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國有企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早已為中國持續發展的事實所證明,且在持續證實中。
新中國的前30年,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國有企業(當時被稱為“國營企業”或“全民所有制企業”),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最大功勛,就是建立了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這一體系的意義,用一位著名學者的話說,是足以和長城、大運河相媲美的“第三個千年工程”。
長城的意義在于以農耕為主的中華文明充分發育成熟之前,阻擋住游牧民族的大規模南下,使中華文明免于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悲劇命運;大運河的意義在于溝通南北,使中國在經濟上真正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使政治統一變得不可逆轉;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的意義,就在于使中國在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中獲得一個平等而有尊嚴的地位,為中華民族走向世界建立一個穩固的出發陣地。上世紀70年代初,以中國重返聯合國和尼克松訪華為標志,這一目標獲得圓滿實現,而這背后真正決定性的力量,就是“共和國長子”一手構筑的中國工業化(盡管是初級工業化)。
改革開放以后,面對新的歷史環境,國企雖然歷盡艱辛,但仍然再創輝煌。按照本書中《“兩條腿”的中國比西方跑得快》一文提供的數據,“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國有企業數,從1990年的1家到2014年的83家。有此前提,國企才能夠用1%的全國實有企業總數,創造34.4%的全國稅收收入、29.4%的全國財政收入,為13.6億人民所分享。”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同時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在西方一直領先的技術方面,中國以高鐵、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為代表的先進技術也躍居世界的前列……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國企都居功至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國企,就沒有中國經濟今天的輝煌。
但是,一個巨大的悖論是,國企存在的必要性、國企相對于其他性質企業的巨大優越性,盡管已經被中國經濟騰飛的實踐所充分證明,但卻始終不能為“理論”所證明。相反,按照今天流行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國企和市場是不能兼容的,是一個“怪胎”。因此,國企改革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私有化,也就是取消國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蓋由于當今的主流經濟學主要是來源于西方的,所反映的是西方市場經濟的歷史與現實,卻絲毫沒有考慮到東方,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實。比如單就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說,西方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前,私營企業已經在封建國家的外殼內成長壯大,待到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最優先的選擇自然是要為私營企業的發展廓清道路,只有在私企不愿意進入的領域才建立少量的國企,國企因此被他們視為“必要的惡”,始終受到限制與警惕。
但中國的情況與西方完全不同。明清以降,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始終沒有機會發育成熟,更沒有能力建立資產階級國家。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己組織起來,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生產產品、提供服務,國企由此誕生——這就是說,中國國企具有與生俱來的人民性,是“必須的善”,至于國企在中國持續崛起中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更是無須贅言了。
面對這樣的悖論,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削足適履,繼續按照西方經濟學的教條進行國企改革。前蘇聯休克療法所導致的崩潰式結局,中國的國企改革一度出現的曲折,證明我們絕不應該這樣做;另一種選擇是根據中國的經濟實踐,創立中國經濟學。
在我看來,《國企熱點面對面3》一書,正是中國一批優秀的經濟學者,在自覺對國企進行理論闡釋,同時也在根據國企的實踐經驗,豐富著自己的理論體系。
比如在本書收錄的“更好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一文中,作者就在理論上論證了“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特別是基本經濟制度結合在一起的”,駁斥了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不能兼容的說法。
再比如,在“關鍵是要找到基本經濟制度的有效實現形式”一文中,作者根據切身的經驗與多年的觀察,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國企在不同歷史階段所表現出的不同實現形式,指出“混合所有制制度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既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解決了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途徑和方式問題,又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解決了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同時如何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問題,推動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敢于直面熱點、難點問題,是本書另一個明顯特色。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當前理論界、輿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本書收錄了經濟學家周新城教授的“怎樣理解混合所有制”、厲以寧教授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5篇文章,使讀者能夠對這一問題的爭論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而這些對熱點問題的解析,不僅指導實踐,也升華成為理論。
總的來說,在中央提出要確立“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大背景下,《國企熱點面對面3》一書來得恰逢其時。雖然這本書還不是中國經濟學,但卻是在為創立中國經濟學的大廈做增磚添瓦的打基礎工作,因此,這本書不僅值得所有關心國企改革的人士閱讀,更值得所有關注中國崛起、中國道路的人士閱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