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宣布,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將于12月28日起實施。軌道交通告別2元隨便坐時代,起步價調整為6公里(含)內3元;地面公交起步價調整為10公里(含)內2元。地鐵和公交票價都配套有優惠方案。
北京地鐵以其2元票價隨便坐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票價最低的城市地鐵,這種由政府補貼形成的交通福利,在很長時間內,被一些輿論視為是“占全國的便宜”,他們認為,作為首都,這種福利是由中央政府補貼。事實上,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地鐵價格確實都比北京高很多,隨著北京開通的線路越來越多,北京市政府遭受的財政壓力就越來越大。
如果繼續修建更多的地鐵以及公路,北京市必須吸引民間資本介入這些公共領域,否則,沒有盈利的空間就不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比如北京地鐵四號線,就是運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建造的,緩解了北京市當時的資金壓力,但是,由于票價與其他線路一樣都是2元,一直虧損,政府不得不逐年對該項目進行財政補貼,導致PPP模式只是把短期的負債變成了長期的負債。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地方債務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繼續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增長,必須吸引民間資本介入,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盈利預期,民間資本是不會介入公共領域的,尤其是這些領域投資規模過大以及投資回收周期過長。因此,推進價格改革成為關鍵的前提,只有實現資源價格以及某些準公共服務價格的市場化,才能促進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價格改革,但是,社會上也有一種聲音認為,價格改革就是變相漲價。事實上,在諸多領域,價格改革的結果必然是漲價,因為這些資源的價格并沒有體現其市場價值,長期被人為壓低,相當于一種福利價格,一旦由市場需求定價,政府放棄補貼,必然會出現補漲的現象。
拓展閱讀:任志強自爆是北京四號線大股東 稱沒定價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