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不僅給國有企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使國民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仍然是這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和目的。
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展國民經濟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關鍵性作用。國有企業,本質上體現著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人民共同占有,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化,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作用。國有企業還實行按勞分配制度,勞動者依據勞動多少獲得收入,因此有利于提高勞動者收入、縮小社會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同時,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支撐、引導和帶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12年,我國國有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稅金在全國的比重達到70.3%。國有企業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利于我國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并能夠有效地應對金融風險和經濟危機,保障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此外,國有企業對維護國家安全、提升國家綜合國力、捍衛國家主權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面對全球局部戰爭、外部軍事威脅等重要時期,唯有強有力的國有企業的支撐,才能保證國有資產安全、抑制資本外流,最大程度地優化配置國家資源、抗擊外部沖擊。
作為歷史上最大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及正面臨困境的俄羅斯,在公有制和國有經濟方面的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和反思。1991年蘇聯解體,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利欽開始全面進行工廠和土地的私有化。這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經濟,威脅著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從1992年至1996年私有化的損失總計為9500萬億盧布;占據比較優勢的重工業和軍工業競爭力下滑明顯,綜合國力不斷下降;貧富差距拉大,大多數居民面臨著嚴峻的失業威脅。1989年蘇聯的GDP是中國的2倍多,10年后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而近期,西方國家之所以能夠對俄羅斯進行刻意制裁、使其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和威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經濟的私有化程度過高。趨利性是私人資本的本質。在制裁有可能影響資本利益時,大量私人資金就會外流。據估計,僅在2014年第一季度就有700億美元資金從俄羅斯撤走。另據世界銀行預計,撤離俄羅斯的資本最終將達到1500億美元。假如,俄羅斯的國有企業占有較大比重,即使面對西方的經濟制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從而形成強大的抗制裁能力。
面對俄羅斯當前的困境,我們要居安思危。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必須要依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制結構,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一方面,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展國民經濟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也是各種經濟形式在不同層次上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應探索在所有權不變的基礎上進行現代產權制度改革,以增加勞動者對企業決策的參與程度,進而從根源上解決收入分配偏大、有效需求不足和對外貿易依賴等宏觀經濟問題??傊谏罨瘒衅髽I改革的進程中,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這樣才能為改革明確前提和目的。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