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上海1月1日電,悲喜之變有時只在瞬間。36個曾為慶祝跨年活動而雀躍的鮮活生命,已經永遠無法看到新年的陽光。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傷,其中大多是年輕女性。
與很多人一樣,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安全管理資深專家張弘對這個事情感到“震驚”。他說,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社會應急管理在全國是比較先進的,而且還經歷過世博會安保長達7個月的常態化歷練,想不到卻發生了如此嚴重慘痛的事件 。
相向人流發生沖撞有人倒地,相關部門稱現場安排700多警力
現場親歷者還原了悲劇的一幕:2014年12月31日23時30分左右,外灘陳毅廣場和親水平臺的相向人流在斜坡上發生對沖,有人在對沖中摔倒。有處于高處的市民意識到了危險,揮舞手臂高喊,“后退、后退”。斜坡上端的人,有的慢慢覺察到危險而停止下行。后來,加上現場警察的疏導,逐漸讓出通道。
23時55分,部分現場倒地但沒受傷的人們幾乎全部站了起來,而此時,另外一些生命卻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據介紹,考慮到人流量眾多等問題,今年外灘沒有組織大型跨年迎新活動,取消了往年舉辦的燈光秀。一個小型燈光秀在另外一個地方通過賣門票舉辦。所以,這意味著,此次跨年慶祝活動是屬于市民自發的。上海相關部門稱安排了700多人的警力到場。
現場很多人表示,他們并沒有聽說過燈光秀換場地的事情,來外灘就是奔著看燈光來的。不過,往年被嚴密控制的外灘,在這一天卻已經成為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
黃浦公安分局指揮處指揮中心副指揮長蔡立新說,23時30分后,從監控探頭中發現陳毅廣場上下江堤的一個通道上,發生人員滯留的情況,立即調集值班警力趕赴現場。
在到達中心區域后,警方發現部分群眾已出現身體不適情況。整個組織工作先后調動了500人左右的警力,先期到場的民警,立即采取了救援救護工作,打開通道,用民警工作車輛及時運送傷員。
不過,警方也承認,由于當天人流密集,23時30分發現客流異常增多時,民警未能及時進入核心區域。由于是采取強行進入的方式,所用時間比正常時間要多。蔡立新稱:“整個事件從我們發現這種情況到把人流分散開來,開展救護工作,大約是在5分鐘到8分鐘的時間。”
很多公開信息早已透露危險信號
張弘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一個判斷:如果以一國之力或一個地區之力來舉辦一個特大型的活動,出事的可能性反而小。政府作為主辦方會高度重視,長時間準備。從近些年發生的類似事故看,往往是非政府主辦的、民間性的一些活動,如燈會、展覽會和一些體育賽事,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故。例如北京密云燈會踩踏事故,杭州西湖煙花大會煙花竄入看臺燒傷百人,再早的如太原迎澤公園踩踏事件等。
從這個角度看,他認為不是能力問題,根本原因是政府麻痹大意,“心防”懈怠了,而“心防”應該放在第一位的。對這個活動可能發生的短時間內大量人員的聚集可能產生的后果預案不夠。“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其實,公開的多個信息都已經透露出危險的信號,但是都被管理者忽視了。
外灘一直是上海最著名的夜景區之一,最近連續3年對岸的跨年燈光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2013年12月31日,外灘地區的人流量據稱接近30萬人。當時,外灘附近采取了不少限流措施,例如公交地鐵到站不停、交通管制等。2014年上海外灘雖沒有大型跨年活動,但自發前去觀景等活動的群眾仍不斷增多,一些管制措施卻沒有及時調整。
截至2014年12月31日22時37分,上海地鐵全網14線337座車站已共計運送乘客超過1000萬人次,打破全網客流最高紀錄,更輕而易舉地“擊敗”上年同日的889.8萬人次。
31日21時,不少網友已在微博上曬出照片,由于人流規模不斷增長,導致外灘附近人山人海,幾乎已經難以挪動。張弘認為,類似大型活動的通信和信息告知渠道要暢通,活動換場應該確保公眾能夠知曉。
