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之曲說正解與我國外交
——駁《“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
田瑞昌
關于鄧小平的“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論斷與告誡,照我看,相當一個時期以來,輿論的曲解誤讀,可說是太多太濫了。直到最近,還有人在曲說謬解。
2014年10月20日《環球時報》15版“國際論壇”摘登“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的新書《做二》之序,該報摘編的文章,題目是:《“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
這篇東西,對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告誡,在“誤讀曲解”方面可說是集大成者,很有代表性。這篇文章中提出的問題,關系到對“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的理解與把握,關系到對我國對外工作方針的理解與把握。為了正本清源,現剖析解讀如下:
一,該文作者說:“什么是‘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是專門給居二位者量身定做的為二之道。”
我以為,這位“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文章的觀點,太過于有些文霸的味道,也太缺乏對古文字義的嚴謹態度,尤其更缺乏對歷史事實、對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告誡的時代背景條件的尊重了,以自己狹隘眼界和主觀意圖,胡亂猜度,任意歪曲。
韜,新華字典注:①弓或劍的套子。『韜略』指六韜、三略,古代的兵書。(轉)戰斗用兵的計謀。②隱藏、隱蔽:韜晦。晦,新華字典注:①昏暗不明。『晦氣』不順利,倒霉。②夜晚:風雨如晦。③夏歷每月的末一天。
在古文中,也常指遇到困難、坎坷、危及、逆境,等等。“韜光養晦”這句文言古語,在不同條件語境下,含義是不同的。
相當一段時間,輿論中對韜光養晦的闡釋,多采用新華字典注釋“韜”字②解,即“隱藏、隱蔽:韜晦”之義。這可不可以呢?泛講也許可以。但是“韜晦”與“韜光養晦”兩者的詞義,是否完全等同呢?我以為,實在值得研究。而又一定要把“韜光養晦”引申用于處理中美關系的方略,就更是很值得研究的了。
人們應該知道,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話是在什么時候說的。鄧小平的這句名言,是于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失首”的1991年,在黨內高層的一次重要講話中講的。請問,那時中國在世界經濟規模中排序第幾?何來的“韜光養晦是專門給居二位者量身定做的為二之道”一說?
還應知道,當時鄧小平講“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是針對“蘇聯變天”后黨內出現的兩種情緒而說的:一種是悲觀情緒,鄧小平說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到的,蘇聯人民經過挫折,還會重新覺醒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個認識判斷,后來在“九二談話”中有體現);一種是“當頭”情緒,認為蘇聯垮了,中國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領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與事業的責任,鄧小平說“我們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請問,這同所謂的“專門給居二位者量身定做的為二之道”之謂,有何關聯?這豈不是張冠李戴,蒙人騙人嗎?
尤須指出的是,在鄧小平講“我們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這句話的1991年底,那時我國搞“改革開放”不過十年出頭,“文革”造成的破壞尚未完全恢復,又剛經過“六四風波”洗擾踐踏,國家實力還處于很弱勢的狀態,那么,再請問,我們那時有什么值得彰顯的東西,而又需要“隱匿藏掩”呢?這位大學者,連起碼的歷史背景竟都要抹殺,都可以不顧,又何以闊論高談乎?
我理解,鄧小平當時講“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這句話的意思,不過是說的,我們沒有條件和資格去當共產主義運動的“頭”,而其強調的是,關鍵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的貢獻;或者說,根據晦字字義----①昏暗不明,『晦氣』不順利,倒霉。②夜晚;以及引申之義,如遇到困難、坎坷、危及、逆境等----養晦,即養陰、養能、養賢、養德是也。也就是說,應當理解為,我們應集中精力,治好“創傷”,把經濟搞上去,恢復和增強國力,擺脫困境;或者還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改革開放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那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不足,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和完備,需要繼續實踐探索,因此韜光之義,也不過是說現在我們還沒有資格去展示自己的“雄心大略”,更無需張揚;而且現在,也不到可以來宣示自己的道路制度模式體系“之道”的時候,唯埋頭實踐探索,使我們的理論體系走向成熟,才是正途和根本之策,即“養晦”是也。此理即為:天地運行,“無(陰隱)為乃萬物之始也”,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剛柔并濟,以柔乘剛,以柔克剛,宇宙大道矣哉。如果說,要從“韜略”上去解讀,我以為,這才是正解。
這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做二’之道”。這位“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的《‘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一文,其謬論歪說,可說是充斥全篇。什么“韜光養晦本意就是甘為人下,藏拙抑欲”、“家國社會,老大可以知無不言,三四以下可以嘟囔抱怨,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大概這就是我們的外交一度偏軟的原因吧)云云。在這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之義,竟被這位清華大學的學者,詮釋成“臥心藏膽”、“笑里藏刀”、“陰謀詭計”之義。本來“韜光養晦”是光明正大之舉。西方和美國人(外國人多數不諳中國古文)總是對中國的意圖不放心,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恐怕就來自我國學術界輿論界對“韜光養晦”的曲解。這有《電視訪談》為證,這位學者又為西方誤解中國,提供了新的證據。
二,“甘為人下”是不是鼓吹投降主義?
