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讓世界看見臺灣(一)——一個在臺港生的社會觀察

林世平 · 2014-12-22 · 來源:跨時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前言

  對于大多數香港人而言,臺灣這個地方絕不陌生。即使未曾踏足這個島嶼,也對這里有基本概念。無論是藝人明星,或是政治人物的名字,也常出現新聞媒體上。不管是生活或政治方面,很多港人都對臺灣充滿好感。早前《蘋果日報》有一系列關于港人在臺的報導,包括移民臺灣的港人和赴臺升學的港生。大體上,此系列報導皆以「認同臺灣」作為主軸。筆者在臺北某所國立大學留學,在這里生活已踏入第四年,希望籍此文分享一下這幾年來的感想。

  港人眼中的美好生活?

  談到對臺灣的第一印象,很多香港人都會想起臺北101、日月潭、墾丁等旅游景點,還有夜市、街頭小吃等。另一方面,大多來過臺灣旅游的香港人,都會認為這里沒有香港的急促節奏,生活步調較香港為慢,空間上也沒有香港的壓迫感。

  若從文化層面來看,則會認為臺灣人普遍待人有禮、具好客之道、熱情、樂于助人等。同時也認為這里文化氣息濃厚,街頭書店林立,更有人夸張地以為多數臺灣人都愛好閱讀,隨便在捷運上也能看到一人拿著一本書來看。又或是由于香港大專教育偏重商科的緣故,令部份港人認為臺灣的大專教育里,資源投放都著重于人文學科。總而言之,就是認為臺灣是一個讓人擁有舒適生活的美好地方!

  真實的臺灣

  在我來臺灣讀書之前,也曾有過部份上述的觀感。但在臺灣生活過一段時間后,則有了不同的感覺。

  先講講生活上的問題,我絕對同意很多臺灣人都是友善的,但我也遇過不少橫蠻無禮的臺灣人,此點特見于交通問題上:臺灣交通規則不同香港,當行車線轉為綠燈時,行人過路燈也同時轉為綠色,結果轉彎車輛與行人會造成人車爭路。按照規例,理應是車讓人,但在實際情況下,不時會看見車輛無視行人安全而高速入彎,到了實在無法通行才急煞,可謂險象環生。我在路上騎電單車時,經常遇到不少駕駛者轉彎、爬頭、切線時毫無預警,這班司機彷彿不知方向燈為何物。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人占據著路中心。以我校為例,因為校園范圍大,大部份學生都會以腳踏車代步。但一到午飯、下課時間,校園內的熱鬧地點就會擠得水泄不通。人多車多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還是一大堆學生喜歡連人帶車擋在路中心聊天,使得再闊的通道也變成瓶頸。特別在趕時間上課時,遇到這些猶如封路的同學,也真的讓人十分頭痛。

  而在文化層面上,臺灣也絕不是港人想象中的文化天堂。早前我在一堂有關閱讀文化的課堂上認識到一位臺灣同學,他跟我抱怨道,臺灣人越來越不愛看書。今年三月就有一份調查指出,臺灣人每年僅閱讀兩本書,遠低于日本、韓國、新加坡。再看看生活上最切身的食品衛生問題,香港人經常掛在口邊、說大陸的食品怎樣差怎樣不安全。但事實上,臺灣的食品安全也令人擔憂。三年前的塑化劑事件,最近的食油安全問題,都令到臺灣人怨聲載道。這都證明了,明明臺灣(以至全世界每個地方)也有黑心商人,那香港人何以經常抬高臺灣呢?

  民主的典范?

  「臺灣再怎么不好,政府也是一人一票選出來,政府必須向人民負責。當人民對政府失信心,可通過每四年一次選舉把他們趕下來,換個新的上去。」這段話是模仿部份崇尚臺灣「民主」制度的香港政客和學棍口吻。面對中國共產黨官僚化問題、香港特區政府管治問題,「民主派」政客第一時間上綱上線,把各種問題歸結成「因為大陸和香港欠缺民主」。在這些政客學棍論述當中,充滿著一種「普選萬能論」:只要香港有普選,物價貴、樓價高、工資低等各類民生問題都得以解決(當然,他們口里這樣說,心里是否真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或許因為在某些崇洋民主派的眼里,美國人種都是高高在上,因此不敢拿美國作為類比例子。而同為華人世界的臺灣,無論文化或地理上都相對較近,因而經常被用作華人世界中「民主的典范」。2012年總統選舉,香港各個政黨都有派人觀選,事后不乏一些香港政客、「社運人」為國、民兩黨搖旗吶喊、為「民主自由」感動落淚的可笑言論。

  過去的「自由中國」

  自國民黨敗走來臺后,幾十年來,這里都充斥著腥風血雨。臺灣島上戒嚴時期長達三十八年,一直到1987年才告終,期間死在蔣氏政權手下的受難者不計其數。由「二二八」到白色恐怖,有公開槍決的、有特務秘密殺害的、有捆綁起來丟在海中喂魚的,還有各式各樣「失蹤」和「懸案」。幾十年來,西方國家和蔣介石均宣稱這里是「自由中國」,根本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今日的臺灣社會

  從1980年代末解嚴、結束軍法統治和所謂「轉型正義」,到1996年總統直選,再到2000年和2008年的政黨輪替再輪替,臺灣成了不少港人眼中的「民主典范」。然而,直到今時今日,臺灣仍然充斥住各種問題,我身邊的大多數臺灣人眼中,這種形式上的「民主制度」根本不值得外人為之羨慕。

