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歷史悠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南京地處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港口、通訊樞紐,亦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中國唯一的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從上述關于南京的簡介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南京是一座自古至今皆風光的名城,而且,是一座頗具創新精神的大城市。說南京,唱南京,聲聲都會撩人心。”
風光之城自有其風光的理由和傳統,否則就會名不副實,質疑聲鵲起了??湛跓o憑,略表一、二:
鄭和下西洋。明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他與王景弘率領船隊,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江蘇太倉劉家河編隊集結出海。他率領200多艘海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長達100多米,排水量達萬噸)、27000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農民造反領袖洪秀全率軍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并定都于此,號稱天京。這次農民起義的巨大成功,充分彰顯了農民階級的不可低估的力量。
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中華民國定都南京。
一首《七律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熱烈慶賀了南京的新生,顯示了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無堅不摧的力量。于是,人民解放軍自南京四周繼續揮師南下,猶如風卷殘云般地追殲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兵敗將,以完成解放全中國的神圣使命,使世界的東方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
《別了,司徒雷登》,隨著蔣家皇朝的徹底垮臺,國民黨氣數已盡的大勢之下,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先生無奈地離開了南京——中國。這既是美國援蔣反共政策必然失敗的終果,又是美國繼續頑固堅持反共立場的開始。——在此借機引錄一段奇言怪語以饗大家:“
最早知道司徒雷登當然是在我讀初中的六十年代,這個人物的名字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面。課文的題目叫作《別了,司徒雷登》,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說老實話,如今我已經全然記不得這篇課文的內容,只記得當初我的朦朧印象有二:其一,這個復姓“司徒”的人居然是個美國人;其二,這么好聽的名字居然讓外國人用掉了,可惜。如此而已。”我的這位貴老兄,您沒有“全然記不得”,因為您的文章中還有這樣的段落:“毛澤東在解放軍揮兵過江,打平天下的關鍵時刻,寫過一篇奠定此后共產黨政府與美國外交關系基礎的文章,題目就是以司徒雷登的名字為名,叫作《別了,司徒雷登》。在這種情形之下,司徒雷登先生的這本自傳絲毫沒有可能與大陸的廣大讀者見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自七十年代中期中美關系解凍之后,大陸逐步接受和放寬境外史學文獻的有限進入,司徒雷登自傳的流入當屬自然。”順便也告訴(糾正)您一下,中美關系解凍是在70年代初期,而非中期。而且,主動與新中國結凍的是美國,主動要求解凍的還是美國。我不反感司徒雷登先生,也不向往美國,更不自暴自棄,我是一個中國人,不愿做假洋鬼子。
曾經聞名于全國和世界的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橫跨寬闊長江的壯觀大橋梁,它也是南京的光榮。
……,……
風光的南京,今朝當然更風光,夏季青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南京城的大門向世界開得更大了,這是一樁大好事??墒?,南京旅游委卻做了件大煞風景的錯事、蠢事。若講得再嚴肅、嚴重一點,可以算作是一種復辟倒退阿諛的行為,為社會主義原則所不容,為中國老百姓所不容。深感高興而振奮的只有未曾放棄過“光復大陸”之“宏愿”的國民黨。這究竟是吃錯了藥呢,還是深化的改革之舉?是熱愛早已死去了的“中華民國”呢,還是作為創新和試點之城的又一所創之“新”?無怪乎有網民發博客說 :【把南京“解放電影院”改為“首都電影院”實在是一種有陰謀的政治無恥行為!
打從朱棣把大明首都遷往北京后,南京作為首都的歷史就名存實亡,直到蔣介石統治中國。蔣介石大概對統治沒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在確定把南京作為首都的同時,還確定重慶為陪都,也就是說,南京在近代幾百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單獨作為中國首都的榮光,因為在國民政府時期,南京做大奶的時候還有個二奶跟你搶,而且在蔣介石統治的22年時間里,由于日本的侵略,國民政府在重慶二奶那里還過了很久的日子!
不知道南京某些別用用心的人對自己這段歷史清楚不清楚,但有一點很明確,現在的首都是北京。
南京根本就不是首都,連二奶的資格都木有,不知南京的“解放電影院”把自己改為“首都電影院”寒磣不寒磣!