讓我們來解讀一下這位叫何茂春的大學者給我們“做老二”劃的“底線”。他說:“老二應有老二的利益范圍和尊嚴的底線,但老二利益不能置于全局利益之上。老二無限放大自己的利益,不僅難得人心,且常常事與愿違。”
這里,筆者質疑三個問題暨四點:第一,所謂的“老二應有老二的利益范圍和尊嚴的底線”,“底線”指的是什么?有沒有一個可以遵循和掌握的標準?第二,把我國建國后敢于“抗擊”與“冒犯”外敵的事件和與其他國家發生過的“沖撞”的事件開列如后,然后提出我的質疑,問問他這里的“底線”是什么?第三,再問什么叫“老二利益不能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四點”質疑,見后。
下面我們從建國后發生的國際“沖撞事件”說起。大體有:(1)抗美援朝戰爭;(2)對印自衛反擊戰;(3)珍寶島事件;(4)對越自衛還擊戰;(5)平息由外國挑動操弄的“六四動亂”以及“西藏拉薩騷亂”、“新疆分裂暴恐事件”等;(6)我駐南斯拉夫使館被轟炸事件;(7)在我海南島近海發生的撞機事件;(8)日本非法將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國有化”事件;(9)菲律賓非法搶占我國多島并在我黃巖島非法制造沉船坐灘事件;(10)越南自上世紀70年代起侵奪我十來島嶼,并對我在合法海域采油鉆井勘探作業,進行瘋狂干擾破壞的反華事件。除這十大事件外,更有美國在許多領域不斷制造磨察,挑起事端。
讓我們做一梳理:從(1)----(5),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并非“甘為人下”;從(8)----(10),雖與(1)---(5)的斗爭方式有所區別,但同樣表現了中國人民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國家權益的堅定意志和決心,決不動搖,敢于斗爭,也本非“甘為人下”;比較復雜的是(6)(7)兩件,到底是“敢于斗爭”,還是“甘為人下”,恐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吧,不過照我看,這是開了一個“很壞”的頭,“韜光養晦”曲說之詞,大概從此即盛行開來。而我們對美國的方針,也就基本上一直糾纏于這一“韜光養晦”曲說之中,而導致了我國外交工作的種種“偏軟”,很是被動,引起人民不滿。
記得有這樣一件事,筆者印象十分深刻。那還是新一屆黨中央履新后,首次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一次記者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我國外交是否太軟了”的發問,一位叫崔天凱的副部長居然說:“軟硬要看怎么看,總不能讓外交部說打仗的話吧。”這是什么邏輯?不說打仗的話,就沒有軟硬之分嗎?我舉這個例子,主要不在于說這位高官的思維邏輯混亂,偷換概念,欺騙人民,欺騙輿論;而在于證明由此“韜光養晦”之曲說,而導致我外交工作,不敢伸張正氣,軟弱無力,話語權“喪失”,是相當長一個時期存在的客觀事實。這一局面,直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履任后不斷推出新政,才徹底發生了改變。
現在,我要具體請教這位“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的是:
一點,是不是不做老二時,可以“不甘人下”,敢于斗爭,比如(1)----(5)之例;而做了老二,就要“甘為人下”呢?可是這也說不通嘛,因為(6)(7)兩事件發生時,中國還不是老二,卻又為何不敢于斗爭,討回公道,而“甘為人下”?
