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新集鎮小港村
劉金國 資料照片
“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成長的,雖然這些年風雨變化,但我始終堅信的崇高信念沒有變。靠著信念,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都能做到抗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經得住寂寞。”
——劉金國
10月25日,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選舉劉金國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副書記。劉金國也成為近年來第二位政法系統出身的中紀委副書記。
劉金國,今年59歲,河北昌黎縣人,自1992年任河北秦皇島公安局局長起已在公安政法戰線工作22載,劉金國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標,可自己的38個親屬卻無一跳出“農門”。
當選為中紀委副書記之前,劉金國為公安部副部長。他還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昨日,華商報記者驅車趕往劉金國的老家——昌黎縣新集鎮小港村。盡管才晚上8點多,但因為是深秋季節,天已經全黑。小港村家家戶戶大門緊閉,村民們都已準備睡覺了。從外面看整個村落一片漆黑,偶爾能聽見幾聲狗吠。
從昌黎縣到小港村,大約30公里的路程,只有一條鎮級路。因為大約五六米寬的馬路并不好走,華商報記者昨晚去小港村大約花了五十分鐘的時間。而據出租車司機卞師傅說,這條鄉路已經是去年翻修過的了。
卞師傅說,昌黎人都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當年劉金國給父親看病,已經是秦皇島市市委領導的他沒有用公車,而是用小毛驢拉的車將父親送回家中,就是在這條路上顛簸了30公里。當華商報記者敲開小港村村支書董兆海家小賣部的門,才看到一絲昏暗的亮光。董兆海和村里幾個穿著簡樸的村民一起圍在小賣部的空地上聊天。
聽聞記者詢問已當上中紀委副書記的鄉黨劉金國。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趣。董兆海自豪地對記者說:“劉金國是我們村的,那可是位大清官啊!”但也有村民并不理解劉金國:“我們村子里任何事情他從來不幫忙。一個都沒幫過,包括他的親戚。”村民卜先生對華商報記者說:“有些村民不能理解的原因,就是很多人找他辦事他都不理,雖然關系不錯,啥也不管。但說起工作能力,人人稱贊。”說起關系,村里很多村民都和劉金國有親戚關系。但由于忙碌,劉金國只有每年過年才能回來看望八十歲高齡的母親。母親現在住在二弟家里,自從二弟前幾年因為糧庫解散后下崗,目前也在家里主要以務農為生。
華商報駐北京記者 王蕾 文/圖
劉金國為何當選中紀委副書記?“人民日報政文”官方微信分析稱,劉金國當選中紀委副書記有幾大原因:廉潔、敬業和堅決反腐。這一點在其家人和同事處得到印證,“清貧”、“拼命三郎”和“不通人情”是大家對劉金國的印象。
這,或許應是反腐提速的大背景下,一位紀委干部所應具備的特質。
>>出身清貧
“從小對物質要求就特別淡”
2012年2月,河北當地媒體記者曾到小港村采訪。劉金國的老母親陳會英還住在1987年蓋的小平房里,家里的墻壁裂了縫,也是用海報遮住先湊合著住。
劉家兄弟姐妹6人,劉金國上面有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老父親十幾年前因肺癌去世,母親陳會英和二兒子劉金平住在一起。在母親陳會英的眼里,由于家里比較苦,劉金國懂事兒明顯早得多。小學放學回家,不用家長催促,劉金國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然后就背上大竹筐去地里拾柴或摟草。
按照當地習俗,端午節家家都要包黏高粱米粽子。陳會英記得,有一年,因為家里米少,粽子葉也不夠,就象征性地包了幾個來過節。等粽子一出鍋,孩子們呼啦一搶而空。唯獨金國站在一邊沒動,他拿著一個剩玉米面餅子,在旁邊就著大蔥有滋有味地啃。“他不是不愛吃粽子,而是好事他知道讓著別人。你說我也沒文化,也沒怎么教育他。這孩子天生就這脾氣。”直到現在,兒子成了“感動中國”人物,陳會英老人依然堅持說,“金國有啥啊,其實他就是這個脾氣,從小對物質要求就特別淡。”
>>樂于助人
唐山大地震到鄰村徒手挖人
據陳會英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也是出于對自己前途的考慮,當時劉金國還想過報名去當兵,但因過于緊張,嗓子一下子上火腫了,結果沒被武裝部挑上。當時村里正好需要個年輕有文化的村干部,于是金國被選舉為村民兵連副連長。“記得那大概是1974年的時候,他還是毛頭小伙子,我就擔心他能不能壓得住陣啊?”出乎陳會英意料的是,剛剛從新集鎮高中畢業、年僅19歲的劉金國竟然很受村民的喜愛。
因為年輕有文化又有干勁兒,劉金國很快當上了小港村的村支書。
