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不久的網絡安全周,再度敲響了網絡安全的警鐘。
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網絡主權”成為熱詞。
作為一個新生概念,“網絡主權”怎么才能落到實處?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主權。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主權、維護信息安全的前提。而所謂的“自主可控”包括知識產權自主可控、能力自主可控、發展自主可控和滿足“國產”資質等內涵。
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境內被植入后門的網站中,有48.8%被境外IP地址所控制。在控制我國內地網站數量來源的前三位中,美國控制了6118個,中國香港控制了3097個,韓國控制了2307個。上半年,從植入境內網站后門的境外IP地址分布看,美國占29.3%,韓國占6%,中國香港占5%左右。
“自主可控時,信息安全容易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不存在惡意后門,并能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不能自主可控意味著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全難以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存在惡意后門并難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倪光南說。
他認為,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信息技術設備大量采用進口,不能自主可控,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國產化產品和服務一般容易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因此,我國必須推進國產化戰略,在對網絡安全起重大作用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實行國產化替代。其中,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實踐表明,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具有高度壟斷性。目前中國單個企業還無力承擔起發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任務。”倪光南說。
他建議,發展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應吸取“北斗”等產業聯盟的經驗,進行產業組織創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組建“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整合各界資源協同創新。
“聯盟可吸收民間資本,設立便于支持開源軟件和開源軟件工作者的產業基金,運作可與國家科技項目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倪光南說。
在倪光南看來,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態環境,“為此,國產操作系統應采用‘應用商店’模式,大力發動中國廣大軟件人員共同構建生態環境”。
而構建“國產操作系統生態環境”則包括完善國產操作系統及其工具鏈;開發國產操作系統上的各種應用軟件;將原Windows操作系統上應用軟件移植到國產操作系統上;做好國產操作系統與原有信息系統的整合;提供幫助用戶從Windows系統遷移到國產操作系統的工具等。
“發展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要吸取過去一些科技計劃搞‘撒胡椒面’式的支持導致資源碎片化、助長內耗而不能形成合力的教訓,發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以舉國之力發展一個系統,而不是分散力量搞多個系統。”倪光南說,“要使中國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成為世界上繼蘋果、谷歌和微軟后的第四家系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