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24日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
亞投行的成立意義有多重大呢?就級別而言,和不久前剛剛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同一個級別。它未來會起到改變亞太經濟主導權的作用。它的出現,對那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將是福音,因為中國不但能給他們提供發展基礎設施的資金,中國還有性價比最高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能力。中國能給他們提供的,是從資金到項目完工的“交鑰匙工程”,而這些國家幾乎不需要直接付出太多,它們只要將部分市場交給中國,和中國進行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即可。中國所做的,是西方國家所不愿意做的和無法做到的。所以,習總在2013年10月份提出后,就得到了二三十個國家的響應。
在占豪看來,亞投行的意義對中國來說是戰略性的,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與中國國家戰略配套,承啟內外。
2013年,習總提出了兩個關乎中華崛起的中國國家戰略,這兩個戰略是中國的全球戰略,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這兩個戰略,目標是要整合歐、亞、非三個大陸,是要惠及歐亞非大路上的每一個人,而且這也是符合歐、亞、非三大洲的戰略發展方向的。
要將這兩個戰略實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交通運輸、通信等溝通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溝通各國,“一帶一路”戰略就會猶如空中樓閣,不太容易實現或實現太慢,不利于國家戰略。要加快建設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資金和領袖國家推動是不行的,自然發展的效率太低。而且,很多國家由于資金、建設能力問題,一時半會根本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如何加快實施中國的這“一帶一路”戰略呢?諸如上合組織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在中國倡議和主導下出現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這些機構將擔負起為新興國家提供基礎設施發展資金的責任。
有了資金,中國擁有世界上工程能力最強、性價比最高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這種基礎建設能力恰好可以借機釋放到這些新興市場。包括高鐵、高速公路、通信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工業能力釋放和輸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所以,亞投行對中國來說有承啟內外的戰略意義,是國家最高戰略的金融投資配套機制。
二、提高中國的資本、工業輸出力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擁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中國的GDP已接近美國(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計算的中國GDP已抄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有大量資本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加快對外投資,通過對外投資提高中國的資本輸出能力,進而提高中國對世界資源的控制能力。那么,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就能將中國的資本輸送到這些新興國家,提高中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的經濟競爭力。
考慮到中國當前工業能力已開始大規模釋放,中國國內已無法完全消化,亟需進行工業產品、工程建設的工業輸出,開拓和占領更多國際市場。如果有了亞投行,那么亞洲的很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在中國的推動下就可以順利成章地拿到。中國輸出去的錢,很大一部分又通過制造業和工程輸出流了回來。經此一轉,中國同時又擁有了境外的投資和商品市場份額,這些將進一步成為中國對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影響力。
當然,隨著投資的深化,考慮到中國的生產能力,新興市場國家想買的東西基本都能從中國買到,特別是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物資。那么,逐漸地,這個體系就可以直接由人民幣替代美元。而且,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投資貿易便利,又會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和融合。如此一來,必然能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三、提高中國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能力,提升中國的經濟話語權。
如果亞太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都是中國主導的資本和中國提供的物資以及中國施工建設的,可想而知中國在這些國家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力。當前世界,經濟正在進行區域的加速整合,未來世界經濟將不再是個體的競爭,而是區域集團化的競爭。未來,誰擁有的合作集團越多,誰的影響力就越大,當然競爭能力也就越強。在這種大趨勢背景下,中國有必要加速主導區域經濟整合,提升自己的區域經濟影響能力。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對這些區域的經濟話語權越大,中國在未來國際經濟游戲規則重組中話語權也就越大。話語權越大,也就在未來新的經濟游戲規則中能夠制定更多有利于中國經濟的規則,中國就將處在世界經濟金字塔的最上游的階層了。如今,中國剛剛從底層進入中層,以中國的能力,完全可以有更大的話語權提升空間,爭取更多經濟話語權。