此外,專家分析,大型活動中公安機關負有監管責任,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事先提出警示和警告。從目前報道中看到的情況,有關方面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預案中沒有考慮到。
哪件事是決定性因素?專家稱均屬“觸媒”關鍵還是人多
在關于事件原因的還原、分析中,有兩件事情最令人關注:一個是觀景臺“有的想上、有的想下,形成對撞”;另一個是所謂“撒錢事件”。
張弘說,從觀景臺出口發生的擁擠來看,那里發生了力學上的“成拱效應”,想進去的人和想出來的人擠到一起,牢牢堵住,兩頭頂起來了。
“上海外灘觀景平臺地形狹長,陳毅廣場的臺階結構也不利于人群流動,對這些高危地帶,應有應對大人流量的特別預案,事先作出更為充分的分析和評估。包括警力配備、志愿者力量、各種保障措施等。”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說。
事發后,有目擊者稱當晚發生了“撒錢事件”,引起很大騷動。這個說法引起極大反響,一時間,似乎“撒錢者”成了罪魁禍首。但多位現場目擊者的說法和判斷互相矛盾,甚至沖突。
現場目擊者吳濤認為,“撒錢事件”和踩踏的發生有聯系。“當時,有人在外灘十八號三樓窗口‘撒錢’,有些‘美金’隨風飄到觀景平臺附近,引起小孩和年輕人撿拾,進而引發了混亂導致踩踏的發生。”另一位目擊者陳先生也稱,“撒錢”一度引起人群騷動,有行人駐足圍觀和起哄,誘發了踩踏事件。
但目擊者余萍卻表示,當時觀景平臺的斜坡上下都擠滿了人,“‘撒錢’是在另外一個地方。觀景臺本來就擁擠不堪了,還有幾個小年輕擁擠起哄,上下的人流擠在一起,是導致踩踏的主要原因。我覺得和‘撒錢’沒關系。”
張弘認為,人多是決定性因素,其他都是觸發性因素。“別說有刺激性行為,這種時刻,只要有人突然倒地,就有可能發生連鎖踩踏。”
他說,最重要是環境預防不夠。從上海此次事件的畫面來看,外灘地區人員稠密到無法立足,能容納人的地方基本全是人了,找不到一個可以疏散的區域,那么應急通道在不在?有沒有預留疏散的區域?一旦發生人員擁擠怎樣協同?從環境設計角度看確實存在很大問題。這種大型活動,對人數要控制,行走路線、疏散路線不能出現堵塞和堆疊。而且,必須保證公安、救護等應急隊伍進場暢通無阻。
對于網上傳播的“撒代金券”和“有人持刀”的情況,警方表示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滕五曉說,對特大型城市而言,安全管理應該設立一個常態化的職能部門,其有能力統籌涉及城市安全的各個重要部門,并監督、保障安全措施的執行到位。“現場擁擠、混亂、失序的場面,手足無措、慌亂焦慮的人群,也暴露出我們長期以來在應急演練、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缺失。”
由于發生踩踏事件,包括一些地方表示要取消類似大型活動。張弘認為,這是因噎廢食。關鍵是相關部門的預案、保障應對措施要跟上。
學者左大培等人的分析:
@左大培1952:上海發生踩踏慘劇的直接原因是地方當局對公共場所交通管制不力,根源則是對個人自由的劣根性缺乏認識。無限制的個人自由在社會中不僅會造成個人之間的激烈沖突,而且會在具有擁擠性的社會環境中由個人惡性互動造成社會性災難。文革時接見百萬人而沒發生如此慘劇,是因為周總理主持實行了有效的交通管制
@左大培1952:上海跨年夜發生踩踏已造成36人死亡。已經知道了地方當局如何交通管制不力而釀成慘劇。最近這類大量死人的生產事故和社會災難頻發,表明管理當局的施政理念有問題。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加強社會管理建立秩序,他卻犯了自由主義的改革病,整天搞取消審批、法無禁止即可為,干擾了正常管理,甚至倒行逆施。
@思想火炬:【#思想微評#151:已致36死的外灘踩踏事故敲響6大警鐘】①政府不能盲目取消審批,尤其人數眾多的集會②政府對大型集會的安全問題要特別重視③即使撒錢者不是最主要的元兇,但這種極危險撒錢行為應嚴懲④商業行為必須讓位公共安全⑤如果大型集會有人惡意破壞和制造暴恐如何應對⑥參加集會的人要有序、謙讓!
(本文綜合自新浪微博,新華視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