其實,這一事件的背后,由“解放電影院”改名“首都電影院”不是簡單的幾個文字變化,而是有很深的政治意義,是否是復辟分子否定革命的前奏不敢說,聯想到前幾天南京市旅游局把“淮海戰役”改名“徐蚌會戰”,雖然南京政府出面辯解,但這背后的政治陰謀不言自明!】(其實是將“解放電影院”改為了“首都大戲院”——本草民注)這位朋友說得真好,我也有同感。
如果一定要、有必要給娛樂場所改名,除了“首都”,其它的都行。如,北京大戲院(電影院),因為北京跟“首都”并不同義。這也是最起碼的常識。一旦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遷離北京,北京就不再是“首都”了。哪怕你改名為“長江”、“天堂”、“天國”、“特色”、“特別是”,甚至“臺北”,均可以。而偏要改名為“首都”,且不說南京配嗎,即便算是懷舊,也得看懷的是啥舊。人民政府的行政機構能懷曾經的中華民國的舊嗎?振振有詞的解釋,只能像是一張白紙,蒼白極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干部竟不敢直面現實,反而是臺灣人敢于在張靈甫的葬身之處祭奠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這世界上到底還有沒有正義與邪惡、是與非、歪理與公理之分?更不可理喻的是西安某地還為積極反共、破壞國內和平、大打內戰的戰犯張靈甫建造了所謂的陵園,陳毅、粟裕知道了該會如何?陳毅一定會怒罵:“龜兒子,這還有沒有天理喲!”(草民注:張靈甫確實抗過日,但愛國愛中華民族者卻并非個個都是人民的朋友,就像張靈甫之類。現在陵園已經改了名)。又,把有好幾百萬民工支前的淮海戰役改稱為蔣介石定名的“徐蚌會戰”,意欲何為?就不怕傷了大陸大多數老一輩的心?不知道光當年支前民工的健在者加上當年全部民工的后輩、后后輩就會有數以幾千萬計了嗎?他們一人一口唾沫便能將顛倒歷史者活活地淹死!
草民非黨員,所以可以說如下的一句話:成王敗寇,乃古來之真理。如今倒好,執政者的胸懷寬廣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境地。臺灣人是我們大陸人的同胞,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改革開放以來,對于來大陸經商、辦企業的,一直都在照顧和優惠,即使是血汗工廠的開辦者,也一直都在容忍,著名的富士康公司內發生的十多次跳樓事件,有過妥善滿意的處理結果公布于世嗎?再者,“和統”當然要比武力解決來得好,然“和統”也得有原則,南京的有關方面講原則了嗎?沒有,對于他們而言,只要臺灣人高興、舒服、滿意,就敢于拋棄必要的原則,背離祖宗的教誨,無視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跪拜在戰犯的墓前,這些難道還不夠說明南京有些人和有些所謂所作把大陸人民的情感太不當一回事,而且無情地踩在腳下了嗎?
反觀臺灣當局,卻只是要錢的衙門,你“和統”喊得喊破了喉嚨,關我屁事啊?錢大大的要,“和統”大大的不要,我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要“光復大陸”。多少年了,“中華民國”這具“政治僵尸”還立在臺灣島上,而我們連“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樣的話都不愿說,甚至不敢說了。究竟為什么這樣呢,我們?
尊敬的黎陽先生說得好:【從不見臺灣當局為了“充分照顧大陸客人的感受,體現對大陸同胞的尊重”、照顧“臺灣與大陸的特殊歷史淵源”、“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件要求“去臺灣色彩”、“反共色彩”;把“徐蚌會戰”改為“淮`海戰役”、把“江西剿匪”改為“五次圍剿”、把“民國38年大陸淪陷”改為“1949年全國解放”——人家根本不因為大陸人“聽得不是太舒服”而要求用大陸人平時使用的詞句替換臺灣人平時使用的詞句。南京市旅游委為什么只怕“臺灣人聽了不是太舒服”,不怕“大陸人聽了不是太舒服”?】
草民氣憤難忍地想,南京有關部門為人所不齒的言和行假若當作“深化的改革創新”推廣開去,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南京能如此,它地就不可以嗎?
——在大上海的人民公園門前立一塊寫著“非洋人和狗不得入內”的牌牌,不可以嗎?洋人的地位比臺灣人總不會低吧。
——在浙江奉化溪口矗立一尊蔣介石的巨雕供人們瞻仰叩拜,他的禮遇總該大大的高于張靈甫吧,死者為大,更何況他曾經是“總裁+委員長+領袖”,沒有他的失敗,又何來毛澤東的勝利呢?
——在孟良崮張靈甫呆過的山洞內設立永久的靈堂,讓陳毅和粟裕分立兩旁,以示對張靈甫的“歉意”,挽聯上寫著:“人海戰術太殘忍,靈甫將軍實那個”。
好了,氣都快被氣瘋了。
就以黎陽先生文中的一段話作結語吧——
【“照顧”、“尊重”、“理解”、“包容”從來都是雙向的、對等的。單方面的“照顧”、“尊重”、“理解”、“包容”不過是屈膝投降的代名詞?!?/p>
2014.8.1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