二點,無疑任何人做事總有自己的理由,那么請這位何茂春先生給個理由吧。這個問題,也是前面提出的問題,即什么是“底線”,“標準”如何掌握?或者說,到底有沒有標準?從以上10件事的處理上,恐怕這位何茂春先生很難給出明確的標準,也很難自圓其說吧。
三點,我替這位學者給個“通行”的理由吧。不過這同“做老二”與“不做老二”無關。這個理由,就是所謂的“不能影響和破壞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是否如此呢?筆者寡聞,并未聽說過黨的任何決議文件,把“韜光養晦”作為指導中國對外工作的方針。然而。筆者卻常常聽到一些“專家”“名流”曲說“韜光養晦”,即把“韜光養晦”同“不能影響和破壞難得的戰略機遇期”聯系在一起來兜售。為什么?這里我要問的是,今天對于我們中國來說,這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過去了嗎?無疑,沒有過去,那么,為何今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敢于要求別國特別是美國,要尊重中國的平等權利和核心利益,并莊嚴宣告“任何外國都別指望中國人民會吞下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國家權益的苦果”,意思是說,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那么,請問這位清華學者,今天中國是不是“老二”?我們若以今天的中國正處于“老二”位置,又該怎樣認識和理解習主席的講話和他所領導推動的我國外交的新舉措新風格呢?這可以看作和稱作是“甘為人下”嗎?如果不是、不能叫做“甘為人下”,而是恰恰相反,即建議構建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并為推動建立多極世界格局的新秩序,敢說敢作敢為。那么,再請問這位學者,你的“甘為人下”之論,究竟是對誰而言的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你“出書”曲說“韜光養晦”之“甘為人下”的“做老二之道”,就是在跟現在的黨中央大唱反調?認可嗎 ?
四點,什么叫“老二利益不能置于全局利益之上”?老二也好,老N也好,無疑都有其自身的全局與局部利益。因此,這位學者所說的“全局利益”,顯然非指將自己的“全局利益”置于自己的“全局利益”之上,而是說的不能將“老二的利益”置于“老大”的“全局利益”之上。如此說來,這樣的“韜光養晦”做“老二之道”,不就是等同于完全承認和服從以“美國老大”為首的西方所把持的國際霸權舊秩序之“全局”,而不能越雷池一步嗎?用心何也,跟班乎?附庸乎?投降主義乎?無需再多說了吧。
三,這位清華學者說:“人說做二難,誰曉得做大最難?沒有老大,群雄并起,天下大亂。”我們該怎樣解讀這一“說詞”呢?
一點,這個話是說給老二聽的,是說做老大更難,沒有老大,會“天下大亂”,因此“老二”及其以下,要服從“天下不亂”這個“大局”,安分守己,“甘為人下”。
-----如此說來,我們該怎樣看待自1840年起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為探尋救國救民的發展道路,拋頭顱灑熱血和千千萬萬人的流血犧牲呢?怎樣理解貫穿其中的“自強不息”、“不甘屈辱”,“勇抗外略”,從“站立起來”到發奮圖強,趕超先進國家,為實現民族獨立,中華復興所飽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呢?特別是,我們又怎樣理解今天我們(做“老二”之后)提出的到“兩個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采取的一切舉措呢?“甘為人下”乎?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是否有了“老大”, 服從了“老大”,就不“天下大亂”,就“世界安寧”了呢?
