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等院校當老師,對高校情況較了解。目前,高校意識形態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也可說越來越嚴峻。
解放以前,在高等院校,有的教授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稱作進步教授,獲得學生擁護。解放前大批高等院校的學生跑到解放區參加革命。而現在我們解放了,新中國建立起來了,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卻被視為保守、僵化的了。這是值得深思的。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思潮紛至沓來,也泥沙俱下,進入高等學校。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什么問題?就經濟學科來講,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邊緣化,而西方經濟學卻成為主流經濟學。我們經常宣傳的寫入憲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走社會主義道路,有的是雖進課堂而進入不了頭腦,有的干脆就連課堂也進不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這兩門課程怎么排?這是個大問題。大家知道多年以前經歷了“劉國光旋風”。當時劉國光同志就尖銳提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已經被邊緣化,西方經濟學大行其道,同時提出批評意見,上報中央,引起全國廣泛關注與討論,但是最后沒有任何效果,沒有人管。目前這種傾向應該說是更嚴重的,有些高等院校的經濟學科不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而大量講的是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等。
問題還不只是在這里,更為重要的是高等學校的老師、教授們的思想狀況如何。我們大量地引進海歸派,當然這也要做具體分析。在自然科學領域,在理工科,海歸派有相當高的水平,是應當引進的。而文科,包括經濟學科也大量引進海歸派,高工資,年薪幾十萬,比我們這些老教授們的工資高多少倍,這就值得研究。他們如果深入研究中國實際,又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是可以起很好作用的。如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高鴻業等都是老海歸派,他們既有高水平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又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根底,為我國經濟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如果光有從西方學的那一套,還能不能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問題呢?我看不能。更重要的是,我們高校的一些教授現在也是主張弱化和否定馬克思主義和黨的領導的。不久前,著名經濟學家、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楊承訓教授給我打電話,說你們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在上?!渡鐣茖W》今年第11期發表文章,否定共產黨的領導,我說我還沒有看到。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人民大學本來是共產黨自己建立的一個大學,從建立起就是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人民大學的某些教授也來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社會主義,那么其他學校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看了一下這位教授的文章,題目是《國家轉型、中立性國家與社會穩定》。他的理論邏輯是:現在是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經濟轉型必然推動社會轉型,社會轉型進一步就是進入國家轉型,但是國家轉型現在碰到了障礙,碰到黨和政府的管理障礙。他認為“國家轉型遭遇到了國家偏執地提倡權力型治國理念、治國方略的障礙”,“中國的政黨國家意識形態已經構成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障礙”。他主張應該極力打造讓意識形態相互競爭的思想市場,打造讓大家展開思想競爭的思想市場。這篇論文是有理論色彩的,有自己的邏輯結構和思辨水平,但其實質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和黨的領導。
現在新聞媒體除了報刊以外,網絡普遍、微信普遍,高等學校的師生可以從網站、從微信上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觀點。比如,我從微信上就看到教授學者們傳播的種種觀點,存在逆向思維的觀點。例如,“政治不屬于教育、教育不屬于政治”。按此觀點,高校根本不應開設思想政治課,黨的領導、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屬于政治,都不應進入教育。應當肯定,人民大學的多數師生是經得起風浪的,政治信仰和理論觀點是正確的,但也會受到種種逆向理論觀點的影響,少數人會成為俘虜。現在某些青年師生之所以會接受一些逆向理論觀點,有其時代背景。過去,高等學校的老師、學生知道舊中國是什么樣的,受帝國主義侵略、積貧積弱、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苦難,知道舊中國要改變,必須擁護共產黨,接受馬克思主義?,F在的青年師生沒有舊中國的經歷,又看到我們的黨政官員嚴重的腐敗現象和社會廣泛存在的不公平、貧富分化,對黨和社會主義的信任度自然會減弱。
高等學校不是孤立的。我們看看社會上的輿論工具,甚至于黨的輿論工具,究竟鼓勵什么、宣傳什么、否定什么?黨的核心媒體可以發表否定國有經濟的文章,而且是一個高級官員學者寫的文章,主張“廢除所有制標簽”,不要再講國有經濟、私營經濟的區別,認為這樣才能打破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最近我在微信上看到一個信息,“網易財經“講,今年12月16號將在北京舉辦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會上要為網易年度最具影響的經濟學家頒獎,表彰經濟學研究領域的優秀踐行者,表彰為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獎勵金額20萬。評選方法是由40多家國內知名媒體,包括《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紙投票選出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多名,最后由評審委員會結合媒體進行評選,并結合網友投票決定。今年預選出31個有影響的經濟學家,我看了一下名單,選的是誰呢?有茅于軾、張維迎、張五常等等,沒有一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大家知道張五常、茅于軾他們是什么政治態度、什么理論觀點、什么政治傾向。他們做出什么重大貢獻呢?他們的重大影響又是什么?是正面的影響還是反面的影響?這個問題大家看得很清楚,但是我們黨的媒體居然要把他們推向最有影響、最有貢獻的經濟學家的地位。這種頒獎效果是什么?高等學校的學生都能看到,他們在網上、微信上都能看到。把這些人作為有貢獻的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對我們高等學校的學生的影響是什么?張五常不是否定而是仇恨馬克思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已經進了棺材上,他還要再加上幾顆釘子。他宣傳人是自私的,主張私有化、新自由主義。他到處演說,宣傳這一套,是很有影響的。他的“貢獻“就是仇恨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 “貢獻”!這種宣傳和黨中央所要求的意識形態指導一元化究竟是相符合還是相違背的?
我們還要注意到,誰的新自由主義觀點越突出,媒體就越選誰(不是說被選的都是新自由主義者,也有值得尊敬的具有真才實學經濟學家)。我們還要注意到,這些人居然獲得高選票,那么投票的人是不是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我們應多方面地思考一下這些現象,充分看到意識形態問題上的嚴重性。我們的正面宣傳很多,但往往是抽象的、不落實的,進入不了學生頭腦的。而反面的宣傳、反面的東西,反而會當作新思想,容易忽悠進人們的頭腦,這樣一來,就是反面的東西大行其道。
我剛才講的僅僅是一些例子,更多、更復雜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有的學者便借機宣傳私有化,否定國有經濟,認為提出混合所有制本來就是要讓民營資本改革國有企業,慢慢稀釋國有股,呼吁把中小型國有企業全盤私有化、民營化。還有一位民間經濟研究所的所長,反對講“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堅持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制為主體,毫不動搖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他批評說,“兩個毫不動搖”是一個模糊的體制,這種體制如果導致國有企業長期做大做強(他反對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對中國全體民營企業造成的損失就是巨大的。他主張國有企業、國有資本至少退出控股的狀態,讓私人資本控股。如果國有資本納入到私人資本控制下,那就不是國有制經濟了。我們的學者、我們官方的智囊團成員就是這樣宣傳、這樣提倡的。現在,我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強調法制、強調憲法,這是非常及時的。上述所有這些觀點,都是違反憲法的,但是他們卻可以大行其道,看不到誰出來干預這些事情。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人管,也不敢管,管不了,讓其繼續泛濫,我們的意識形態會是什么情況?何談黨的領導、何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后會導致西方策劃的和平演變成功。蘇東的和平演變是劇變,我們是慢慢地和平演變,是漸變,這個危險性要看到。
參考閱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