村里老人回憶說,留給絕大多數村民最深的印象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的劉金國。“地震那天,金國第一時間組織民兵和群眾開始查看村里的災情。一看,除了有的房子被震裂外,萬幸的是村民無一傷亡。”母親陳會英說,鄰村有人急匆匆地傳來話說,周邊的槐李莊和賈莊震得可慘啦,房子倒了不少,傷亡群眾也不少。金國一聽,二話沒說帶著群眾就往鄰村跑。“我記得地震當天,天黑后金國才回來,滿手是血,10個手指頭都被磨破了。我兒子就跟我說,‘媽啊,看著有人埋在廢墟里我就像瘋子似的用手扒,時間就是生命啊。’”陳會英說。
>>廉潔自律
看重病父親用公車 次日付錢
小港村當年隸屬于槐李莊人民公社,現為新集鎮所管轄。當時的公社書記陸長江可以稱得上是劉金國的“伯樂”之一。
陸長江說,自打認識劉金國到現在,已快40年了,給他的印象一直是“拼命三郎”。
從不吃請受禮,也是劉金國的一個習慣。陸長江回憶說,不管劉金國是只身一人還是帶同志們下去工作,總是上午騎自行車出去,中午趕回機關食堂打飯吃,下午再出去調研。如果不得不在外單位吃飯,飯后劉金國總是要悄悄地把飯費壓到碗下面或放在凳子上。“按照當時的行情,該多少他就放多少。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當年在秦皇島的司機王彥忠講述了一段往事:在劉金國父親病重期間,有一天晚上,他們在盧龍縣公務出差回來的路上,劉金國突然想連夜去看看父親,便讓王彥忠把汽車的里程表清零,以記錄要多走多少公里。“我記得那次里程表大概走了80多公里,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按照當時的油價和里程數,他拿來30元路費讓我交到了財務科。”
>>約法三章
和妻子約定不收別人的送禮
劉金國和妻子趙秀云是高中同學。結婚后,劉金國與妻子“約法三章”:如果我不在家,有找我辦事的人,一律記下來,不作任何表態;任何人送的禮品,一律不收;禮品來不及退回的,可以向我說清楚,由我來退還。
“秀云和我們金國結婚,真的沒享過什么福,最早時跟著他一直下地干活,后來在好幾個地方都是當臨時工。”談起兒媳,婆婆陳會英既心疼又自豪。對于劉金國的“油鹽不進”,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不解的聲音和論調,說他是在“裝”。“劉金國采取的態度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甚至在那個時候,他就跟我說過,如果你說我‘裝’,那我‘裝’到死不就是真的了嗎?”一位采訪過劉金國的記者回憶說。
“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成長的,雖然這些年風雨變化,但我始終堅信的崇高信念沒有變。靠著信念,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都能做到抗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經得住寂寞。比比那些跟我一起長大、如今還在種地的伙伴,比比那些當過我的領導、如今還在農村的鄉村干部,我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當年劉金國一份述職報告中的這段話,或許讓人能找到一把深層理解他的鑰匙。
>>公私分明
路遇等車的妻子愣是沒有停車
劉金國調任秦皇島山海關區工作后,妻子趙秀云在當地一家啤酒廠找了份臨時工。離家15公里,趙秀云每天要坐33路公交車往返。
那年夏天,正值汛期。劉金國和同事在秦皇島開完防汛工作會,正驅車冒著大雨往山海關趕。路過啤酒廠門前的公共汽車站時,司機趙懷奎一眼看見趙秀云正打著雨傘在站牌下等車,便減速想順路拉上嫂子。劉金國也看見了自己的妻子,也明白司機的意圖,但他立刻制止了。司機無奈,只得快速離去。
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被坐在副駕駛上的張井炬(時任山海關區政府辦綜合科科長)看得一清二楚。“汽車遠去,劉金國看著風雨中站立的妻子,他的眼中也不由得有些濕潤。”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井炬歷歷在目,“在車上,他就跟我和司機解釋說,當時那么多人在雨地里等公共汽車,專門停下來接你嫂子,老百姓會怎么說?他們要罵,不一定要罵我劉金國,只能罵共產黨。”
自打劉金國做“官”后,在鄉親們看來,“這回劉家的日子算是該好過了”。就連劉金國的弟弟和姐妹們也都曾這么想過。但事情卻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樣。
上世紀80年代初,二弟劉金平打算入伍當兵,經過篩選,村里共有兩個人符合入伍資格,但名額只有一個。于是,劉金平便求助哥哥來促成此事,本以為自己能“穩操勝券”了,但是沒想到,最后名額卻給了另外一個人。
1998年夏,劉金國大姐劉金蘭的兒子王彬報考了秦皇島市警察學校,考試成績距錄取分數線差20分。有人給劉金蘭出主意說,你找你弟弟去吧,他是(河北)省公安廳副廳長,打個電話估計就辦成了。劉金蘭找到了弟弟,但劉金國并沒有幫忙,事后他說:“姐,這事我不能給你辦。給你辦了,可別人家沒當副廳長的舅舅,他們該怎么辦?”
