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月23日以來,各大媒體相繼刊登了一篇有關“抗日名將張靈甫遺骨被埋羊圈”的文章,26日《環球時報》刊登了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的文章《拔高張靈甫,有人認識錯亂》,文章尖銳地指出:將張靈甫拔高為“抗戰名將”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28日,環球網刊登了《臺軍:張靈甫是常勝將軍國軍典范 貢獻不容抹殺》,文章中說:臺灣“國防部”回應稱,張靈甫抗日屢創佳捷,素有“常勝將軍”和“國軍王牌”之稱,“是國軍永遠的典范,貢獻不容抹殺”。“國軍”發言人羅紹和還稱,張靈甫在抗戰時期取得多次戰果,最后戰死沙場,被蔣介石譽為“模范軍人”。臺灣《中國時報》27日稱,張靈甫1924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國共內戰期間數次立下“戰功”,頗受蔣介石賞識。1936年,他因持槍擊斃第一任妻子被判死刑,次年“七七事變”爆發,蔣介石急需用人,命他回到軍隊戴罪立功。抗戰勝利后,張靈甫被任命為整編74師師長,該部兵強馬壯,被形容為“王牌模范軍”。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他在孟良崮遭華東野戰軍十幾萬大軍圍困,“孤立無援下,張靈甫戰死沙場,時年44歲”。該報27日評論認為,這使兩岸共同紀念抗戰勝利的期待被“蒙上強大陰影”。大陸近年來雖然不再對內宣傳“國民黨不抗日”,改以比較務實的態度評價國民黨軍隊抗日史實,“但中共官方正式文件和官方領導人的說法,從未白紙黑字寫明‘抗戰主要是國民黨打的’”。
到底“抗戰主要是國民黨打的”還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的勝利”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的偉大勝利”,我在這里且不作評論。大家可以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皖南事變”、“南京大屠殺”、“遷都重慶”等歷史事件中的歷史事實和國民黨“攘外必須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中找到答案。
在臺灣地方國民黨政府宣傳張靈甫抗日和進攻解放區“剿共”的功勞是因為臺灣國民黨政府繼承的國民黨反動派的衣缽;可是現在大陸也有人象臺灣國民黨政府一樣歌頌張靈甫是“抗日名將”,那就是徐焰少將所說的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了。
針對臺軍表態,徐焰27日回應說,他本人所寫文章已肯定張靈甫在抗戰中有過戰功,并澄清一些不實說法,指責的是有人借紀念抗戰之名煽動反對中國革命的情緒,“今天看到臺灣軍方發言人的提法,實在感到遺憾”。
徐焰在遺憾什么呢?遺憾的是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仍然堅持過去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立場,對人民解放戰爭的不理解;因為張靈甫“被蔣介石譽為‘模范軍人’”,遺憾的是張靈甫象所有反人民的戰犯一樣應該得到可恥下場卻被譽其為“戰死沙場”。
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有過戰功,徐焰少將在文章也曾提過,可是臺灣軍方提出要求中國共產黨顛倒歷史事實承認“抗戰主要是國民黨打的”這一點確實應該感到遺憾。
徐焰在《拔高張靈甫,有人認識錯亂》文章中指出:“中國自古以來贊揚一位名人,要有三條基本標準:立德、立言、立功。以此衡量張靈甫,此人可謂品德之差喪失了正常人的底線。”
正如文章中說的那樣:“俗話說,是人三分對。一個能在社會上立足揚名,通常總會做點有益之事,不過評價歷史人物卻不能只看一時一事,必須全面考察其生平。汪精衛是大漢奸,他在反清革命中卻因謀刺攝政王載灃而譽滿全天下,后來因降日的罪行才被全民唾棄。如今那些抓住張靈甫參加抗戰這一點便一味吹捧的人,難道也要歌頌汪精衛是‘反清革命英雄’”?
如何對一個死后的人作出評價,要看這個人是為什么而死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蓋棺定論”。那怕是一個平時十惡不赦的人,那怕是強盜,軍閥,兵痞,只要在抗日戰爭中敢于面對日本鬼子的侵略英勇抗日而被日本鬼子殺害,我們也要追悼其為烈士。反過來象汪精衛,不管他生前做過多少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工作,但是由于他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做了漢奸,只要是因為背叛祖國背叛人民背叛革命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而死,都會遭到人民的唾棄。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明確地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如果張靈甫是在抗日戰爭犧牲,是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可是張靈甫不是在抗戰中犧牲的,也就是說,張靈甫是在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和壓迫中國人民的國民黨反動派鎮壓中國人民進攻解放區時被解放軍擊斃的,他的死比鴻毛還輕。
臺灣軍方的態度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是站在國民黨的立場為國民黨反動派說話維護國民黨反動派的利益;大陸共產黨方面的媒體態度真的讓中國人民無法理解,因為中國共產黨及其媒體本應該站在黨和人民的的立場上說話,維護人民的利益。臺灣軍方稱張靈甫“素有“常勝將軍”和“國軍王牌”之稱,“是國軍永遠的典范,貢獻不容抹殺”是因為張靈甫在“國共內戰期間數次立下‘戰功’,頗受蔣介石賞識”;是因為“抗戰勝利后,張靈甫被任命為整編74師師長,該部兵強馬壯,被形容為‘王牌模范軍’”。難道中國共產黨也要以蔣介石贊譽和詆毀的標準來評價所有的現代歷史人物?蔣介石說中國共產黨是“共匪”,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中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是清“匪”,“白匪軍“進攻蘇區殺害紅軍和后來的進攻解放區殺害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剿匪”,中國共產黨也會這樣承認么?這樣豈不是把所有歷史事實要全部要顛倒過來嗎?
