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郝帥)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關于農民工工作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容量,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全納入”。
劉利民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比例保持在80%。
前不久,國務院農民工領導小組組織6個小組,分赴6省區督察農民工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考察農民工子女在當地接受教育的情況。作為小組成員之一的劉利民,帶隊去內蒙古考察了幾所農民工子弟學校。
劉利民表示,當前開展的主要工作有以下5方面:
一是堅持“兩為主”、完善“兩納入”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同時將常住人口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教育納入財政保障范圍。
二是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對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擔義務教育辦學任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隨遷子女,也撥付相應教育經費。教育部還要求學校對隨遷子女與城鎮學生混合編班,在教育教學中一視同仁。
三是加大財政獎補力度。
四是擴大城鎮教育容量,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將解決縣鎮(含縣城)大班額問題作為重點任務之一。
五是創新教育管理,2014年全面建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制度,跨省轉學手續通過網絡就可以全部完成。
劉利民還介紹了對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新部署:
一是不斷提高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保障水平。全面實行按隨遷子女實有人數足額撥付教育經費,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資源。增強公辦中小學接納能力,體現以公辦學校為主。在超大城市和義務教育資源承載力短缺的特大城市,進一步推動流入地政府出資購買民辦學校學額。
二是繼續消除隨遷子女就學障礙。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公辦中小學校要制定或主動公開相關政策,明確隨遷子女招生計劃、手續、時間等,簡化就讀手續,規范入學程序。同時,允許一些特大城市安排符合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入學。逐步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和對口直升。
三是加強隨遷子女學籍管理。完善隨遷子女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健全隨遷子女成長檔案,為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學習、就業等提供基礎性保障。
四是進一步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容量,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全納入”。
(原標題:教育部:農民工隨遷子女將全納入城鎮義務教育)
相關閱讀:
何必:農民工子女將被趕到社會對立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