這是“偽歷史論”。一戰前,中國沒有遭受侵略嗎?那時的“老大”是誰?“大英帝國”何以“日不落”?二戰前的“老大”又是誰?中國沒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被瓜分被蹂躪的恥辱嗎?我這里,之所以要在兩次“大戰”稱謂上,加一個“前”字,意在說明,即便沒有當時別的“老二”與“老大”爭雄,天下也并不太平;而對于我們中國來說,同樣遭受著被侵略被壓迫的“更加奴役的苦”。再看,今天的“老大”是誰?“一極超霸”,美國是也。“老二”是誰?排列依序,可是前蘇聯、歐盟、日本、中國?那么,是否尊重服從了“老大”,世界就不“天下大亂”了呢?中國的“六四動亂”,是我們招惹的嗎?蘇聯解體,是當時的蘇聯采取攻勢,還是采取守勢,步步退讓,并由于背棄馬克思主義,向美國西方靠攏,所遭至的惡果?南斯拉夫的被屠戮肢解,是他們自己還是哪個“老二”惹得禍?伊拉克、利比亞總統被絞被殺,百姓生靈涂炭,至今動亂不止,又是哪個“老二”不知安分“造的孽”?數不勝數矣。
這里我無意評論俄美與俄烏危機,但是我贊成俄普京總統的一句話,他說,“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動亂,都是美國制造挑起的(大意)”。所以,我要問問這位叫何茂春的清華學者,普京的話正確嗎?今天的世界,能叫做“天下不亂”嗎?亂之根,到底是哪個“老二”不安分,惹惱了美國這個“老大”窮兵黷武,肆意妄殺?中國嗎?事實上,在中國的“韜光養晦”過于“安分”時期,也并未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安寧”。
當然了,不論是我們按或不按曲解的“韜光養晦”去做,也制止不了今天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動亂。為什么?因為,這是由“老大”的利益需求和主觀意志決定的。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味地安分退讓、聽命服從,即使現在保住了自己,說不定哪一天,前蘇聯解體的悲劇、南斯拉夫和中東的悲劇,會在中國身上重演。君不記,在中國發生過的“六四動亂”?不見這種“動亂”一直在延續,今天還在發生著由美國臺前幕后伸進黑手策劃制造的“香港‘占中’”民粹運動,“暴力抗命”,蔑視多數人的意志,挑戰中國國家主權?君不見,“老大”針對中國的“天空一體戰”正磨刀霍霍,隨時準備上演?安乎,亂乎?醉乎,醒乎?
二點,這個話,即所謂的“沒有老大,群雄并起,天下大亂”,是站在西方新老列強的價值訴求和霸權歷史觀的立場,得出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說,在西方世界看來,他們不能沒有“老大”,沒有老大,他們的世界會“群雄并起,天下大亂”。
無疑,這在“對外擴張”、“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殖民主義時代,的確如此。歐美歷史上其統治世界的大國“老大”輪替,正是通過戰爭廝殺來最終定位的。所以,西方鑒于其歷史經驗,一方面他們看到大國崛起必然伴隨戰爭,一方面他們看到幾個世紀的戰爭殺戮,所付出的往往是幾千萬人、幾千萬人生命的沉重代價。于是,二戰后在西方精英階層就取得了一個共識,即:在西方世界,要防止“群雄并起,天下大亂”,必須有一個“老大”來說了算,尊從“老大”,聽命“老大”,唯“老大”馬首是瞻,維護“老大”的絕對權威。而“老大”則可以“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凡不遵從老大,不領其命者,必遭制裁懲罰封殺,以維護西方世界(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世界秩序)的穩定發展秩序。這就是西方世界的大局觀,歷史觀,價值觀,道德觀。
民主乎?帝國乎?人們應當知道,所謂的防止“天下大亂”,是就西方世界而言的,這里并不包括西方以外的世界。對于西方以外的世界,他們更要維護其“老大”的絕對權威,凡不聽命者(不聽話的國家),不僅“老大”要發威,西方的大小“哥們”老二老三老四(所謂的國際社會)也會群起攻之,聯合起來制裁,乃至動武進行軍事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怕“天下大亂”的,而是惟恐“天下不亂”,以便“火中取栗”,“亂中奪權”(顛覆),“唯亂發財”(軍火商的利益追求),實現對世界的霸權統治。
正義乎?邪惡乎?這樣,我們看到的就是:一方面由于世界以西方為中心,及其他們占據的“老大”霸主地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他們總是和總能利用他們所控制的輿論話語霸權,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把正義說成邪惡,把邪惡說成正義,“妖魔化”別人,“喬裝美化自己”:明明是行使“帝國霸權”,卻說是為了實現“普世價值”的民主人權;明明是在當“無德警察”, 到處欺壓別國,制造動亂,卻說是為了防止“天下大亂”不能沒有“老大”的領導專權;明明是損人利己,道德低下,卻要說成他們占據著“道德制高點”,而別人都是“挑釁”、“惡行”,不講人權-----而世界也已因被洗腦幾百年,對西方尤其是對美國這位“老大”的無德邪惡霸道之舉,似乎已麻木、習以為常,有的還樂而不疲地歌贊之。
不過,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新興國家正在崛起,多極化的格局在發展,美國的霸主地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清華這位學者大講“韜光養晦”的“做老二之道”,說什么,老大要有“尊嚴”,老二要“甘為人下”,不然“沒有老大,(會)群雄并起,天下大亂。”請問,這是不是在鼓吹西方的“歷史觀”、“價值觀”,為維護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替西方的“話語霸權”張目呢?
