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12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齊發聲,澄清當前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基本經濟制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等重要理論問題的錯誤認識,強調改革需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不能搞私有化。)
經濟日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程恩富,著名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海派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根本上是要杜絕政府對企業的不當干預。但市場起決定作用,不是要弱化和否定必要的政府調控作用,不是只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卻完全捆死政府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事實上,市場功能具有兩面性,比如,市場雖然具有資源短期配置功能、微觀均衡功能、信號傳遞功能等,但發揮這些功能的同時卻又伴隨著市場調節目標偏差(如無法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持續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發展目標等)、調節速度緩慢、調節成本昂貴、調節程度有限等弱點。市場自發調節具有滯后性,往往造成社會資源巨大浪費,并引起經濟波動;市場資源短期配置功能特點,使得生產經營者往往只關注自身的短期收益,而不愿投資于回收資金周期長、但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基礎產業,等等。克服市場弱點,必然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應當擔負起以下主要職責和任務。一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主要是要調節好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動態平衡,促進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二是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的自發性和自利性,決定了市場主體不能有效解決公共物品供給,需要政府加強供給。三是科學引導市場。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四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協調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總體關系,“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觀念。五是促進共同富裕。主要包括促進充分就業,促進財富和收入的分配公平,促進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三個方面。六是彌補其他市場失靈。比如,通過產業政策來緩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通過區域政策來推動經濟布局優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全文閱讀)
人民日報:否認公有制主體將催生壟斷資本和金融寡頭的統治
張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從理論上說,就是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覺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公有制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對于各種否定公有制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錯誤觀點,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受其干擾和誤導。比如,有人用市場經濟否定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公有制經濟,主張全盤私有化。有人把本來屬于全體人民所有的全民所有制經濟或國有經濟說成是“官僚壟斷資本”,而本來屬于私有制范疇的民營經濟卻被當作是“人民”的企業,將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正常的市場競爭說成是“與民爭利”。有人認為,國有企業只能存在于非競爭領域,不能參與市場競爭和追求更多利潤,國有經濟只能“退”不能“進”,否則就是改革的倒退。還有人認為,國有企業只能提供公共物品,從事私有企業不愿意經營的業務,發揮拾遺補缺的作用,等等。盡管說法不一,但其基本觀點就是認為公有制是低效率的,不能與市場經濟兼容,只有實行私有化,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上述觀點的根本錯誤,就在于脫離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將社會主義的國家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國有經濟混為一談,把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混為一談,在理論上站不住腳,也不符合客觀事實。(全文閱讀)
光明日報:更好地全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王佳菲,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有制經濟的比重不斷變化,對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探索持續進行。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何更好體現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進一步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而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國有企業是否能做大做強做優、是否具有活力和競爭力、是否可以發揮好各項功能。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許多國有企業在提高經濟效益、資產保值增值、規范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創新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在國內位居一流,在國際上也屬于較好水平。如今,中國優秀的國有企業已經與各國一流企業比肩而立。2013年,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中,由國資委監管的中央國有企業占了44家,其中不乏處于完全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如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五礦、中國電子等。除了經濟績效的長足進步,國有企業在重大工程建設、科技自主創新等落實國家戰略方面也走在了前頭,在保障民生、抗震救災等承擔社會責任之際更是作出了表率。(全文閱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