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稱,身著與毛澤東的部隊衣著一致的短上衣和腰帶的孩子們唱道:“我們是新一代紅軍小戰士,前進的步伐無比堅定!”
據法新社2月9日報道,身著天藍色軍裝的他們像是中國國共內戰時期的共產黨員。但實際上這些少年是一場教化心靈的現代運動的對象,教室就是其戰場。
報道說,北川紅軍小學的校歌是與革命史一同教授的,這是中國執政黨共產黨為鞏固其合法地位而推廣的“愛國主義教育”。
自2007年起,全國各地建起了近150所紅軍小學——出資人是中國革命年代的共產黨領導人和他們的家屬。
四川省北川縣高低起伏的山丘在上世紀30年代曾庇護過躲避國民黨對手的共產黨人,如今則回響著學生們的歌聲:“紅星閃閃……我們要讓祖國更加強盛。隨著學生沖向教室,原本緊湊的隊形散開,化作喧囂的海洋。
唐近平(音)老師邊操控一塊電子白板邊說:“看看這張紅軍過草地的圖片。”
他問自己照管的孩子:“你覺得老一輩和毛爺爺怎么樣?”
一名12歲的學生像游擊隊戰士一樣迅速舉起手。這個男孩說:“我覺得紅軍很偉大。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
報道稱,這些學校建在“革命老區”,這些地方曾是共產黨起義的搖籃,但現在往往仍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
這項工程并不直屬于解放軍,但其網站上說,工程的目標一是“改善”這些地區“落后的教育條件”,一是“傳承紅軍精神”。
該網站說:“當前‘一切向錢看’從經濟領域泛化到社會各個領域……樹立革命理想,就顯得尤為重要。”
它還說,紅軍小學“對于宣傳我們黨的歷史,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
報道稱,意識形態教育在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后趨于衰落,但中國近些年來再一次加大了意識形態教育的力度。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領導人呼吁小學,甚至幼兒園重新開始關注歷史教育。中國19世紀被歐洲列強部分占領的歷史——一本典型的小學課本會有以《不能遺忘的屈辱》為題的一章——在課程中處于核心位置。上世紀40年代共產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努力也是課程的核心內容,而共產黨當政被描述為富國強國的一段時期。
一本為12歲的孩子編寫的課本說:“回想百年屈辱史,說說你對偉大的新中國的理解。”
美國塞頓霍爾大學的專家汪錚告訴法新社:“這場運動傳達的主要信息是告訴大家,是共產黨救的中國。”他說:“其主要目的是在蘇聯解體后鞏固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北川縣農村的人均收入只有每月540元左右,這促使大部分孩子的父母跑到幾百公里外的城市中去掙更高的工資。
學校負責人李桂蘭(音)說,2012年成為紅軍小學為這所小學帶來了教育補助,包括20萬元的額外資金和教師工資上漲。
寄宿學校的生活并不只講紀律,學生們說他們的愛好包括踢足球和看漫畫。但他們的歷史觀受到了很好的訓練。
一個8歲的孩子說:“紅軍打敗了鬼子。他們是好人,因為他們熱愛人民。”
全國首所“土家族紅軍小學”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建立。新華社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