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幾十名河南民眾在平頂山市堯山中原大佛前發出倡議“傳遞愛心,也要珍惜水資源!河南,請對“冰桶挑戰”說“不”!的口號!
時下社交網絡上風靡著一個名為“ALS冰桶挑戰(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的慈善募捐活動。簡單說來,該活動要求參加者將自己被冰水澆遍的視頻上傳網絡,然后點名另外三人來參與。按照規定,被點名的三人要么在24小時之內接受挑戰,要么給“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患者(國內稱“漸凍人”)捐出100美元。活動在美國發起伊始,即受到互聯網“大佬”們的熱捧。Facebook的扎克伯格、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蘋果CEO庫克、Twitter CEO迪克•科斯特羅、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以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等,紛紛接受挑戰并慷慨解囊。
不久前,這桶慈善冰水也“澆”到了中國,首先收到挑戰的是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完成挑戰后他點名劉德華、郭臺銘、李彥宏。接著,周鴻祎、古永鏘、羅永浩、任志強、王石等一幫互聯網、房地產“大佬”收到挑戰。在這一明星、大佬紛紛提桶灌頂的時尚之下,有人都已經為還沒有收到挑戰而著急了,趕緊在微博上放言“誰冰桶挑戰俺?who 怕 who?”可見,這背后還是大有一批愛心人士等著引頸就“澆”的。畢竟,誰沒提桶灌頂,誰就out了。就這樣,這桶冰水正在“兩岸三地”的名流圈里澆來澆去。
對此,不少媒體和學者紛紛對此時尚慈善活動發表評論。當前評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持批評態度,認為“原裝的冰桶慈善,美國人玩的是慈善,是參與,是平常心。而在中國,有些人玩的卻是感覺,是時尚,是人脈與地位的炫耀,是慈善舞臺上的一場追名逐利。”雖說向來對批評的言語多有青眼,但不知怎的,這次讀起來就是感覺怪怪的——鞭子拿在主人手里是對的,拿在奴隸手里就不對了?也就是,“冰桶挑戰”這一慈善本身在美國那邊是好的,只是被中國人給玩壞了而已。言外之意,只要中國和美國一樣,那么,這個冰桶慈善也就是好的啦。看來,這批評“冰桶慈善”是假,批評中國(人)才是真啊!
另一類則是持肯定態度,稱贊“冰桶挑戰”為“一個慈善好創意”、“開啟了社交網絡時代的一種新型慈善模式”。北京師范大學的王振耀院長就認為,“(冰桶挑戰)最大的意義,在于將慈善拉下了嚴肅的圣壇,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度和慈善捐款的參與度……如果說明星炒作、嘩眾取寵能引起社會對罕見病患者等弱勢群體的關注,資助他們改善困境,那嘩眾取寵又何妨?”按照王院長的說法,只要捐款,管它是真慈善還是假慈善呢。
這兩類言論,表面上截然相反,實際里卻是一樣的——對慈善這一行為都表示肯定。但我們要問的是,這是哪家的慈善?恩格斯說過,“淳樸的無產者深知饑餓的苦楚,所以他們雖然自己也不夠吃,還是樂意舍己救人。他們這種援助的意義是與窮奢極欲的資產者所扔出來的那點布施迥然不同的。”由此看來,慈善也是要看哪家、哪個階級的。
此次“冰桶慈善”中,唱主角的布施者無疑是上層精英——無論是明星、互聯網、房地產大佬,而接收施舍的配角則依舊是底層民眾——不管是此次活動中的“漸凍人”,還是其他活動中的貧窮者。如此來說,這個“冰桶慈善”和其他慈善活動也沒什么區別。不,還是有區別的,這次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可是冒著被凍感冒的風險去慈善的啊!
其實,之前王院長有句話說的沒錯——將慈善拉下了嚴肅的圣壇。只是用錯了形容詞——不是嚴肅的,而是偽善的。這一偽善的本質也在不經意間由周鴻祎那充滿委屈的微博暴露出來——“大哥別弄冰桶挑戰了,一堆道德完美的噴子等著噴呢……反正你怎么做都會被質疑。挑戰冰桶也變味了,比拼誰認識牛逼的人誰有面子”。說的太好啦!面子!要不是為了自私自利的面子,哪個資本家愿意去做慈善?
據報道,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自在內地設廠以來,已經花費12億元從事慈善活動,并被民政部授予“最具愛心外資企業獎”,而郭臺銘本人也被授予“愛心捐助獎”、“慈善家”、“扶貧慈善家”、“助殘公益明星”、“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但在這些光鮮亮麗的獎章、稱號背后,卻是富士康工人在忍受不了極度壓榨痛苦之下的“十二連環跳”。而且至今,“被棄員工”張廷振還未獲得富士康相應的賠償。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郭大善人舍得花錢去做“假”慈善,而不舍花錢去做改善富士康工人生產條件和工資待遇的真慈善呢?
同樣,蘋果公司CEO庫克自上任伊始就在全公司開展Double the Donation慈善活動,并給慈善機構(Product)RED捐贈7000萬美元。但不知道庫克能否也對正在生產線上加班加點生產Iphone6的富士康一線工人和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為蘋果提供60%屏幕的伯恩光學工人表示出一點慈善呢?
我想,他們應該不會吧。畢竟做這樣的慈善花費大、時間久、見效差不說,而且最主要還是默默無聞的,哪里還掙的來面子呢。一面是大張旗鼓、大肆揮霍、緊隨潮流展示自己的慈眉善目,另一面則對底層工人所處的惡劣工作環境、所得的低薄工資待遇、所受的慘痛工作傷害視而不見。哪里還有這樣充滿諷刺意味的慈善?!用靠壓榨工人獲取的金錢來從事慈善活動,為的只是給壓榨剝削工人的無恥行徑披上一件偽善的道德外衣,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呢?
其實,恩格斯早就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揭露了資產階級(無論是大資,還是小資)慈善的偽善面目:“他用最可恥的偽善的假面具把它(自私自利)遮蓋起來。怎么,難道英國的財主就不關心窮人?他們不是已經創辦了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慈善機關嗎?呵,不錯,慈善機關!你們吸干了無產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對他們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滿的偽善的心靈感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擺出一副人類恩人的姿態(其實你們還給被剝削者的只是他們應得的百分之一),好像這就對無產者有了什么好處似的!”
改用列寧的一句話,“慈善是麻醉人們的鴉片”。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與剝削,除了用赤裸裸的階級暴力、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霸權,還會用慈善這劑鴉片來麻醉無產階級。對于一切活動都以賺錢為目的的資本家來說,施舍給無產階級一點小恩小惠,無疑有利于其緩和階級矛盾,從而更好、更長久、更心安理得的剝削和統治無產階級。
魯迅在《順提》中說,“雞鴨這東西,無論如何,總不過送進廚房,做成大菜而已,即順提也何補于歸根結蒂的運命。”“冰桶慈善”就如同這“順提”一樣,也不會改變工人階級被殘酷剝削的命運。但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所指出,“資產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所以,總有一天,這桶“冰水”會由工人階級“澆”到他們頭上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