四,《“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是鼓吹的反歷史反科學反天道的世界觀。我將其概括為“五點否定”:
一點是,否定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走向,雖會有各種曲折,但它必定會由原始社會,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走向共產主義社會,進入更高級的新的文明時期。而所謂的沒有“老大”,世界就會“群雄并起,天下大亂”,鼓吹做老二的“甘為人下”之道,其實質,是鼓吹人類社會“終結于霸權資本主義”,而不承認“社會發展”論。因此,也可以說,這一謬論“之道”,是與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原理相背離的。
二點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及其在當代的表現-----鄧小平關于“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的論斷。
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中間橫著的一個漫長的過渡階段,而且它會逐漸實現職能轉化,最終走向“國家消亡”。因此,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馬克思又指出:“目前的階級性質,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和國際范圍內進行協調的合作”和“使階級斗爭能夠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經歷它的幾個不同階段”而“實現勞動的解放”。(見《法蘭西內戰》馬恩選集三卷98、99頁)鄧小平在“六四風波”平息后,針對理論界在“階級斗爭問題”上的爭論,指出,階級斗爭沒有熄滅,它還存在,它“是過去階級斗爭的遺存(留)”,是“特殊形態的階級斗爭”。其實,今天世界的各種勢力的博弈較量,說到底都不過是“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的表現,根本不存在可以放棄“斗爭”的問題。
而西方的理論和實踐是,“老大”的絕對權威不可動搖,以此來維護他們建立的并服務于他們霸權利益的國際秩序。因此,作為新興國家要發展,要崛起,必須堅持又合作又斗爭的方針。而這,正是由國際格局包括地緣政治的新變化,所必然表現出的國際間的“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的新常態。
那么,鼓吹“甘為人下”之道,甚至說什么“老大可以知無不言,三四以下可以嘟囔抱怨,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試問,這是主張在處理國際關系中,旗幟鮮明,敢于伸張正義,還是投機取巧,明哲保身?是推動“平等合作”,還是講要當“順民”做“附庸”?是竭盡努力沖破禁錮,爭奪“話語權”,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發聲,還是任由霸權主義老大“知無不言”,顛倒黑白,“妖魔化”中國和其他國家?
何以連“三四以下都可以嘟囔抱怨”,而中國,崛起了、經濟規模排名世界第二,即做了“老二”,卻要“慎言、不言、低調、模糊”,當“縮頭烏龜”?這哪里是什么“韜光養晦”,不是明明告訴我們,要逆來順受,任人宰割嗎?
奇怪,復奇怪!人們知道,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上,從來是義薄云天,充滿著民族豪氣,一身正氣。怎么到了這位何茂春的學者嘴里,卻要中國人挺不起腰桿,做“奴才”和“窩囊廢”?
我以為,這位學者根本就不知何為“社會發展規律”、何為馬克思主義、何為鄧小平理論。其主張在國際關系中的不講“平等合作”,也不講“競爭與斗爭”-----也就是說,這位學者,是根本不承認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的,也不承認鄧小平的(在當代存在)“特殊形態的階級斗爭”的理論論斷的。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皆可拋棄。這完全是一副投降主義的嘴臉。
三點是,否定毛澤東思想尤其是否定毛澤東的“斗爭求合作”的方針原則。
這里,有必要指出,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是上了黨章的。可是,如眾所知,有時,或者說在相當一個時間內,在黨的文件中“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卻不見了。因此,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在今天在當代還“管用不管用”,無形中成了“疑案”和問題。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則問題。不提“毛澤東思想”,是否意味著可以否定毛澤東?是否意味著今天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中國道路”,與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功探索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毫無關聯,而是另外一碼事呢?
