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從經濟學角度犯有明顯錯誤。
劇中鄧小平這樣解讀中國國情,“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就是缺資金,特別是缺外匯”。
這句話只有“人口眾多”不錯,其他全錯。 中國是個國際公認的資源短缺國家,按人均位列世界資源最貧乏國家之列,大部分資源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何來資源豐富?相反按現代經濟學原理,國家掌握印鈔機器,個人、企業缺資金,國家并不缺資金,國債不用白不用。外匯更不是問題,因為國際貿易的本質是以貨易貨,外匯只是結算憑證,進出口平衡,就不需要外匯,只要有出口,開放旅游,互相用本幣結算或互換貨幣也可以,所以經濟學根本沒有缺外匯這一說法。
劇中鄧小平對廣東負責人說“中央沒有錢,要靠你們自己殺出一條血路”。這一殺就殺出了一條為外國資本家打工的血汗之路。一分錢逼死英雄漢。經濟學有一個專用名詞“拉美化”,就是專指這一條靠洋人發展經濟的邪路。走上了這條路,必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永無出頭之日(無法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道理很簡單,為外國打工,生產力再大,勞動成果再多,也不是自己的,成果歸外國老板,留下來的只有一個p--GDP,而且是被污染的臭p。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從來不承認自己走拉美化道路,但是電視劇不打自招泄露天機。劇中專家智囊夏默向鄧小平提出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就說是學習新加坡、南美經驗,引外資搞加工出口。南美經驗誰都知道就是拉美化。
“拉美化”與“歐美化”從來是兩條道路,劇中夏默雖然說學習新加坡、南美經驗,但實際上只是學南美經驗,與新加坡毫不相干。新加坡李光耀以反殖民化立國,走的是獨立自主國民優先的歐美化路線,高工資高福利高消費,自己當老板,不依賴外資。所以新加坡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屈指可數的幾個從落后國邁入發達國家的佼佼者。中國如果學新加坡,中國幸哉。很可惜,中國學的是南美,拉美化的特點在中國表現得淋漓盡致。28個產業有21個被外資控制,外貿大過內貿,外貿中外資大過內資,連輿論話語權也很大程度上被外資控制(媒體上幾乎清一色拉美化偽理論,不同意見被全面封殺)。
為了引外資,該收的稅不收,該控的股不控,該保護資源、環境不保護,該維護的內資、職工權利不維護。流血流汗“高速”發展了幾十年,工資卻只有美國12%,早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貧富差距、環境破壞、資源損耗、腐敗偽劣等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只要生產力,不要消費力,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是一切拉美化國家的通病。
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是真的嗎?當然不是。中國央行印鈔30萬億人民幣買美元震驚世界!可惜用的完全不是地方。如果這30萬億用在中國老百姓需要的地方,那么民生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中國早已跨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實際上這30萬億卻被用來買美元壓人民幣,這是一種自殘行為(應屬破壞市場的違法犯罪行為),30萬億外匯占款象泰山壓頂,把人民幣打入18層地獄,把美元捧上天。本來國際貿易是一個蘋果換一個蘋果的公平交換,中國卻因為匯率失真,變成大斗出小斗進,要用3、4個蘋果才能換一個外國蘋果。如此搞外貿中國人只能當牛做馬,白送東西,幫助外國發展。
其他國家在高速發展時期本幣都是大幅升值(德、日、韓等),唯有中國倒過來,一邊說高速發展,一邊本幣大幅貶值。用人民幣殺人民幣,與打著紅旗反紅旗,好有一比。靠自己的資金如何發展?就是鄧小平的話要倒過來,中央要錢有的是,要政策沒有。從經濟學角度,中央不但有錢,而且應該主動拿出錢為地方辦事。因為中央有印鈔權,地方沒有印鈔權。只要地方有為民服務的好項目,中央就可以補貼資金,要多少有多少。要政策則沒有,基本政策必須全國一盤棋,不允許特殊,不允許亂搞。
比如象“公平交易法”這樣的市場經濟基本大法,必須中央立法全國執行,不允許任何地方、任何部門亂搞不公平交易。這樣的大法中國至今沒有,就說明中國搞的不是真市場經濟。中國那些標榜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也從來不提“公平交易法”,說明這些經濟學家也是假貨(外向型經濟、三駕馬車、出口導向、世界工廠等均是拉美化偽理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并不希望別的國家全盤西化,他們更愿意看到其它國家全盤拉美化,與其培養一個競爭對手(如俄羅斯),不如培養一個聽話的打工仔。真經濟學在西方是學不到的,經濟學大師凱恩斯的理論無人傳授,傳授的都是“靠自己不行,必須我來幫助你”的拉美化偽理論。所以對西方不能聽其言,必須觀其行。
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和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歐美化道路的兩個成功典范。歐美化發達國家都是靠本國資金自主發展,沒有靠外資起家的,也不搞什么特區。因為優待外資就是歧視內資,優惠特區就是歧視其他地區,完全不符合經濟學市場公平原則和國民優先原則。日本外資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只允許有利于日本自主發展和外匯平衡的外資進入。美國法律則禁止外資出口,禁止印鈔買外幣,并有國貨優先的“購買美國貨法”。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法律是一條捷徑,因為理論能造假,法律不能造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歐美化道路的經濟學依據,可以概括為凱恩斯12字真言:“印鈔票,挖大坑,兩只手,拉消費”。
“印鈔票”打破了“中央沒有錢”的魔咒,推翻金本位,資金滾滾來,國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挖大坑”則是把資金用在該用的地方,所有國民需要的短缺之處(公共設施、環境治理、生態農業、永續能源、社會福利等),都是國家資金該投的地方。
“兩只手”是市場無形之手與政府有形之手相輔相成,各司其職,不可偏廢,保證市場公平。“拉消費”則是說光發展生產力是不行的,必須發展與之相應的國民消費力,雙輪驅動,消費為先。生產力為消費力服務,沒有消費力,生產力白發展。解放生產力只是手段,解放消費力才是目的。生產發展的終極目的就是提高勞動大眾的消費力。消費力歸根結底就是工資福利,所以國民收入倍增,高工資高福利高消費,是歐美化道路的不二選擇。所有發達國家都是這么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轉型也必須去拉美化,學習發達國家走歐美化自主發展這條路。 當然走歐美化市場經濟道路并不等于全盤西化(雖然全盤西化遠勝于拉美化),中國完全可以在吸取西方先進經驗的同時,揚其長避其短,建設“共同富裕、文明民主、公平市場、永續發展、以法治國”五位一體的“新社會主義”中國。
只要路線正確,不折騰,富強發達美麗的中國,十年可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