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腦袋靈光,連信仰也可以用來做生意,如果聽到這樣話,我們是佩服自己還是為這個時代人的精神感到悲哀?
1、有一個故事在網上流傳了很久,據說是真實的:
“一個清潔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辭了,剃度出家,當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換了個廟,混上了執事,收入翻番。過了兩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過萬。去年,他承包了一個新廟,雇了一個主持和方丈,自己還俗,買車買房,年入百萬。如今,他正在考慮寺廟連鎖事宜……”
很多人看了這個勵志的故事之后,都萌生出一個念頭——當和尚去,收入可是相當的不錯啊!當然,懷揣這個“吃寺廟飯”的主意的并不止是一般的屌絲群體,還有商人,只不過和屌絲不一樣的是,商人野心更大。
2、寺廟如何賺錢?
從上面的故事已經看出,如今的和尚可以變成土豪,寺廟便是搖錢樹。有人說,投資寺廟是一門新的生意,不要技術,不需廠房,打的是廟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誠和信仰攫取暴利。這不,看看寺廟的無本買賣便知。
無處不在的門票:如今中國的寺廟,只要稍微有點名氣,沒有不收門票費的;
高消費的服務項目:不僅收門票,廟里的“高消費”服務項目還很多,比如燒香要買香,撞鐘要花錢,求簽要錢,解簽也要錢等等,只要有錢,寺廟就可以提供各種規格的服務,燒頭香、敲頭鐘、辦各種價格的水陸道場等等;
坑爹的功德錢:一般情況下,和尚會拿出功德簿讓游客簽名,并慷慨許諾:凡簽上名字的,住持大師親自念經,為您祈福消災。結果簽上名之后,沙彌才說:“名字不是白簽的,要捐功德錢,多少隨意,三、六、九都行。”你一細問才知道,所謂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隨你挑選。
3、寺廟生意好做 可隨意利用香客“虔誠”心態
游客來到寺廟里,便有和尚勸燒個高香,而游客是不能把外面的香帶進來的,和尚給的理由一般是“外面的香不干凈,玷污佛門,染濁佛心”,只能購買廟內香火。可是等游客燒完香了,才發現香火費得要幾百元,還不能講價,因為和尚會告知“講價就表明心不誠”。
于是,被坑的大多數香客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般情況下,寺內請一炷香最低200元,最高10萬元。還有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那邊是四川峨眉山的寶光寺:頭柱香拍賣,成交價99萬。據說當時和尚拿出POSS機,讓頭柱香得知刷卡付款。
4、商機無限
寺廟方丈成為土豪的新聞并不鮮聞。如今寺廟里,不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務員,成為最賺錢和最受尊敬的職業。于是,假和尚泛濫,坑蒙拐騙多的是。比如,為賺游客的解簽錢,有些寺廟還不惜請了幾位假大師。這些“大師”已是業內的老江湖,心理素質好,能說會道。他們很會看人,通過衣著、氣質、談吐即可判別是否是其目標,若是有錢人,“大師”會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學生模樣的便說一句“你與佛無緣”了事。
寺廟的收入很多事靠這些“大師”忽悠而來,“大師”成為其掘金的主力。這意味著一些懷揣虔誠的游客自跨入寺廟門檻那瞬間其,就可能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百元,多則幾萬元。甚至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寺廟的口袋。
面對這些利潤巨大的“生意”,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簽招聘合同,每月領工資,上班“禮”佛,下班還俗,收入高過白領。甚至有些“大師”已經結婚生子,并在購置房產、豪車。至于方丈,作為和尚們的領導,自然收入更為豐厚。
佛門掃地,全敗在“錢”字之下。這正是商人對寺廟動心的根源。
原標題:現在的商人為何會熱衷于承包寺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