不僅如此,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發展豐富與創新,也是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發展和時代升華,它是中國有史以來的一大“智慧寶庫”,取之不盡。不提或放棄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對于我們黨,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大損失,也必將造成莫大損失。這里,我們就以《“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為例,看看其中的說辭,是不是背離了毛澤東思想?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歷史上有過兩次“國共合作”, 經驗豐富,“統一戰線”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毛澤東稱作“三大法寶”之一。其中的精髓,就是要求分清敵我友,不論是敵我友界限分明,還是亦敵亦友,一個重要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其策略原則是:斗爭求合作,斗爭求團結,堅持“有理,有利,有節”。顯然,毛澤東提出的策略原則,正是我們在處理中美關系時,所應該遵循與把握的方針原則。
人們可以對照《“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什么“老大可以知無不言,三四以下可以嘟囔抱怨,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云云,不一而足,其目光短視,心胸狹隘,低俗取巧,毫無雄韜偉略之意,大國風范可言。而這,豈不恰恰背離的是毛澤東思想,背離的是毛澤東提出的“斗爭求合作”的重大原則嗎?
說到底,所謂“做二之道”,表現在對待國際關系問題的實際處理上,所丟失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法寶”和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度,實質就是對毛澤東一生偉大實踐和對毛澤東思想的背棄。我以為,這是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并應引以為戒。
可喜的是,最近我們聽到,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圣哉!
四點是,否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科學人文理念。
可以說,拿出哪一段中華易儒文化的重要論斷----比如,“中道天倫”、“自強不息”、“剛柔并濟”、“養賢頤德”、“小往大來”、“以柔乘剛”、“審時度勢”、“利有攸往”,等等,等等,與所謂《“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之曲說、“甘為人下”的“做老二之道”來對照,其謬言劣形必即現,實是不值一駁。
下面,我們將《易經》“節卦”文王的卦辭和孔子解析的象彖辭,引錄于后,看看古賢對“節制”是怎么論斷的:
【卦辭】“節:亨,苦節不可貞。”【象傳】“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彖傳】“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這里的內含極其豐富。我將其全引于此,就是為了讓人們對“節制”的概念,有個總體了解與把握。但是在此,對于其中的法制思想、愛民思想,和實踐認識論思想,如,“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以制數度,議德行”,就不論述解析了。
這里,要解析的是:卦辭“節:亨,苦節不可貞。”何為“節,亨”?節,是講人與社會的行舉,要符合“天地節而四時成”的天體運行的客觀規律,此即為,行“天地大道”也,如此“中正以通”,“亨”(順通順行)。但是,“苦節不可貞”,就是說,不依規律,“節”過了頭,“其道窮也”。-----這當然不是我的解讀,而是孔子的解讀。那么,以此人文理念,對照一下清華學者何茂春說的,“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云云,豈不是完全脫離了中華文明優良傳統“古訓”人文理念之科學觀嗎?!
不服?你是講的“不要冒風險”。那么,請再看孔曰:“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何為“當位以節”?就是說,不怕有風險----“說以行險”,但只要遵循天地運行大道之規律,做到:當位以節,即擺正位置,(以)依道而行,不苦節,不過亦無不及,做到“剛柔分而剛得中”,陰陽分,明敵友,剛居中,和斗相宜,斗求和,也即,行“中正”,則“以通”,恰如毛澤東所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堅持“有理,有利,有節”,以斗爭求合作,合作存。如此,即“節,亨”是也。故,應當牢記:“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之告誡。
相信,任何不抱偏見的人,對我的剖析,認為所謂《做二之道》是否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科學觀之人文理念的,決不會持有異義,一定會贊同。
五點是,否定新一屆黨中央提出的對外工作戰略方針。
無疑,新一屆黨中央提出的戰略方針,不是誰來幾句“說三道四”,就能否定得了的。我這里不過想指出,所謂的《做老二之道》是與中央方針持相反的否定看法的。我們不妨列舉若干:
比如,美國堅持“冷戰思維”,以老大自居,推行“以大欺小”、“以強壓弱”的霸權戰略;而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的戰略,尤其提出建立“不沖突,不對抗,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的方針。請問,這是“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還是旗幟鮮明,針鋒相對之舉呢?