>>為官清貧
4.6萬元購房款竟是東拼西借
剛到河北省公安廳上任時,劉金國的家當只有一個大衣柜、兩個木箱子、三張木板床、一個簡易的寫字桌、一臺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以及半袋子大米、幾棵大白菜等日常生活用品。這一年是1995年。
“用‘寒酸’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一個當過縣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長,副市長的‘老領導’,竟然如此清貧,當時人們幾乎不敢相信。”一位曾與劉金國住在公安廳家屬院同一棟樓上的退休老干部跟記者回憶說,后來,公安廳分房時需要交納4.6萬元集資款,劉金國是從兩個從事個體養殖的內弟處借了一萬元,又從銀行貸款2.5萬元才交齊的。而且他家始終沒有搞內裝修,一直就是水泥地面。
>>敢于碰硬
“別忘了我們頭頂上的國徽!”
“嫉惡如仇,敢于碰硬”,好多熟悉劉金國的人說,這8個字最能體現他個性的一個方面。
河北省公安廳的干警小王至今還記得曾經的驚險一幕:那次隨同劉金國檢查工作路過青縣,只見前方一個地痞正揮舞著鐵棍瘋狂地毆打一名“的哥”。劉金國見狀,立即叫車停下,下車大喝一聲“住手!不許打人!”歹徒見有警察來制止,先是一愣,既而聽到對方是外地口音,竟然又猖狂起來,一邊叫喊著“你們是外地的,管不著我”,一邊奪回鐵棍,揮舞著向劉金國打來,劉金國的腿部被狠狠地踢了兩腳,面對危難,劉金國死死地抓住了為首歹徒的兩個手腕,最終在小王的配合下給歹徒戴上了手銬。事后小王有些后怕地對劉金國說,“太危險了,以后遇到這類事情咱們先給當地110打個電話,再行動也不遲。”劉金國聽罷把眼一瞪,嚴肅地對小王說,“你小子想見死不救?別忘了我們頭頂上的國徽!”
1998年4月16日,邯鄲“百老匯”娛樂城大肆經營賭博、賣淫活動被媒體披露后,因執法機關內部有人充當了“保護傘”,使案件查處遇到重重阻撓,河北省委決定派劉金國率員親自去啃這塊“硬骨頭”。三天后,“百老匯”首犯落網,接著邯鄲市執法機關內部的一些敗類也被繩之以法。
>>有膽有識
大連火災現場指揮8小時
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碼頭油庫火災現場:幾十米高的火柱從陸地綿延到海上,到處是黑壓壓的大罐,天上下著油雨,地面全是滾燙的油污,氣味嗆人。當晚,55歲的劉金國在火線最前沿指揮了8個小時。其間,現場曾發生6次大的爆炸,“我來到這個火場,就沒想活著回去。”劉金國對時任大連市副市長王立科說。第二天上午10時,大火被撲滅。
在公安部部署“獵狐2014”專項行動會議上,劉金國強調,即使犯罪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緝捕歸案、繩之以法。履新中紀委之前,劉金國已有5年紀委工作經驗。2009年起,劉金國一直任職公安部紀委書記。
“是盾,就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這樣評價劉金國。
據《燕趙都市報》、《中國青年報》等
劉金國簡歷
1955年4月生于河北省昌黎縣小港村
高中畢業后回村擔任民兵連副連長
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歷任村黨支部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書記
1983年9月到河北省黨校學習兩年,后任劉臺莊工委副書記、書記;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委副書記、區長;秦皇島市委秘書長
1992年5月任秦皇島市公安局局長
1994年11月任秦皇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兼公安局長
1995年8月任河北省公安廳副廳長
2002年1月任河北省委政法委書記
2002年12月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005年3月任公安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2014年2月任公安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正部長級),紀委書記、督察長。后兼任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
(原標題:劉金國:從村支書成長起來的中紀委副書記(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