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間,中石化公布了銷售業務引資名單,境內外共計25家投資者入圍,以現金1070.94億元認購增資后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其中引入的25家中,注冊地在境內的僅有12家。
另據經濟觀察網報道,對于混改后的董事會的建立,銷售公司將建立多元化的董事會,初步考慮銷售公司董事會由11名董事組成,其中中國石化將派出董事4名,投資者派出董事3名,獨立董事3名,職工董事1名。
中石化混改消息爆出后,引發廣大網友熱議。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昆侖巖發微博稱,“中石化此次混改雖執行增量發展原則,但引入25家中,國內投資者僅12家,說明外資居多,且董事會設置與股權占比不一致,令人生疑。混改董事會組成不按股權占比分配,可導致經營管理權失控的嚴重風險,特別是外資可通過經營權控制財產權,以小控大,這就意味著國家戰略產業被私有化附庸化。有理由懷疑,這次中石化是有人用障眼法故意蒙蔽國資委。現在網上已經一片譴責聲,如不盡快調整,國資委將陷于被動。國家戰略產業決不允許附庸化,這是一條政治底線!”
網友@全球評點也發微博表示:中石化與所謂投資者(賣辦、皮包、外資……)持股比例為7:3,而董事人數竟為4:3,管理權卻未按股權比例分配,同股不同權,表面控股而實不控權。請問這是美國幫李紅利設計的吧?
此外,財經網胡舒立也對中石化混改發表評論,她表示“新投資者進入后的企業管理改善更引人關注。”
南都評論9月16日也發表了一篇題為《中石化改革成敗,重在公司治理結構轉換》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中石化主動提出將重點放在籌建現代化公司治理結構的轉換上,不僅董事長由董事會選舉而非行政系統指定,且董事會的11名董事中中石化僅占4名,投資者派出董事和獨立董事各3名,職工董事1名,單從這一點看,絕對是國企改革的重大突破。”
但最后,該篇文章還表示了擔心,認為,“這次所有改革都只涉及中石化終端銷售業務,和核心業務不沾邊。即使完整實現改革方案也未必可以改變中石化分毫……”“無論如何,中石化能否成為混改的成功樣本,要看其是否能實現現代化公司治理結構的轉換并推廣至核心業務領域。”
以下附部分評論:
整個銷售體系30%做價1000億人民幣出售!被賤賣?
@杜建國微博:銷售公司估價3000億,直覺是太低,回頭找資料算算。北京市區一個加油站,就不知得多少錢了,地上的地下的,還有地皮錢。
@司馬平邦:中國石化,作為全球最大和最有贏利能力企業之一,每天繳稅七八億,卻把整個銷售體系30%做價1000億人民幣出售,以“混合”所有制;我以為這種方式極端違背市場規律,若中石化是私企,肯定不這么做,而會去購并別人,讓自己的股東資產增值,中石化既然想增強國資,為何不去并購私企以“混合”所有制。
@hk-217:中石化30%的股份只值1000億?這是徹頭徹尾的賣國行為!完完全全的賤賣國有資產!為這叫好的都是些既得利益者和海外的巨頭 (今天 10:28)
@律師李剛:國企存在賤賣已是不爭的事實,并且是暗箱操作。這已使國家受到重大損失,卻使一些人一夜之間暴富成為百萬、千萬富翁……。有幾個國企轉制的財務帳目經得起今天的審計?誰能說國企轉制的程序合法,經得起復查?(今天 10:30)
董事會設置與股權占比不一致,經營權控制財產權?
@昆侖的家: 引入25家中,國內投資者僅12家,說明外資居多,且董事會設置與股權占比不一致,經營權控制財產權?
@尹國明:中石化混改方案的最混蛋之處,是雖在股權層面守住控股地位,但董事會層面未按股權比例分配董事,實質是同股不同權。三名獨立董事按慣例是主流經濟學家出任,主流們基本是敵視國企的。這樣一旦出現國有股東和私人股東的利益沖突時,容易出現有利于私人股東的局面,
@江漢人方圓 :中石化派出董事4名,其他董事7名,這下熱鬧了 (9月14日 19:53)
@思想火炬:【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透明:疑點多 隱患大】中國石化今日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銷售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12日簽署增資協議,由投資者以現金1070.94億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雖執行增量發展原則,引入25家中的國內投資者僅12家,明外資居多,董事會設置與股權占比不一致!http://t.cn/RhiJ7ss
國企”賣自己”才叫混改嗎?
國企賣掉優質資產才叫混改嗎?
國企買別人,例如買騰訊股權,為什么不可以是混改?
