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加強意識形態的諸項工作都在推進,但目前來看,這場斗爭并不僅僅局限在意識形態領域,而是一場嚴峻的政治斗爭,必須依法對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行予以嚴懲,才能起到對意識形態領域敵對分子的震懾作用。
對敢于亮劍者的圍攻表明已經形成了組織化的網絡黑惡勢力
近日,朱繼東發表《抓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要敢于拔釘子》一文,指出有些公知、大V故意曲解袁貴仁的講話,提出對那些經常發表攻擊黨和社會主義的言論的教師要堅決清除,才能真正懲惡揚善,結果遭到有組織地網絡圍攻,甚至受到人身威脅。根據微博上賀衛方的言論,可以看出這場針對朱繼東的網絡群體事件,正是在賀衛方的煽動下進行的。
回顧最近的幾件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群體性事件,情況都十分類似。2014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并不輸理》一文中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重申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而網易、鳳凰網等網絡媒體的編輯采用斷章取義的手法,將文章題目修改為《社科院院長:國內階級斗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將討論引向階級斗爭問題。一時間,社會科學領域的諸多學者紛紛指責王偉光重提階級斗爭是要“以階級斗爭為綱”,再加上網上對王偉光的謾罵與侮辱,立刻形成了看似一邊倒的輿論氛圍,大有不允許社會主義國家談及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不允許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架勢。
2014年11月14日,《遼寧日報》發表了題為《大學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的公開信,批評一些高校教師把大學講臺當做情緒宣泄的舞臺,把中國當成負面典型的案例庫。結果《遼寧日報》受到圍攻。
2015年1月24日,寧波市委宣傳部的年輕人徐嵐在求是網發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難在哪里?》,指出“呲必中國”正成為當下某些人的時尚追尋,一些教師課堂內外大談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不斷地抹黑中國,觸犯意識形態底線,并點名指出陳丹青、賀衛方推崇憲政。結果徐嵐本人及其所在單位遭到騷擾,其家人受到威脅。
近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學習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精神座談會上指出,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這番完全是貫徹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精神的講話在網上也引起了激烈的圍攻,其中不乏故意栽贓嫁禍的下流做法。
回顧這些網絡輿論場中的群體性實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規律性的做法。一旦有學者或宣傳工作者貫徹中央精神,發表有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言論,立刻就會有公知、大V抓住其中的某一句話,不斷糾纏,沒有邏輯地質疑和辱罵。再加上有些媒體有意地助推,很快就會形成輿論熱點,給擁護中央精神的當事人以巨大壓力。與此相伴的,往往是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對當事人及其家人人身安全的威脅,通過各種下作的手段逼迫敢于亮劍者就范。這種做法,與黑社會無異,而每次的手法又如此相似,說明這并不是網民自發地、零散地言論表達,而是有組織、有預謀、有策略的。雖然不排除的確有網民無組織地跟風和發泄,但如果沒有推手操作,網絡熱點只會轉瞬即逝,是不可能得到持續發酵的。當前這種怪現象,只能說明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組織性力量在推動。他們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要在網絡上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偽造所謂“民意”,讓中央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指示成為一句空話。這場斗爭絕決不是靠溫文儒雅地論辯說理可以爭得正義的,組織化的黑惡勢力只有黨和國家的專政力量才能夠消除。
意識形態斗爭不進則退,必須意志堅定
前些年,賀衛方在“新西山會議”上的反黨言論被公開以后,沒有受到任何處分,這成為這些年來他有恃無恐的資本。如果造謠反黨者毫發無損,而維護黨的權威和形象的做法卻會受到圍攻和責難,誰還會為維護這個黨和這個社會制度而努力呢?而這些“吃飯砸鍋”的學者又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猖狂地宣揚自己的反黨言論呢?
1987年,在鄧小平的親自干預下,當時煽動學生鬧事,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公開鼓吹資產階級“民主”與“自由”等言論的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等人才被開除黨籍,但也僅僅是撤掉領導職務,調動工作,沒有依法追究責任。然而,這些人對中國高校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已經埋下禍根,同樣的言論傾向并沒有因此被完全剎住,最終釀成1989年的動亂。現在不斷借“憲政”、“普世價值”等名義攻擊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公知、大V,不少就曾經參與過當年的動亂。可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只能進,不能退,只能趁早采取果斷措施,堅決肅清錯誤輿論及其代表人物,決不能猶豫不決,姑息養奸,以致尾大不掉,陷于被動局面。這方面的歷史教訓,是當前必須引以為鑒的。
面對賀衛方長期以來的反黨言論和此次針對意識形態亮劍者朱繼東的網絡圍攻事件,我們不禁要問,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情況下,為什么一個經常發表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的賀衛方仍舊能夠相安無事?甚至在其反黨言論早已在網絡上公布之后,仍然照舊擔任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究竟是什么人、什么因素能夠推動形成種種輿論,能夠形成所謂公知學者、大V的影響力?為什么一有人對他們提出質疑,就立刻會受到鋪天蓋地的侮辱、謾罵,乃至人身攻擊?他們的這些能量和膽量到底來自何處?是什么人在給他們撐腰?誰應當為他們的膽大妄為負責?
針對方勵之等人的做法,鄧小平當年曾說,“我看了方勵之的講話,根本不像一個共產黨員講的,這樣的人留在黨內干什么?不是勸退的問題,要開除。”那么,現在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