比如,美國老大,搞什么“亞洲再平衡”,要把百分之六十的海空軍力移來部署東亞和我南海周邊國家,擴大軍事同盟,頻頻舉行軍演,搞抵近偵察,包圍遏制中國;而我們則莊嚴宣布:“中國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意志堅定不移,決不動搖”,“任何外國別指望中國人民會吞下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苦果”,并且采取實際步驟,圍繞“能大仗打勝仗”積極練兵,加緊做好軍事斗爭準備,以及設立防空識別區,派出軍艦飛機對美國的“抵近偵察竄擾”進行防范抵御,等等。請問,這又是不是“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呢?還是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鋼鐵意志決心,且是針鋒相對,敢做敢為的反制之舉呢?
比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始終不能以“平等原則”待我,本來中國的經濟體量、貢獻、影響力,應當在“世行”、“亞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有與之相當的“表決權”、“話語權”,而改革現有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的呼聲,在廣大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十分強烈。可是,議論與爭取多年,毫無結果,在舊秩序基礎上革新建立國際新秩序,遙望無期。怎么辦?我們看到,新一屆黨中央主動作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陸一路一帶的構建,擴大密切與俄羅斯、拉美、非洲的經濟與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發展,推動建立亞太自貿區路線圖之啟動,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國之字簽,等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的實施,可以說這是在中國主導推動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美國當然是很不滿的了,采取種種手段竭力阻擾。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何以阻擋?請問,這是不是“唯獨要做老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又是不是“不當頭”呢?
美國提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無疑,中國今天的所有舉措,與美國有合作亦有競爭,但決不是與美國“同流合污”,不是做的美國“跟班”,而是代表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利益和聲音,這難道不正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之當所為嗎?
我們前面說到,鄧小平說“要韜光養晦,決不當頭”不是指“當世界的頭”,而是說那時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頭,也不夠資格。而今,經過30幾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們的理論道路制度已開始走向成熟,可以和應該在世界面前展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中國道路”的“理論道路制度自信”,以自己的行動,影響改變世界。換句話,或許也可以說,中國正在成為新興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的領軍者。這個“頭”,是適應歷史發展自然形成的;不僅如此,這個“頭”的角色,與美國當“老大”,做“世界警察”,有本質區別。不是稱霸,不是頤指氣使,不是欺壓別人;而是推動平等合作,互惠雙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以自己的楷模善舉,贏得世界的尊重。
對此,西方的輿論,總是醋味十足,用“與美國爭奪領導權”加以挑撥與污蔑。其實,美國的那種“頭”之“領導”之“霸權”,中國人“稀罕”嗎?中國人“不稀罕”。中國需要的是和平發展,友邦善鄰,追求世界共同繁榮。照我看,如果美國能真心實意地改弦更張,不搞霸權,而能像中國所主張的那樣行事----平等合作,和諧發展,雙贏多贏,共筑繁榮,美國這個“頭”,可以永遠當下去。可惜,美國根本無此意,也根本做不到,他們要永遠稱霸,維護西方主導和統治世界的舊秩序。
需要我們思考的是,為什么我們的一些知識分子,我們的一些輿論陣地,會發出與中央精神不合的聲音?我以為,根本原因是,這些人不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問題;也丟失了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人文理念的立場和視角;他們所采用的是西方的價值觀、世界觀、歷史觀。其實,這位“清華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做二之道》,正是站在西方霸權立場,曲說鄧小平“韜光養晦”,而其所開出的策略“藥方”,即“慎言、不言、低調、模糊”八字方針“箴言”,乃唯美國“老大”馬首是瞻也。那么,請問,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呢?難道不是與中央精神大唱反調嗎?
