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看過《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不是我不想看,而是因為我不喜歡央視一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電視劇的方式。一是不連貫,播五天歇兩天。二是經常變,為了政 治任務,隨時改變播出時間,為了趕進度有時又播映三集、甚至四集,如此等等。所以,央視一套播放的雖然都是精品,我也懶得去看。我喜歡看新聞聯播結束后就播放電視劇,而且三集連 播的一些衛視,10點以前結束,很有規律。本來,對沒有看過的電視劇是沒有發言權的。但網絡上的熱議,也引起了我對該劇的關注,就對片名與主演說兩句外行話吧。
1、我認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此電視劇的片名欠妥。“轉” 是改變方向的意思,“轉折” 指的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方向。因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其題義,可以理解為“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鄧小平”。 這樣就出現了以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承認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前30年建設的是社 會主義,那么,鄧小平就改變了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向。第二個問題是,習近平主席說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通的。既然是一脈 相通,就不存在“歷史轉折” 問題,而是繼承和發展問題。所以“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是不是又與習主席的論述背道而馳了?習主席還說過:“兩個不能否定” 。這一“歷史轉折” 不 就把前30年給否定了。習近平主席在2010年召開的全國中共黨史工作會議上還指出過:“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要牢牢把握中共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堅決反對 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所以我認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個片名取得不嚴謹,很容易產生歧義。
2、飾演鄧小平的演員馬少驊先生對人民的認識及其對待主演鄧小平的態度欠妥。澎湃新聞記者: 許獲曄在標題為,<鄧家人看了《鄧小平》挺滿意:“這就是我們心中的老爺子”>這篇文章中 ,鄧小平的扮演者馬少驊先生有以下一段話,現粘貼于下:
而在鄧小平身上,他理解了“無我”:“他一直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人民是什么呢?你走上街看到的任何人都是人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把國家當做自己的家那樣來盡孝道。而一個七 八十歲的老人還以這種態度對待國家、人民,這是非常無私的狀態。”在“無我”的影響下,馬少驊覺得自己的境界也有所提升:“原來演孫中山的時候,最在意的問題就是像不像;但現在我 絲毫不會去介意我像不像鄧小平。我認為我演的就是鄧小平。” 來自澎湃新聞thepaper.cn
請大家注意這段話中馬少驊先生的兩句話。一句是:“ 他一直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人民是什么呢?你走上街看到的任何人都是人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把國家當做自己的家那樣來盡 孝道。”另一句是:“原來演孫中山的時候,最在意的問題就是像不像;但現在我絲毫不會去介意我像不像鄧小平。我認為我演的就是鄧小平。”這兩句話很值得探討。
第一句話的問題出在對人民的認識上。人民是什么?按照詞典上的解釋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也稱為老百姓。人民中有英雄、有公樸、有群眾,人民的敵人能算人民嗎?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也是一個哲學概念。所以“你上街看到的任何人” ,就不一定全都是人民,還包括人民的敵人。正因為“你走上街看到的任何人” 中有間諜、暴恐分子、內奸賣國賊 等人民的敵人,所以才要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來保衛人民。武警上街巡邏荷槍實彈也是為了對付人民的敵人。因此,我們就不能把“走上街看到的任何人……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 把國家當做自己的家那樣來盡孝道” 。馬少驊先生這段話,可看出其是一個典型的不懂階級分析,不識階級斗爭、敵我不分的人。像這種思路混亂、思想境界如此低下的演員能演好總設計師 嗎?!
第二句話的問題出在對出演兩位人物的態度上。在演孫中山的時候,馬少驊先生還在意“像不像” ,而演鄧小平時“絲毫不會去介意我像不像鄧小平。我認為我演的就是鄧小平。”演孫中山 時馬少驊先生“最在意的問題就是像不像” ,說明馬少驊先生對孫中山先生心存敬畏,對扮演孫中山有責任感,怕演不像。而馬少驊先生演鄧小平“絲毫不會去介意我像不像鄧小平。我認為 我演的就是鄧小平”。 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下一個演員才敢出此狂言。一種情況是演員對所飾演的角色非常非常熟悉和了解,連內心世界的所思所想、精氣神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馬少驊先生 就是鄧小平。另一種情況就是馬少驊先生對演鄧小平沒有對演孫中山那樣嚴肅認真,怎么演都是鄧小平,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我認為后一種可能性更多些,因為馬少驊先生畢竟不是鄧小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