電網5家發電4家服務外加電監會。我們的改革力度是最大的。
談新能源:美國公司應遵守中國標準
NBD:目前國家電網在充電樁及中石化方面的合作如何?
劉振亞:三五年前,中國還沒有人做充電樁時,國家電網為了國家利益,做了幾百個充電樁。但是考慮到我們的財力不夠,也會影響到國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在去年下半年下決心,把電動車的充電樁市場放開了。
現在來看,這個業務有些點是虧損的,有些不虧。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好的。虧不虧還是取決于電動汽車的多少和用電量的多少。電動汽車的發展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關,也和電動汽車的技術突破有關。
電動汽車最重要的是電池及其容量,容量決定了續航能力。假如電池技術能夠更商業化,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誰也阻擋不了。
NBD: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車,您會選擇特斯拉嗎?
劉振亞:特斯拉作為美國的電動汽車公司,率先做了很多事,這種創新精神和意識值得尊重。
但是它的技術不一定適合中國的需要,它沒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它是靠大量的電池,但是成本比較高,因為電池多,車的自身比較重。
再一個,它搞了一套標準,到我們國家,就應該用我們的標準。比如東西方的插頭問題,我們去國外插座常常用不了,還得自己帶轉換插頭。但美國公司再牛,他們有他們的標準,我們也有我們國家自己的標準,美國公司到中國來,也應該遵守中國的標準。
(每經記者趙春燕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