  先講民生方面,在我來臺灣讀書這幾年間,就發生過多宗強拆逼遷案。政府與財團勾結,運用國家機器-警察強把民居趕走,繼而地產商隨即以挖土機把人民的房子移為平地。以士林王家為例,臺北市長郝龍斌就動用到全市所有分局的警力,把數百名聲援的學生和居民強行抬走,一日后原本數層高的房子變成廢墟。在清拆過程中,不少示威者遭到警方拖行、掌摑甚至毆打等暴力對待。更甚者,「全臺第一學府」──國立臺灣大學,也加入圈地行列,運用各種手段趕走舊區居民,時任校長李嗣涔更召喚警察進入校園,鎮壓示威學生。

  在勞工問題上,光是這幾年也發生過多次罷工、示威事件。例如去年的「華隆罷工案」,上千名老員工在紡織廠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換來的卻是資方拖欠薪金、削減福利和退休金。工人忍無可忍,以罷工和抗議方式回應翁姓老板的不義行為。在整個過程中,政府的最大「貢獻」就在于出動強大警力保護資本家。還有今年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發起的抗議,起因是1997年因多家工廠倒閉,各地工人被拖欠遣散費和退休金而發起抗議,當時勞委會為安撫抗議群眾而以貸款形式發放的「代位求償」金。事隔十六年,勞委會所做的竟是向受苦的勞工追討「貸款」,而不是要求拖欠員工血汗錢的資方還錢。

  教育貴族化

  早前《蘋果日報》的一系列報導當中,其中一篇標題為〈不滿特首──港生赴臺升讀破紀錄〉。當然,這一標題本身就有邏輯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不知是基于《蘋果》無知還是故意隱惡揚善,臺灣大專教育的弊病,也未見于此系列報導中。

  談到臺灣的大學,香港人都會說這里「通街都系大學生」。的確,臺灣的大學林立,入大學率接近百分之百。不過今日先不談這方面,而把焦點放在大學的教學資源問題,還有生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我在這里就以「第一學府」──國立臺灣大學(臺大)為例,探討一下臺灣教育。

  有香港人認為,臺灣的文科教育比香港做得好。的確,香港的大學以商科為主導,很多中七(中六)畢業生都以環球金融、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科目作為首選,相對起來,文史哲學科方面則較為冷門。但其實此現象并不只限于香港,臺灣亦然。很多臺灣高中畢業生,首選的都是幾間名牌大學管理學院(商學院),文史哲并非熱門科目。以臺大為例,歷史、哲學等學系,每年都有學生爭相轉往他系。我在這里并不是批評轉系的學生,因為人各有志,或為了興趣、或為了前途,轉到自己心儀學系絕對是人之常情。我在這里無非想帶出一個重點:雖然這些學系當中不乏優秀的師生,但臺灣的文科學系并不如一些港人想象中那般熱門,一般來說,在文商領域中,除了法律系外,還是只有商科才會「爭崩頭」。

  在大學里,教學資源也是「重理輕文」,特別是那些在經濟上有較大回報的學科。在臺灣大學里,當電機學院已擁有四個系館時,人類系和哲學系還在苦惱文學院新大樓何時才能動工。

  生源分布不均,也是臺灣大專教育的一大弊端。曾有一篇論文研究指出,在2000年以前的幾十年間,臺大學生當中,超過一半均來自臺北市和臺北縣(新北市)。「1982-2000年間,前5個畢業高中占了學生總數的53.2%,將近7成的學生來自于前10個明星高中」。

   [1]雖然到后期這個比例有所回落,但整體而言,在升學問題上,明星高中畢業生絕對較其他中學畢業生擁有優勢。加上家庭背景、財政收入等因素,就會發現,家境較佳的高中生,也相較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年青人較易考上名牌大學。早前有報導指出,排名較后的大專院校的弱勢生比例,遠高于名牌學校。諷刺的是,排名較前的多為學費較便宜的公立大學,意味著入讀于私立學校的弱勢生,面對的是更昂貴的學雜費。

  臺灣問題起源于「中國因素」?

   [2]從上述提到的迫遷、強拆、勞工問題、教育貴族化等各種事例中,可見得臺灣并不是香港人心中的人間天堂。那些崇尚臺灣的香港政客和「社運人」,會如何解釋他們的「臺灣民主理論」?對于問題的起源,他們從來沒有合理解釋,一味只懂制造出「中國因素」、「中國帝國主義」等假議題,就當成是臺灣問題(還有香港問題)的源頭。

  這群香港政客和「社運人」的最大問題是,他們看不見一個事實:華盛頓才是真真正正壓迫臺灣和整個東亞的帝國主義!他們只懂得宣揚一些粗陋反共理論,要求香港人用選票支持他們,好讓這群政客聯合商界金融界的「民主」力量,一起「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繼續讓大財團資本家壓迫和剝削勞苦大眾。關于美帝國主義對臺灣的壓迫,我將連同其他問題于下次探討。

   [1]駱明慶,〈誰是臺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卷1期(2002,臺北),頁113-147

   [2]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61124493903904&set=pb.100000190809271.-2207520000.1389554694.&type=3&theater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草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 | 在线成人国产公开视频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