從臺灣軍方說張靈甫在“國共內戰期間數次立下‘戰功’,頗受蔣介石賞識”可是證明,張靈甫是一個殘酷地鎮壓革命殘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犯。張靈甫是在向解放區進攻殺害人民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固戰役中擊斃,值得紀念嗎?如果中國共產黨要歌頌張靈甫是“抗日名將”,那么陳毅、粟裕及他們所領導的所有華東野戰軍為了保衛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的解放消滅張靈甫的的正義之舉豈不成了殺害“抗日名將”的“罪魁禍首”?
徐焰同志在文章中說“張靈甫在國內出名并非是因為抗戰,而是因其在進攻解放區時被擊斃”是任何人也無法篡改的歷史事實,“蔣介石專門下令在南京玄武湖邊為這個‘殺身成仁’典型建碑修墓”是因為蔣介石把這個殺害人民的劊子手張靈甫視為“功臣”,為他樹碑立傳。難道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為張靈甫樹碑立傳是在繼承蔣介石的遺志?
大陸的共產黨媒體大力宣揚張靈甫是“抗日名將”,是混進共產黨內手握大權的人利用權力通過共產黨的媒體在“項莊舞劍”。他們舞的是“蔣委員長”的“令箭”,企圖把所有與人民為敵被中國人民消滅的國民黨反動派重新扶植起來成為烈士“名將”, 意在砸爛中國共產黨的“鍋”,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他們把中國的改革開放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變社會主義中國為資本主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搖旗吶喊,制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的政治制度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這些人打著“改革開放”的旗幟,向往西方資本主義的物質生活,提倡資本主義“普世價值觀”,唯“美”是從,制造輿論,混淆視聽。他們揮舞著“蔣委員長”的“令箭”,把蔣介石定下的標準強行套扣在中國共產黨政府的頭上。他們喊著“統戰”的口號反對統戰,統戰的目的是要團結國民黨內所有愿意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和中國共產黨人共同奮斗的仁人志士,而不是背叛共產黨的原則向國民黨反動派投降。
張靈甫的陵園在2010年10月10日就已在家鄉西安落成,并由中華詩詞學會、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魏有奇撰寫的七言長詩碑文,碑文中寫道:“漣水淮陰浮成影,孟良崮上枕悲聲,四十四春酬家國,陳毅惋惜悼英雄。功過留蹤山河鑒,天地有靈日月評。”碑文歌頌張靈甫為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效忠殺害人民解放軍的英雄人物,肯定了張靈甫進攻解放區“剿滅”中國人民解放軍“功績”,捏造事實誣蔑陳毅同志追悼過張靈甫。詩句中“功過留蹤山河鑒,天地有靈日月評”充分表明了他們盼望著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政權被推翻,國民黨反動派反攻大陸成功之日早日到來。
聯系到改革開放后尤其是近幾年來在中國大陸的具體事實,有人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淮海戰役”篡改為“徐蚌會戰”;把“解放后”改說為“四九年后”,他們不敢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全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事實;盼望國民黨卷土回來后南京重新成為國民黨的首都,所以把“南京大戲院”改為“首都電影院”;并且公開地要將蔣介石的雕像在大陸豎立起來,為蔣介石樹碑立傳……他們擁有一個目標:“目標就是實際上現在說不得,將來一定要走這個道路,比如說多黨制度……比如說臺灣現在的模式。”(賀衛方2008年2月13日在西山會議上的發言)這樣的事實不值得發人深省么?
歌頌張靈甫為“抗日名將”的陰謀得逞后,蔣介石的雕像在大陸也豎起來了,緊接著就是歌頌蔣介石是領導中國抗戰的“領袖”,接下來就要追究殺害“抗日名將”張靈甫的“罪犯”,并徹底清算中國共產黨推翻國民黨政權鎮壓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從而全面否定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在解放戰爭中的功勞,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消滅蔣匪軍的功勞變成為“罪惡”,把中國共產黨重新打成“共匪”、“赤匪”,消滅中國共產黨,徹底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復辟國民黨統治,這就是歌頌張靈甫為“抗日名將”的目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