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走基層節目12月1日和12月2日連續播出《解密“獄中八條”(一)》和《解密“獄中八條”(二)》引網友熱議,如@愛國憂悠評論稱,“獄中八條”是遲來的紅色歷史,是新時代的新呼喚。@海淀區巴喬說, 這個必須頂。獄中八條使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在每一個黨員干部的辦公室里張貼用以警示!紅色電視劇導演@劉毅然也評論稱,近日,一份犧牲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的共產黨員們留下的“獄中八條”引起人們深思,其核心是防止領導腐化和懲辦叛徒。毛主席身邊的一位衛士曾告訴我,毛主席最恨叛徒!回首歷史,中共早期犧牲的領導人大都是因為叛徒出賣。以史為鑒,當前整黨應以懲辦叛徒為首要!不如此,無數先烈的熱血就會付之東流!
附視頻:走基層 解密“獄中八條”(一) 大屠殺前 200烈士秘留重托
走基層·解密“獄中八條” (二)
走基層·解密“獄中八條”:解密“獄中八條” 引發網友熱議
(附《解密獄中八條(一)》文字稿)烈士"獄中八條"與八項規定相通使命相連
65年前,重慶終于迎來了解放。但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的革命志士,卻在重慶解放的前三天,被國民黨特務殘忍屠殺??纱蠹也恢赖氖?,烈士們在犧牲前還留了一份用血的教訓凝結成的,從未完整公開的秘密文件。從今天起,我們將把他們留給未來執政黨最后的話告訴大家,這些話,被一位從大屠殺中逃出的革命志士記錄在了一份報告中,報告最重要的部分,對我們的黨提了八條意見,我們將它稱為“獄中八條”。
這份報告是誰寫的?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這要從重慶的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說起。
重慶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是解放前國民黨特務專門用來關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讓關押在這里的近200名共產黨員興奮不已,但沒有想到,敵人開始了最后的瘋狂。
此時在獄中關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許曉軒,也就是小說《紅巖》中許云峰的原型之一,他覺得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說,“死,也要死得其所。”
許曉軒提議一出,以前獄中小范圍的議論立刻匯集成一種非常強烈的聲音。大家所熟知的《紅巖》小說的作者之一羅廣斌,也參與了獄中的討論。
1949年的11月27日,特務開始了最后的屠殺,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必須當天處決完所有政治犯。
由于渣滓洞關押人數較多,白公館的槍手后來被調到了渣滓洞幫忙,白公館只留下看守班班長楊欽典獨自看守尚未屠殺完的19位志士。
后來,白公館里剩的這19人全部安全逃出。渣滓洞也逃出15人。在整個大屠殺中,共有285人遇難,只有34人脫險。三天后,重慶解放。而羅廣斌逃出監獄后馬上回了家。
到家后的羅廣斌將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28天,終于完成了一份三萬六千字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提交給了當時的重慶市委,而這份報告,就是同志們在犧牲前的那段時間集體討論的結晶。報告的最后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是獄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黨總結出的八條意見,是他們最后的囑托。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這八條是如何得來的?每一條背后又對應著怎樣的慘痛教訓?我們將在明天的節目中,為大家繼續講述。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重溫黨史,可以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渣滓洞、白公館里的兩百多位革命志士在65年前留下的這“獄中八條”,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用教訓與反思寫成。“獄中八條”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在殘酷的革命戰爭環境下,一個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是多么重要,一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組織紀律、道德情操是多么重要。今天,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既肩負著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仍然面對著與65年前那些先輩同樣的考驗。再過幾天,12月4日,就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兩周年的日子。兩年來,全黨深入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的努力,與65年前革命先輩們的這份厚重思考,精神相通,使命相連。這份來自于歷史、又充滿現實意義的思考,是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增強理想信念的必修課、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必修課,也是把黨和國家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本文綜合自央視,新浪微博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