四、搶世界銀行的“生意”,分美國人的權力。
通過國際機構對新興市場進行基礎建設投資的援助過去是西方的專利,主要由世界銀行承擔這項職責。但是,由于西方擁有經濟游戲規則的主導權,所以世界銀行在對新興市場基礎建設投資時,往往會附加很多利于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條件,這樣相關貸款過往往會吃不少虧。但是,由于世界銀行就那一家,話語權完全由西方掌控,新興市場國家對此毫無辦法,為了得到一些資金,往往不得不付出巨大代價。
如今則不同了,中國陸續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正在籌建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其實都是搶世界銀行的“生意”。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搶“生意”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地給西方出了難題,未來世界銀行相比這些開發銀行將不再有競爭力。如此下去,美國為首的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權力,將會被實際削弱。
五、對沖美國TPP戰略。
占豪在自己作品《大博弈 中國之危與機》中特別闡釋了經濟進入集團化競爭的趨勢,美國正在搞的TPP就是針對中國進行的經濟圍堵,目標是在亞太構建一個沒有中國的、以美國為核心的市場,目的是在經濟上孤立中國,遏制住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降低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但是,美國搞TPP的隔離中國對亞太相關國家來說可不是好事,因為中國已經是很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國,它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已經超過美國,而且中國市場的潛力遠遠大于美國。在這種情況下,TPP推廣一定程度上會遇到困難(日本遲遲不簽就是這個原因)。但是,美國擁有超強的軍事能力和超強的政治活動能力,如果三者合力,雖然說封閉中國無法實現,但對中國經濟顯然會有較大負面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僅僅用自貿區的手段、僅僅是簡單的雙邊貿易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更多手段將亞太國家融入到大中華經濟圈。那么,對這些國家來說,什么最有吸引力?顯然是能大大改善這些國家經濟基礎面貌和提高民生的基礎建設。
如此,中國在戰略上輔以“一路一帶”的大戰略,給這些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同時還給其提供從資金到建設的全方位服務,如此自然會對沖TPP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也必然可以讓美國試圖孤立中國的TPP戰略功虧一簣。
六、統合國際社會經濟戰線,爭取國際資本與中國的合作,提高中國資本號召力。
未來世界,哪個國家爭取到更多資本,哪個國家能掌控更多的資本,哪個國家就是世界的王者。如今,全世界都在爭取國際資本,美國制造加息預期,準備明年加息是為什么?目的就是吸引國際資本進入美國投資,制造美國的經濟繁榮。中國為何進行更大幅度的市場化改革、開放更多領域給資本投資、創立混合所有制經濟新模式?目的還是吸引國內國際資本繼續投資。中國一直在向世界宣布中國的市場潛力,也是為了促進國際資本進入中國投資。
亞投行雖然不是將資本吸引到中國國內,但卻是吸引到中國主導的平臺上,在中國自己進行資本輸出的同時,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一道,和中國對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投資。這些投資在中國創立的平臺上,就能為中國的國家戰略服務,就能將這些資本納入到中國主導的平臺上,增加的將是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和號召力。譬如,像中東的科威特、阿曼、卡塔爾,都是有資本的國家,還有亞洲的新加坡,將這些國家的資本納入到中國主導的平臺上運行,顯然戰略上有利于中國。當然,這些投資還能帶動中國的工業、資本輸出,還能促進人民幣的國家化以及國家戰略的實現,好處多多。
美國這次又扮演了一次不道德的角色。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幾個歐洲國家、澳大利亞和韓國最初都對此設想表示感興趣,但均遭到美國阻撓。
美國為什么阻撓它們?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中國領導創立的亞投行,是對美國國際權力的釜底抽薪。在美國看來,這些行為是損害美國霸權的。但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你美國不能服務于新興市場,無心幫助他國,難道還不讓中國領導為他國人民造福嗎?這顯然是不道德和不講理的霸權主義行為。
當然,這種行為其實終歸難影響大勢,初期沒有歐洲國家和美國的鐵桿盟友參與也更好,因為這樣以來,中國的統籌話語權會更大。未來,只要在實際工作中做好幾個國際項目,讓投資的人取得利潤,讓新興市場國家得到實際投資好處,那些國家看到好處后,還是會爭取加入進來。只是,到那時亞投行的“股價”就要上漲了,參與的門檻自然也就要提高了。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印尼,它竟然也沒有加入進來。正常情況下,印尼作為東盟最重要的國家,國家的基礎設施并不好,非常需要資金投入,而且政治上和中國這幾年也比較好,經濟合作也較多,從道理上講實在是沒有理由不加入。
個人看法是,印尼這次不加入是新任總統的事。由于該項目是前總統操作的,新總統剛接手,而且前段時間各方為爭總統之位已無心這些工作,這邊又不能等他,所以工作上就只能先把印尼撩一邊了。當然,新總統對相關情況理解也不透徹,估計也有想吊吊中國胃口,從中國這再得到更多好處的味道。對于這一點,據今天新聞聯播報道,習總今天和印尼新總統通了電話,肯定是就此事進行了溝通。考慮到印尼的需求和雙邊堅實的關系基礎,預計過不了多久,印尼還是會加入進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