切莫“上綱上線”。是“好心”?是不同觀點的爭論與表達?是接受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是釋放的“反能量”?是“文化沖突”在中國輿論場的表現?是東西方之間“無硝煙的戰爭”?抑或可稱,是“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的一種表現?然,內部矛盾也。供讀者思考。
以上是就“韜光養晦”的曲說與正解,所作的闡述與說明。因為,它涉及到對國際間的各種勢力博弈較量與斗爭的性質怎么看,涉及到對我國的對外戰略方針如何認識與把握,更涉及到對我們平息“六四動亂”風波后引出的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特別是怎樣認識鄧小平的“特殊形態階級斗爭”理論論斷的重大深刻意義的理解問題。所以,才不冒“得罪”,寫了這么這一段文字。也許并非多余,或者說,這是見到對“韜光養晦”之“曲說”,不能回避的、必要和必須回答的問題。
2014、11、9 于北京
(作者是成都軍區空軍原副政委、少將)
附文:何茂春:“做二”之道關鍵在韜光養晦
今日享有主權的約有197國。可稱“大國”者,十國有奇,它們來自安理會五常、七國集團和金磚國家。一等大國,為超級大國美國;二等大國之首,或為中國。
天下治理,大有大的責任,二有二的責任,三四以下有三四以下的責任。籠統談責,錯在越位。筆者十年前寫過《大國論》,提出過“有力乃大、有功乃大、有德乃大、有容乃大、有夢乃大”的大國擔當,但沒有說明這種擔當大多只針對老大或并列老大,不是針對所有大國,誤導了讀者。今補做一篇《做二》,泛論一下做二之道。
做二,廣指在人之下,狹指居二位者,本文專指狹義。做二需有過人的甘于做二的忍耐心和責任感。二位,是治理結構中特殊的穩艙石或粘合劑。有時,老大是屋脊,老二就是棟梁。二位不穩,整個結構就不穩。
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此話最容易被演化成“不想當老大的老二不是好老二”,害了無數不甘于人下的人。多少不循做二規矩之人,死于二位。悲劇不在于人頭已經落地,在于后人不諳做二之道,前赴后繼,重蹈覆轍。
什么是“韜光養晦”?韜光養晦是專門給居二位者量身定做的為二之道。韜光養晦本意就是甘為人下,藏拙抑欲。這是君子的品格、圣賢的擔當。家國社會,老大可以知無不言,三四以下可以嘟囔抱怨,唯獨要做二者慎言、不言、低調、模糊。
做二者既不可能像老大一樣“放手作為”,也不能像三四以下“難以作為”。做二,可以“有所作為”,但要嚴格把握分寸、節奏、時機。歷史上,“作為”失當的做二者,輕躁盲動,最后解體、衰亡者數不勝數。多少人扼腕嘆息,有幾個細問根由?總結做二失敗的教訓,不外有三:
一是與錯誤的敵人不負責任地惡斗。人說做二難,誰曉做大最難?沒有老大,群雄并起,天下大亂。老二只有把惡貫滿盈、氣數將盡的老大打倒才代表正義。否則,心懷不二之志,暫時又無領導德才能力,隨意破壞現行秩序,就是對社會、組織和體系的不負責任。舊制度不合理,可以維修、補輟,但不可動輒言廢。
二是在錯誤的動機下輕舉妄動,破壞和局。老二要顛覆舊秩序,一定是發現了更利于眾生的新秩序。老二應有老二的利益范圍和尊嚴的底線,但老二利益不能置于全局利益之上。老二無限制放大自己的利益,不僅難得人心,且常常事與愿違。
三是在錯誤的時間、時機拔刀亮劍。為了利益紅線不受侵害,老二可以磨刀,但不可輕易亮劍。做二,當然要敵我分明,但心中有數即可,不可流于表面。可以廣泛交友,但未可輕率結盟。歷來大、二爭鋒,先翦對方羽翼,做二者如果護不住羽翼,則先害了羽翼。
夏代后期,商部做了一二百年老二;商代后期,老二周部幾代人夾著尾巴做人。荷蘭海上稱霸一個多世紀,英國數十年屈居老二;美國經濟超過老大二十載,也不急于打破舊秩序,甘于做二。老二結盟推翻舊秩序的時機必須是:第一,老大頹廢,民心向背、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轉變;第二,老二找到體系更加正確的前進方向,且時機恰當。▲(作者是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節自作者新書《做二》之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