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一個視頻創造了一個傳播的奇跡吧?雖然從2008年中國人一直在討論霧霾,政府把北京的工業企業都搬走了,每年數千億用于治理,但是柴靜一個視頻出來,這些都被勾掉,在眾多的柴神支持者心中,柴靜終于站出來啟蒙了。這種能力,讓有數百萬職工的環保部門也是失色。
這是什么?這就是本事,這就是很多部門和很多人不懂的東西。前兩天在中核集團,他們也非常困惑,中國有核電以來,沒有死過一個人,但是共眾還是談核色變,日本出個事故,把中國所有的核電都害了。我說這就是不懂輿論戰嘛,他們說應該怎么做,我笑,說你們弄個片子,介紹你們的技術多好,核電對解決能源問題,清潔空氣有幫助,而且也很安全,那有用嗎?尤其是找個院士啰嗦地介紹技術、成因,甚至原理上和原子彈差不多,那不是讓公眾嚇死了。他們問,應該怎么傳播,我粗粗總結幾點,供他們參考,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真的理解。尤其是打破心中那個底線。
1.忘記科學常識。搞科學的人是沒有辦法做傳播的,為什么,因為有科學常識在哪里?問核電站安全不安全,他們說,安全,安全概率是10的-7次方。再問那也有不安全的概率,回答,那當然了。不能說完全沒有出事故的可能,我們對事故的估計也是有限度的,只能不斷完善。這樣的回答,普通人能理解核電能有多安全,而且傳達的信息,其實還有不安全的地方。這核電站還是不能建。
如果要做一個好的傳播,就是要徹底忘記科學常識,忘記科學思維。這樣你才能敢說,說了不怕,不怕打臉,不會覺得心中不安。
柴靜說她一個私人恩怨,孩子一出生就因為良性瘤要做手術,是因為霧霾的結果。這要是一個有科學常識的,會想,良性瘤的成因是霧霾嗎?難道不是會是因為高齡產婦,不是因為經常性的熬夜,不是因為生活不規律,不是因為出生前長時間坐飛機遭到了輻射。這樣一想,馬上就軟了,就不可能說出這句話,因為這樣說,對于一個有科學思維的來說,太心虛了。所謂必須忘記科學常識,別用科學的思維去思考。
2.不能講實話。所有的事,你要實話實說,那就不是絕對真理,還是上面說核電站的安全性,問你技術是不是完善的,你說技術在逐漸完善,會不會絕對不會出問題,你說那不能保證。這樣的話,怎么能得到大眾滿意的效果,怎么能打動大眾?
還說說柴靜這個片子,說為了孩子自掏腰包做了這個調查。其實如果對傳播很了解的人,就會很清楚,這個片子,不是百萬能下來的。一個已經離職的個人,沒有記者證,沒有采訪權,沒有制作和出版視頻的經營許可,是怎么可以自己掏錢采訪發改委副主任,工信部的司長,還有環保部的高官?而這個片子后面的推廣,完全不是一個個人的推廣,有大量的網站參與推動,在微博和微信的傳播中,有專門的隊伍對質疑者進行攻擊,甚至出現覺得此人有可能是站在對立面的,他一未來,也預防性的上來罵。有人認為傳播的花費可能數百萬,甚至更多。這些錢是自掏腰包的?看看那些感謝名單,有點了解這類事的人,是不會相信的。
但是,就是為了孩子自掏腰包做的調查。這句要非常有底氣說出來,因為很多人會感動這種行為。有人懷疑,還有人相信呢。懷疑的人質疑有用嗎?
3.不要求嚴謹。做一個科學相關的片子,必須要有科學精神,必須要嚴謹。這不是干脆不要傳播嘛。科學嚴謹只能打動某一群人,是小眾的,大眾就是要的告訴他們,就是這樣,那就行了,還需要認真的思考與研究?嚴謹意味了高成本,嚴謹意味了沒有辦法形成沖擊力,嚴謹意思了你得讓受眾動頭腦子,受眾哪能受這份累?
4.要編故事。受眾最容易被打動的,不是概念,不是道理,而是情緒,這方面西方傳播理論研究最為深刻,也實踐的最好。看看國外記者寫文章,哪怕是一個經濟和科學問題,他都會從某一個小孩子,某位大媽,某位老人,某個創業的生活入手,講一個故事,在講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把他想表達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達給你。你接受的過程是一個情緒帶入與認同的過程。
霧霾這樣的事,講科學,講成因,講治理策略,遠沒有講一個孩子被關在家里不敢讓他出去,講孩子永遠看不到藍天的故事,有沖擊力,有觸動。所以《穹頂天下》這個片子,很多人一開始的表達說是感動。本來,我們面對霧霾這樣問題,應該難過,或是找到辦法,應該同意,表示也加入推動。但是確實是非常多的人最初的反應就是感動。這就是因為故事打動了她們。
為什么說編故事。真實世界的故事,其實都比較平常,要有沖擊力,還是要加工。
5.要煽情。這個問題,覺得不需要展開說了,這方面央視是非常專業,從倪萍大姐最擅長了,把新聞節目搞成情感類節目,也是一個發明。現在連唱歌、綜藝都是這樣了。受眾吃這一套,你不會,就沒有影響。
6.要學會攻擊與責問。攻擊就是傳播重要要素。一個文章做得四平八穩,沒有攻擊性,大家怎么喜歡,大家需要就有有矛盾,怎么形成矛盾,攻擊性形成矛盾嘛。其實我這篇文章多多少少就有一些攻擊性,相信它的傳播比一般我寫行業的文章傳播效果要好。
攻擊誰效果最好。最好的情況是泛化的攻擊,還有攻擊是要攻擊你攻擊了它,它也不可能來找你,還有攻擊矛頭要指向政府、名人、富人、央企、專家,這些人本來大家內心都有怨氣,他又不可能來與你計較,還很容易共鳴。
當然一個好的傳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做,但是做到這6點,就有了基礎。至于怎么加強傳播,尤其是新媒體中進行傳播,我另文再說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