國企實行什么樣的改革的決定權究竟在誰?
新自由主義、“佐利克方案”能作為國企改革指導理論嗎?
混改與私化區別何在?
@司馬南 :#中石化混改思考題#(1)國企”賣自己”才叫混改嗎?(2)國企賣掉優質資產才叫混改嗎?(3)國企買別人,例如買騰訊股權,為什么不可以是混改?(4)國企實行什么樣的改革的決定權究竟在誰?(5) 新自由主義、“佐利克方案”能作為國企改革指導理論嗎?(6)混改與私化區別何在? (今天 11:01)
@表面瘋光: 回復@深思百年: 可能只是空殼,方便暗度陳倉。 //@深思百年:中石化是國有優良資產,具備壟斷性的盈利能力,這種股權轉讓是桌面上的利益輸送,沒有暗箱操作,但卻是比之更甚的明搶,所謂腐敗合法化后自然就消滅了腐敗。步調很明確,態度很堅決。
//@林愛玥:所謂混合無非是賤賣的一種文雅的表達方式,但老百姓不傻,總有些人自以為換了套馬甲別人就認不出來了,可笑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孫悟空301:人大不代表人民?代嫖代哪門子客?//@-靜海心語-:目前中國的人大代表混入了太多富豪資本家 //@唐柯里昂再戰江湖:美國議會和俄羅斯國家杜馬均曾經成功的狙殺了中石油入股該國私企的行為,請問中國人大是花瓶嗎?//@-靜海心語-: 改開除了會賣家當,還會些啥?
@紅星閃閃笑生 :紅利們的混合所有制只為圍剿公有制僅存的碩果。傅成玉說過外資早就看上中石化了。混合所有制這個名詞是個偽名詞,當私有控股時就是私有制,當國有控股時就是國有,混合要么是私有控股,要么是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只不過是權貴瓜分國有企業的一個代名詞,在改革羊頭招牌下,又一個賣狗肉的勾當!
@十萬磚家總教頭:新浪、網易、騰迅三大網站的確應實行國家控股,不知有沒有國有股份? (今天 11:04)
@ntin1105 :其實人家早就說清楚了,國企與民爭利,就是與民企爭利,人家口中的民就是所謂的民企,你非要自作多情地理解為你心中的人民,你怪誰?群眾路線,也是民企外資老板的路線,你沒看到國務院的一切改革都是為民企外資服務的嗎?
@紅利斷網:這么搞,看不出中國夢在哪里,我反而看到了蘇聯夢,悲劇啊!
@自已為是的莽張飛:國企管理上確實有問題,貪腐問題確實很嚴重,但這并不是賣掉一部分股份搞個混合所有制就能解決的。私企并不是沒有貪腐,小私企可以靠老板個人管理加以控制,大私企,幾萬幾十萬人的企業靠老板一個人管得過來嗎?臺灣鴻海不是一樣在采購上出問題,讓郭臺銘氣得跳腳嗎?
海不揚波c:回復@梁樹興:現在,中國的社會保障水平很差,老百姓沒錢看病、沒錢養老。如果國有企業仍然是屬于全國人民的資產,那么就可以從國企每年的盈利中拿出一部分錢,用于老百姓的醫療和養老。如果把國有企業變成權貴們的私有資產,你還能指望權貴們拿出錢讓老百姓看病、養老嗎?! (今天 10:25)
一面反腐敗,一面卻化公為私,并將這種危害最大的腐敗行為制度化、體制化
@無空空道人: 一面反腐敗,一面卻化公為私,并將這種危害最大的腐敗行為制度化、體制化。分掉一個中石化,就將幾年來反腐所積累的民心功德全部都葬送了。
@釋然山人2:[怒][衰]全民所有制企業、優質資產股權賤賣給私人老板、外國老板,不是私有化是什么? (今天 11:42)
混好了誰說了算才是關鍵! 財經網胡舒立:新投資者進入后的企業治理改善更引人關注
@丘老陶-nasd:企業會出現行政管理權力和資本權力的較量,可以想見,行政管理權力很難勝過資本權力的人的。年薪80萬的人怎么斗的過年薪8000萬的人呢?
@胡舒立:新投資者進入后的企業治理改善更引人關注。
宇宙代表@嚴某某:混好后誰說了算是關鍵
唐云虎:25家境內外機構參與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投資,每家股權只有1%多一點,還真是算不了什么。
南都評論:要看中石化是否能實現現代化公司治理結構的轉換并推廣至核心業務領域
南都評論文章《中石化改革成敗,重在公司治理結構轉換》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4-09/16/content_3313885.htm?div=-1
附部分微博截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